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巷子

宽巷子在旧城有二条,一条在城南,一条在城北。

呼和浩特宽巷子位置 呼和浩特之宽巷子(1)

城北的宽巷子位于北门外,清代形成。西起礼拜寺巷北口大通桥(今通道南路),东至前新城道(大通桥前名御公桥,当地人称之为和合桥。该桥在清民时期是营房道、后新城道、宽巷子、城隍庙街、礼拜寺巷的中心),是回族聚居区。巷长400米,宽10米。民国二十年(1931)命名为宽巷子。

呼和浩特宽巷子位置 呼和浩特之宽巷子(2)

宽巷子曹家大院

1949年至1954年4月25日中共归绥市委员会,1954年4月25日至1958年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员会先后两次驻宽巷子2号院办公。巷东口在1956年建起的红砖二层楼在市委迁走后,呼和浩特市手工业管理局、二轻工业局、建材局先后进驻。改革开放后,宽巷子经过打造,已经成为呼和浩特市著名的民族食品街。

呼和浩特宽巷子位置 呼和浩特之宽巷子(3)

城南宽巷子,位于南茶坊街路东,是条死巷子,长100米,宽6米。巷内东、南、北三个方向均为菜地。民国二十年(1931)命名。因为与城北宽巷子通名,为方便称呼,1956年将城南的宽巷子更名为南茶坊宽巷子。南茶坊宽巷子内就一户人家,是座大型四合院。日伪时期是伪蒙古军的修械厂,1946年改成长官部修械厂。该修械厂除车、铣、刨、钳等机械設备外,还有一台龙门刨可进行大型零部件的加工。解放后,该厂被改编成绥远军区修械厂所,后搬迁到新城东门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325工厂的前身。后呼和浩特市郊区郊通系统在巷子里建宿舍。1996年大南街区块改造,宽巷子消失。

文曹建成2016年(此文已经申报著作权,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