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建立秦王朝,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称“始皇帝”,此后,皇帝便成为历代君主的名称。直至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后,才废止。

古代官员办公地方的称谓(与你分享古代官员称谓)(1)

天子

旧称统治天下的帝王为“天子”。商称帝,周称王,秦以后称皇帝。《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中的“天子”与“可汗”互文,则为古代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丞相

“丞”与“承”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意旨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始置于战国,为百官之长。秦和汉初,为封建官僚组织中的最高官职,根据皇帝旨意,综理全国政务。汉武帝后,丞相地位虽高,权力却逐渐缩小。如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辅助国政,其权势远在丞相之上。东汉时,实权归于台阁(即尚书省),丞相(改名为大司徒)只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东汉末复称丞相,此后或称相国、大丞相、司徒、左右丞相(以右为上)不一。明初亦设丞相,不久(洪武十三年)即废,由皇帝亲揽政务。

相国

春秋时齐国始置,战国时各国先后设相,称为“相国”,又称相邦、丞相,为百官之长。如蔺相如曾为赵惠文王相,吕不韦曾任秦国的相国。只有楚国未设相,而以令尹为最高官职。秦代以后成为辅佐皇帝的最高官职。汉代不设相,因避刘邦名讳,将古书中的相邦改为相国。唐以后多用作实际任宰相者的尊称,事实上并不置此官职。清代则专指任大学士者。

宰相

宰是主持,相是辅佐之意。旧时以主管全国政事、对国君负责的人称为“宰相”。但历代均另有正式官名,其职权广狭程度不同,行使职权之方式也不一样。

笨笨龙与你分享古代官员称谓(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