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这样一种鸟,一生几乎都在空中度过,体重不到50g却能在空中连续飞行10个月,一生要飞几百万公里,累了就边飞边睡,号称“永不落地的鸟”——雨燕。
那么它在空中,是如何做到边飞边睡觉、交配的呢?如果不落地,又是如何繁衍后代呢?
“没有脚的小鸟”—北京雨燕
北京雨燕,又称楼燕、麻燕,是雨燕科一种常见的鸟类,体型较大,翅膀细长且尖锐,呈镰刀形,尾部羽毛形成较浅的分叉,体长约在16.9cm—18.4cm之间,体重约在30-35克之间,背部羽毛呈黑色或者褐色,喉部则为灰白色。
北京雨燕拥有超强的飞行本领,在田野、湖面、森林均能看见它翱翔的身姿,尤其是在雨后,最为活跃,这也是它被称为“雨燕”的原因。
2014年,中国观鸟会组织了大批志愿者,为31只北京雨燕佩戴上新型的定位装置—光敏定位仪。这些装置的重量仅有0.65克,可以记录雨燕的迁徙路径及活动范围。
1年后,仅有13只佩戴追踪器的雨燕回到了原地,根据定位器数据显示,娇小的雨燕居然可以跨越千山万水,飞到遥远的非洲,仅迁徙路线单程距离就达到了1.6万公里,全年迁徙距离约在3万公里以上,并且在迁徙过程中可以连续飞行10个月。更是有专家认为,雨燕的迁徙距离可能是同等体型鸟类中最长的。
大多数鸟类在空中飞累了,就会在陆地上寻找一个歇脚的地方,但北京雨燕与其它鸟类不同,它们一生中大多数时间都在飞行,落地的次数屈指可数。
也正是因为雨燕常年在空中飞行,导致双脚早已退化,4个脚趾全部向前,只能攀附在悬崖或者粗糙的墙壁上,没有足够的后蹬力,很难站立在地面,更无法行走或者跳跃。如果意外落在地面,大概率会成为天敌的晚餐。
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雨燕依靠强大的户外生存技巧,可以在空中完成很多事情,例如吃饭、排便、睡觉,甚至连繁衍后代都是在飞行途中进行的。
那么雨燕是如何在空中生活的?
雨燕凭借着娇小的身躯和修长的双翼,在空中的飞行速度能达到每小时110公里—200公里,可以快狠准捕猎正在飞行的食物,有时候掠过水面,也会顺便喝几口水。
鸟类不像人类有贮存排泄物的器官,它们体内的食物只要一经消化,就会排出体外,这也是我们经常能看见天空掉鸟粪的原因。
事实上,雨燕在空中吃喝拉撒只是最基本的操作,更厉害的是睡觉也在空中进行,在我们的印象中,鸟儿一般都是在树梢或者鸟窝里栖息,但雨燕却能够边飞边睡。
雨燕的大脑构造和人类尤为相似,分为左右脑,在飞行过程中如果想要休息,就会使一边的大脑清醒,另一边的大脑进入睡眠状态。而这种睡眠方式也被专家们称为“半脑慢波睡眠”。
但只使用一边的大脑,势必会影响飞行时的协调性。于是,聪明的雨燕会通过降低飞行的高度,使身体达到平衡的状态,减少跌落地面的风险。
如果说,雨燕在空中睡觉,还不算高难度动作,那么空中交配绝对算得上表演“特技”了。
雨燕的繁殖期通常在5-7月,雌雨燕和雄雨燕在空中只需接触短短几秒,就可以完成交配了。
在交配过程中,雄雨燕首先要在空中保持飞行速度平稳,等到雌雨燕以同样的速度慢慢靠近时,再将泄殖腔对准雌雨燕的泄殖腔,接触几秒后就算完成交配了。
而雨燕的整个交配过程,也与现在飞机在空中加油极为相似。
那么雨燕为何会迷恋北京呢?
研究发现,雨燕每年3月底或者4月初飞往北京,7月底、8月初陆续离开,在北京驻留的时间约在120天左右。
尽管雨燕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天空翱翔,但它们也需要繁殖后代,延续种群的发展。虽然交配可以在空中进行,但产卵、孵化、育雏还是需要建筑一个稳定的巢。所以成年后的雨燕为了产卵,不得不在洞穴和缝隙之间来回徘徊,选择合适的地点筑巢繁殖后代。
早期,雨燕喜欢在悬崖峭壁和石洞上攀爬,但随着长期的演化,逐渐开始与人相伴,习惯在城市建筑物的屋檐下筑巢产卵。
之所以会选择在北京产卵,主要是因为当地大量的古建筑为雨燕提供了良好的产卵环境,它们利用瘦小的身形,在错综复杂的拱形建筑物中搭建巢穴,不仅有利于孵卵和育雏,还能有效的避免天敌捕杀。
“不计报酬”的除虫能手
北京雨燕是一种典型的夏候鸟,每到杨柳返青的时节,它们便从遥远的非洲返回繁殖地。并且有集群繁殖的习性,喜欢在同一个建筑物上建筑多个巢穴,并且每个巢之间距离非常近,有的甚至不超过1米。
雨燕的巢一般距地面8-20米,构造相对简单,主要使用塑料袋、废纸、干草、羽毛、棉絮等物品堆砌而成,还会用唾液把这些“建筑材料”粘合起来,为雏鸟的诞生做准备。
北京雨燕一般每窝产卵2—4枚,刚出生的雏鸟不具备捕食能力,需要亲鸟精心喂养和保温。随着雏鸟出生,雨燕对于食物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其捕食范围也相应扩大。
作为食虫鸟的雨燕,能捕食庄稼、森林里大量的害虫,一般以双翅目、半翅目、鳞翅目等飞行的昆虫为食。根据鸟类学家观察发现,成年雨燕每天喂雏次数大约20次,且每次捕食归来时,口中大约装有372只小型昆虫。
这也就意味着,它在一天中大约可以捕获7000多只昆虫,由此可见雨燕确实是“不计报酬”的除虫手。而保护雨燕,也成为了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目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雨燕的数量会越来越多。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在户外遇到不幸跌落地面的雨燕,可以用昆虫对它进行人工填喂,这样有利于它尽快地恢复健康,等待精神饱满后,就可以将它放飞天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