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伦敦的小说《野性的呼唤》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阿拉斯加淘金热为背景,讲述了一条名为巴克的狗从温暖舒适的南方被贩卖到冰天雪地的北方后历经一番磨难,最终回到自然的野生环境,与狼群生活在一起的故事。在恶劣的环境中,巴克的勇敢坚韧和对自由的追求给人们带来启发,他在历练中的成长也为人们带来希望。

野性的呼唤电影剧情介绍(野性的呼唤电影阵容堪称豪华)(1)

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野性的呼唤》拥有众多的影视改编版本。最近上映的最新版同名电影的拍摄团队与演员阵容堪称豪华:导演是执导过《疯狂原始人》与《驯龙高手》的克里斯·桑德斯,编剧是撰写过《银翼杀手2049》与《东方快车谋杀案》剧本的迈克尔·格林,摄影师是两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得主贾努兹·卡明斯基(《拯救大兵瑞恩》与《辛德勒的名单》),演员有哈里森·福特(《星球大战》与《夺宝奇兵》),奥马·希(《X战警》与《但丁密码》),以及丹·史蒂文斯(《唐顿庄园》与《美女与野兽》)等。然而,如此一部令人期待的作品却因电脑三维动画的运用,带给观影者截然不同的感受与褒贬不一的评价。

计算机合成图像违背作品主旨

在19世纪90年代的克朗代克淘金热期间,一条粗壮的雪橇狗是一种受人追捧的商品,价值与黄金相当。人们用狗拉着装满物资的雪橇穿过冰天雪地的广袤荒野,而邮政服务也主要依靠狗。记录显示,当多达5000只狗被运往阿拉斯加时,犬类市场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当然,对马和其它牲畜的需求与狗的交易不相上下。然而,杰克·伦敦的经典中篇小说《野性的呼唤》使得狗而不是马,永垂不朽。

《星期六晚邮报》于1903年以四集连载的形式刊登了《野性的呼唤》。从那以后,有几部电影都呈现了这个关于生命在不断挣扎求存的过程中获得意义与力量的经典故事。克拉克·盖博1935年出演与小说同名的黑白电影,查尔登·海斯顿在1972年的彩色翻拍片中亮相,还有鲁特格尔·豪尔主演、1997年发行的同名影片。这些作品的一个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由一只血肉丰满的狗来主演。然而,在今年上映的《野性的呼唤》中,猎犬巴克却是由前马戏团演员泰瑞·诺塔里扮演。具体来说,是将他的表情和动作借用给巴克。其栩栩如生的表情与惟妙惟肖的动作,使得导演克里斯·桑德斯的真人电影处女作看起来有种迪斯尼动画真人版《狮子王》和《奇幻森林》的感觉。

然而,巴克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极富表现力的脸以及灵活有力的前腿带给它的却是一种失真的感觉。观看过程中一直担心巴克和其它动物会突然唱起歌来。而将其带入“现实世界”的合成工作又是参差不齐的。当人类演员抚摸或抱着巴克时,他们的手总是只比巴克的身体高出几厘米,而当巴克与其他比例更真实的雪橇狗和狼在一起时,它看起来像是来自另一个维度。不仅如此,在中景和远景以及快速动作场景中,清晰度与质感的下降,使得表情与动作本来就不无夸张的巴克更像是一个倏忽缥缈的卡通角色,而不是一只真正的、具有独立灵魂的狗。这不是一个CGI生物纯粹生活在现实世界,就像彼得·杰克逊的《指环王》中的咕噜一样,而是犹如一个在现实世界和CGI世界不断切换的卡通人物。

用电脑三维动画(CGI)来改编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有种难以摆脱的反常之处。这部小说的主旨——面对上古时代的荒野,现代人的自我毁灭,以及重新发现原始本能中未被驯服和不受约束的东西——似乎都由于计算机合成图像而被违背。与此相应的是,除了两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得主贾努兹·卡明斯基捕捉到育空地区荒野的壮丽景色之外,影片的主要拍摄地点是在数千英里之外的加利福尼亚的摄影棚。如果将所有真实的自然与动物都从电影中剔除,观者能在多大程度上认真对待一部关于重新发现自然奇迹及其对人类意义的电影呢?

鲜血淋漓的真实以取悦大众的方式呈现

如果说如此评价CGI特效的使用有些吹毛求疵的话,那么导演在处理素材的方式上也不无偏颇。影片的叙事轮廓与原著的故事情节基本一致:一只圣伯纳犬和牧羊犬混种的大狗,在美国南部大法官的家里过着舒适的生活,遭人绑架后先是被卖到阿拉斯加成为运送邮件的雪橇犬,后来落入淘金者的手中。在与最后一任主人结下深厚的情谊后,听从野性的呼唤,重返自然,与狼为伍。但原著充满了虐待动物的画面,如巴克第一次被绑架后,“穿红毛衣的男人”教他“俱乐部法则”。其雪橇狗同伴们不仅忍饥挨饿,劳累过度,而且还被傲慢的主人射杀。狗的命运如此,人类的境遇也好不到哪里去,要么沉溺于冰河之中,要么被印第安人谋杀。

然而,几乎所有这些令人不快的事情都被小心翼翼地以取悦大众的方式处理掉了。“穿红毛衣的男人”只有一个场景,而且他的虐待大部分发生在镜头之外。巴克的雪橇狗伙伴们永远不会死,他们只是在屏幕外“逃跑”了。即便是动物之间的争斗也非常纯洁,在有着利爪与尖牙的野兽之间的搏杀中,没有一滴血。尽管《银翼杀手2049》的编剧迈克尔·格林好像觉得杰克·伦敦的故事不够刺激似的,在电影中显著地增加了危险的动作与场景——比如勇敢的巴克在冰冻的河流中进行水下救援,以及它带领其他雪橇狗一起拉着主人逃脱雪崩之灾——但阿拉斯加危机四伏的广袤荒野仿佛被桑德斯麻醉了一般,其中并没有真正的凶险。而格林虽然给巴克构建了一条学习如何掌握自己命运的完美的成长之路,但却没有对原著主题或思想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如文明对人的异化、集体无意识的召唤以及个体的自我实现,如此等等。

自然在人化,野性在退化

同样不均衡的还有人类的角色。如心地善良却心理浅显的法裔加拿大人佩罗特(奥马·希饰)和他的妻子弗朗索瓦丝(凯伦·吉兰饰),残忍傲慢却头脑简单如卡通人物的淘金人哈尔(丹·史蒂文斯饰)。或许能够与巴克相媲美的是哈里森·福特扮演的约翰·桑顿。这个与它相依为命的男人不是如小说中那样遭到印第安土著人的屠杀,而是被赋予了一个原著并没有的苦乐参半的背景故事。作为一个面对无法安慰的悲剧而抛弃社会的人,福特给自己的角色带来了一种合理的感伤和厌倦。尽管在拍摄过程中并没有一条有血有肉的狗可以交流,但他与巴克之间有着不错的化学反应。

然而,恰恰是老人与狗之间过于刻意的温情、影片饱和度极高的色调以及柔和沉静的配乐,削弱了人的悲苦与狗的兽性,还有自然的伟大与残酷。因此,这部电影与其说是一部动画真人电影,不如说是一部真人动画电影。在这个技术至上的时代,自然在人化,野性在退化,这或许是《野性的呼唤》没能成为一部动物史诗作品的原因。

(原标题:没有野性的《野性的呼唤》)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冯新平

流程编辑:u006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