在广袤的蒙古草原上,萨满似乎早已消亡,却又无处不在。看那,顶端有幸运旗杆,周围插满柳枝和吉祥彩色布条的敖包依然那样醒目;而每一条河、每一座山甚至每一块石头都是神灵的化身。茫茫草原上,只因心中有萨满的印记,我便觉有莫大的安慰与无穷的力量,我便不再孤单。

蒙古人心中永远的萨满

撰文、摄影 / 巴义尔

蒙古国萨满简介(蒙古人心中永远的萨满)(1)

△ 贝加尔湖西岸中部阿里洪岛上的“萨满石”及“神树”。萨满教是建立在万物有灵基础上的一种自然信仰形态。信仰萨满教的人们对自然界的一切都有敬畏感,河湖、树木、山石等都是他们的崇拜物。

蒙古族的原始信仰

“萨满”一词源自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意为疯狂不安、因兴奋而狂舞的人。满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锡伯族和赫哲族都称他们的神职人员为“萨满”(Saman),蒙古人则称自己的神职人员为“博”(Boo)。

萨满,有学者认为,它是一种信仰,学术界普遍称之为萨满教;也有学者认为,将其称之为萨满文化更贴切一些。它影响人们的生活面很广,却没有“经典”留存,以供人们学习、传播,更没有庙宇寺院来培养神职人员或贮藏经书。比起佛教“有经书、有基地(庙宇)、有官方支持”的强大力量,萨满无处不在,却又深藏民间。它更像蒙古人的游牧生活,来去无踪影,与大自然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蒙古国萨满简介(蒙古人心中永远的萨满)(2)

△萨满教是因其神职人员——“萨满”而得名的。“萨满”在作法时身着萨满服,手执萨满鼓、精灵偶像等,唱颂并舞蹈。

“萨满”一词被欧洲学者们在17世纪到西伯利亚旅行探险时记录下来,逐渐成为今天的学术名词。欧洲人对它的神秘性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后来在许多地区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经过数百年的考察记录与研究争论,学术界依据地域形态对萨满做出了广义和狭义的划分。狭义的主要是指以西伯利亚为中心的东北亚地区各民族, 特别是通古斯民族中所流传的民间信仰。广义的主要是指东起西白令海峡, 西至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以及北美、澳大利亚、北极爱斯基摩人在内的所有原始巫术。即使是狭义的萨满,它所涵盖的地区也包括了今天的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和中国境内尤其是北方民族所在的地区。

蒙古国萨满简介(蒙古人心中永远的萨满)(3)

△ 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萨满表演。

萨满教是建立在万物有灵基础上的一种自然信仰形态,是一种自然的多神信仰。在中国范围内,保持或曾经信仰过萨满教的民族有蒙古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裕固族、满族等。他们崇拜的神很多,包括天地日月星辰,风雷雨雪江河,火树山虎熊鹰⋯⋯其中,天神是崇敬的首位,在游牧文明中经常提到的“长生天”即是。“长生天”是一切“腾格里”天神中的至上神,主宰着世界和人的生活。蒙古族长期保留着祭祀天、地、圣山、圣湖的习俗。

蒙古国萨满简介(蒙古人心中永远的萨满)(4)

△ 萨满法器“翁衮”(Onggun)多以木材、羊皮、毛毡、布等制成人的形状。“萨满”在举行仪式时会随身携带“翁衮”作为道具。

蒙古国萨满简介(蒙古人心中永远的萨满)(5)

△ 萨满面具。

萨满教是因其神职人员——“萨满”而得名的。在自然崇拜与图腾崇拜之后,又产生了祖先崇拜。“萨满”成了人与神之间的使者,是保佑人畜平安、免除灾难的祖先神灵的代表。男女都可以成为“萨满”,有时氏族酋长本身就是“萨满”。男性“萨满”被称为“博”,女性“萨满”被称为“乌都干”。作法时,他们身着萨满服,手执萨满鼓、精灵偶像等,唱颂并舞蹈。蒙古“萨满”是沟通神灵和人之间的中介,是神的代言人,除灾灭患、占卜问相、祈祷祭祀,在人们心中有着崇高的威望。

蒙古国萨满简介(蒙古人心中永远的萨满)(6)

△ 2009年,哲里木盟库伦旗85岁的老“萨满”拉西彭斯克。次年,老人便去世了。蒙古“萨满”是沟通神灵和人之间的中介,是神的代言人,除灾灭患、占卜问相、祈祷祭祀,在人们心中有着崇高的威望。

融入灵魂深处

初到草原的人有时会问:蒙古包和敖包是一回事吗?答案是:蒙古包是人居住之处,而敖包则是祭神的场所。敖包,蒙古语,直译是“堆”,但其真实的含义及起源都与萨满教息息相关。

敖包是萨满教的祭神载体和作法事的场所。它以石块堆砌而成,顶端有旗杆,周围插满柳枝和吉祥彩色布条,象征人们虔诚的心意。萨满教的神职人员在作法事的时候,尤其在祭祀诸神的时候,都要在敖包旁进行。民众也会主动聚集到敖包旁,献上供品,包括酒、水果、点心、肉、布匹等。仪式结束后,萨满主持者再分给大家享用“敖包贺西格”(敖包的福分)。祭敖包就是祭天地、祭祖、祭水火等,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兴旺平安等。

蒙古国萨满简介(蒙古人心中永远的萨满)(7)

△ 蒙古国路边的敖包。敖包是萨满教的祭神载体和作法事的场所。它以石块堆砌而成,顶端有旗杆,周围插满柳枝和吉祥彩色布条,象征人们虔诚的心意。

敖包一般分为家族敖包、嘎查(村)敖包、苏木(乡)敖包、旗(县)敖包。也有学者把敖包分为祭天敖包、部落敖包、将军敖包、纪念敖包、呼日胡敖包、翁贡敖包、官方敖包、寺庙敖包、苏力德敖包、诺彦敖包、村屯敖包、诅咒敖包、历法敖包、湖泊敖包、标记敖包、儿童敖包、牲畜敖包、狩猎敖包、动植物敖包、誓约敖包等。最大的敖包在蒙古国的不尔罕山上,那里是成吉思汗的敖包。蒙古国每年都有隆重的祭敖包仪式,总统也会出席仪式,并亲自祭拜。

敖包所在的位置多种多样:路边的敖包保佑道路畅通;湖边的敖包祈望圣水长流;草场边的敖包保佑水草茂盛⋯⋯它们无一例外都在被保护物的上方,大小不等,但同样庄严。

蒙古国萨满简介(蒙古人心中永远的萨满)(8)

△ 祭敖包时往火堆中撒香料,让人、马甚至自用的器物等沾上神圣的烟火,这样会保佑平安。

去过蒙古国的人们都知道,在路边经常会见到敖包。凡是路过者,无论是哪国人都会下车,围着敖包顺时针转三圈,从附近捡来石头添到敖包上,并手持酒、马奶、牛奶等或是能代表心意的其他敬物,虔诚地放在敖包上,在心中默默地许愿、祈祷。完成仪式后,内心感到踏实、平和而满足。这不仅是入乡随俗,亦是一次心灵的净化。

由于敖包的位置通常很明显,在当地的知名度也很高,游牧人在辨别方位时自然会想到以此为坐标,叙述地点时会说某处在哪个敖包附近,在哪棵树的前面,在哪条河的北面等等。久而久之,敖包也就有了标志的作用。各部落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界桩就以敖包为标记。汉语文献里将之写作“鄂博”、“鄂包”等。清代的一些地图上,都标画着作为国界的敖包。但这是敖包后来的延伸意义,原始意义上的敖包祭祀依然是具有萨满教内涵的祭祀活动。

蒙古国萨满简介(蒙古人心中永远的萨满)(9)

△ 锡林浩特市内现代化的额尔敦十三敖包。萨满教认为,长生天中有十三个神是主要的,由此引申出对十三这个数字的崇敬。

草原上古老的萨满教流传了千百年,它作为蒙古族古老的信仰曾经在人们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但随着蒙古社会的发展,萨满教逐渐失去往昔的作用,在佛教进入后又与之相持对立了很长一段时间,最终在与藏传佛教的斗争中被取而代之。但是萨满教已深深融入蒙古族人的生活中。

如今,在蒙古人高度集中、民风未改的地区还保留着萨满教的习俗;在其他地区,萨满依然以变异的形式继续存在着,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能看见它的痕迹。比如蒙古族的呼麦(一种利用喉咙发出多声部的艺术形式)、安代舞蹈、蒙医正骨、祭敖包以及祭天、山、湖、神树、神石等习俗,至今仍然存活在蒙古人和其他信仰萨满教的民族里。其中蕴含的崇尚自然、对万物有敬畏感等思想在艺术、哲学、政治、军事、民俗、道德、法律、医药卫生等方面都有体现。

敬畏者,敬一切,敬自然万物,敬人类自身;而畏,则提醒人们慎于索取、约束自己、遵从天理、善言善行。

萨满教早已深深地融入蒙古人的灵魂之中,流淌在蒙古人的血液里,也必将伴随着整个民族一同走下去。


蒙古国萨满简介(蒙古人心中永远的萨满)(10)

本文原刊于《文明》杂志2012年10期,责编 / 薛璐璐 制作 / 金妤

搜索并关注《文明》杂志公众号:WENMINGZAZHI,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声明:《文明》杂志所使用的文章和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版权作品,未经《文明》杂志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客服邮箱:84754005@qq.com 电话:010-67135553/67112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