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证陈铎乃《金瓶梅》之作者

高念清

三证陈铎乃金瓶梅之作者(三证陈铎乃金瓶梅之作者)(1)

  平生不因人热,文章并非自娱。近年情困《金瓶梅》作者之考证,一而再,再而三,论文出炉,不离不弃,自信而坚定。

  岁岁吉祥,今岁吉祥,相继获得信息一,史料二,《金瓶梅》作者之考证将取得最终突破。

  迄今,有无实物证据已成为衡量作者考证正误之唯一标准,无之,则任何考证皆是徒劳,不被承认。

一、一则爆炸性“旧闻”

  天下多有义薄云天、古道侠肠者,索先生是也。索先生在文化局、博物馆工作,乃德高望重之学者名人。其致力于乡土文化之研究,成果斐然,至今仍不辍笔耕,有著作问世,由蔡元培先生题写书名之蔡氏族史《钟吾硕望》,则其大作也。

  盛夏,索先生告知:有实物可以证明陈铎确实是《金瓶梅》之作者。

  三十余年前,索先生参与一次文物捐赠活动,故有意外收获焉。

  南宋时,文天祥任右丞相,陈氏先祖陈宜中为左丞相,左辅右弼;而风雨飘摇,患难与共,情谊笃深。文天祥为陈氏家谱题词,陈氏后人珍藏数百年,1989年无私捐献于国家。

  收藏者写有珍藏、捐赠说明,并存入家谱,全文如下:

宋右丞相文天祥为陈氏家谱题词。

南宋德祐年间,左丞相陈宜中立修陈氏家谱,右相文天祥目睹陈氏皇谱,敬叹之余,挥毫题词“世珍”二字,署名为“吉州文天祥为陈氏世谱题”,附右相官印两方。惜年代过久,历经沧桑七百余载,题名及印章模糊不清。经我曾祖某某、祖父某某、先父某某视为珍品珍藏,余为继承先志。今有遵孝叔祖主持第七、八次补续家史,为光宗耀祖,慨然献出。个人认为,炎黄子孙不应宗法为重,应以建设社会主义,振兴中华为先,但念其文物价值甚高,束之高阁为明珠投暗云。

 某某 1989.11.

 索先生继而惠赠文物捐赠情况说明,录于下:

时间大约在1990年前,为取得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题词,故宫博物馆与北京东城区“文天祥祠”的两位专家,来到陈允红先生家中。题词珍藏于竹桶中,其内外封裹严密。专家审看时,陈先生避过两位专家,贴在我耳边,悄悄地说:“我不仅收藏文天祥的题词,我还有兰陵笑笑生的一副字呢!”由于天色已晚,两位专家还在身旁,我怕节外生枝,过多打扰陈老师,就没有要求观看兰陵笑笑生的这幅字。

根据陈先生珍藏题词的情况来看,这幅字肯定会完好保留下来。

   其后,附有民族英雄文天祥题词之影印件。

  当时索先生对《金瓶梅》知之甚少,故不以为意,如耳边风耳。索先生看到笔者考证作者的论文锁定了陈铎,方忆起往事,认为正中鹄的,而惊讶叹服,即和笔者联系,慨然鼎力相助,雪中送炭。

  三十余年前,虽《金瓶梅》研究之风狂劲,但研究者中,即使考证作者,亦从未有人将《金瓶梅》作者与陈铎联系在一起,此有案可稽也;笔者之对作者之考证从2016年始,论文公之于众时,其陈先生已于2015年仙逝矣。此表明陈氏后人所言真实可信,并非故弄玄虚,哗众取宠。

  再之,“兰陵笑笑生的一副字”,其内容当是陈铎证实自己创作了《金瓶梅》,否则,其后人则不会称其为“兰陵笑笑生”。

  笔者固执己见,坚持认为:兰陵笑笑生耗费数十年之心血生命,创作百万言之巨著,必定会在《金瓶梅》中留下证据,说明自己为其作者,以防“著作权”旁落。果然,笔者找到了两个廋词,破译之,求得谜底:邳州之陈铎乃《金瓶梅》之作者。不宁唯是,《金瓶梅》中写有十余个与邳州相关之人与事,同时,用十余首回前诗暗示自己乃《金瓶梅》之作者。陈铎担心廋词、回前诗等不会被轻易破解,其创作《金瓶梅》之事终遭湮灭,故又留下墨泽,以此实物作证,开诚布公,说明自己创作了《金瓶梅》,自己就是兰陵笑笑生;且让子孙代代相传。

  索先生告诫笔者说:此幅字,是能够证实陈铎乃《金瓶梅》作者之实物证据,一幅字迹,胜过千言万语;寻找到它,则一切真相大白矣。

  人证、物证俱在,似乎离成功仅仅一步之遥,只要找到陈氏后人索求之,则万事大吉矣。然而,事情岂能如此简单,岂能一帆风顺!

  陈铎是《金瓶梅》作者之字幅,乃陈氏家族传承之物,知之者甚少。保藏者遵循族规,严密收藏,秘不示人。那位“泄密者”陈先生已于数年前病故。其家人亦于20年前离开家乡,不知所踪,杳无音讯。陈氏后人继承保藏者,并非居住于新沂市、邳州市。要寻找到其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笔者并不心灰意冷,而是牢记一句箴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二、陈氏族谱《序》证明陈氏家族为簪缨世家

  为获取有价值之史料,笔者早已萌生查阅陈氏族谱之意,然陈氏后人言,其古谱十数年前被带到北京,已经丢失。无法查阅,憾事也,因而耿耿于怀。

  再承蒙索先生惠赠,我得到陈氏族谱《序》矣。

  《序》抄录于20年前,索先生宅心宽厚,高风亮节,割爱之。

  明隆庆己丑年,徐州知府傅惟翼为陈氏族谱作序。

  《序》云:

邳州绅士陈登,因陈氏旧谱被金人焚烧,以上名讳失传,及本朝初,陈大公迁邳,迄今数世为邳之巨族,文武列胶庠概不乏人。陈氏家谱续竣,请余作谱序云。

稽陈氏本虞舜之后裔,胡公满封于陈,随以国为姓焉。为避楚难,一支流下邳,一支流淄川,一支流颍川;后世子孙繁衍,散处四方。传至后汉,陈寔公为太邱令,再传至后汉茂亹公随家淮北安东县。该县系属邳郡。其子求公为繁阳太守,举高第,授御使职。灭反贼李斫、朱盖、胡兰等,群臣鼓掌称赞。惟宦官曹节、王甫等,忌求公入髓。适窦太后陵事纠纷,曹节等力主否认。求公与郃秘密会议,除去曹节等。不意机关泄露,随将求公、郃等下狱死。求公卒年六十二岁。想求公三剖郡服,五入卿寺,守正不阿,惜未志终。其弟子管宁、华歆等,潜葬求公柩于下邳。子孙避祸于淮浦。至北宋时,陈氏为江北巨族。未几,金人南犯,合族南迁江浙湖广,转而凋零星散,不知凡几。所存淮浦者,不过数户耳。

陈氏迁邳之始祖大公,见此景况,思慕祖茔,从南复来邳,住居小河里。后世随家焉。

明隆庆乙丑年 四川富顺县举人

邳州正堂 傅惟翼 敬序

  正堂:其义有三。一:明清时对府、县等地方正印官之称呼。明清百官印信,除少数外皆为正方形,因不同品级规定其大小,分别以银、铜铸成。如布政使、知府、知县等,以其主管一级政府政务,有僚属,且所用印为正方形,故名正印官。临时差委及非正规系统官员,不用正式印信。二:明清时知府、知州、知县衙署大堂。三:明清时官署办公之大厅。此处正堂之义应为二。傅惟翼官至徐州太守。

  兰陵笑笑生有自曝家世诗,诗云:“富贵双全世业隆,联翩朱紫一门中。官高位重如王导,家富财丰比石崇。画烛锦帷消夜月,绮罗红粉醉春风。朝欢暮歌年年事,岂肯潜心任始终。”《再证》中,笔者引用之,证明其家族为簪缨之家;而其族谱《序》,又可作为重要佐证哉。

“及本朝初,陈大公迁邳,迄今数世为邳之巨族,文武列胶庠概不乏人”,正是对“富贵双全世业隆,联翩朱紫一门中。官高位重如王导,家富财丰比石崇”最准确之注脚。

  明代,陈氏家族“为邳之巨族”,代代都有文武股肱之臣,位居公卿大夫。

  陈铎之祖、之父,及其自身,祖孙三代分别为官阶一品都督、三品锦衣卫指挥使,炙手可热也,岂不是“联翩朱紫一门中”!

三、兰陵笑笑生之官职——锦衣卫

  《金瓶梅》绘形绘色,描述西门庆两调林太太之事。林太太出身何也?

  《金瓶梅》第69回写道:

西门庆到后堂,掀开帘栊而入。只见里面灯烛荧煌,正面供着他祖爷太原节度汾阳王王景崇的影身图,穿着大红团就蟒衣玉带,虎皮交椅坐着观看兵书,有若关王之像,只是髯须短些。旁边列着枪刀弓矢。迎门朱砂匾,上书“结义堂”三字。两壁书画丹青,琴书潇洒,左右泥金,隶书一联:“传家节操同松竹,报国勋功并斗山。”

  林太太其夫王廷宣,乃“太原节度汾阳王王景崇”之孙。其祖王景崇,“靖难”时冲锋陷阵,浴血沙场,立下赫赫战功,所谓“报国勋功并斗山”。

  西门庆两调林太太,世人仅以为是招徕读者之淫秽描写,却不知如此描写之“醉翁之意”,其深意在于反映武官之式微。身世显赫之林太太,沦落为暗娼,而为了其子王三官脱离流氓无赖之控制,不得不求助于西门庆,必须作“性贿赂”;让其子认贼作父,做了西门庆之义子。作者作诗以叹之,诗曰:“不但孛得家声丧,有愧当时节义堂。”

  武官之式微有其历史渊源,由来已久。

  李宝雄先生《陈铎生平与家世发微》揭示两件史实:宣德七年,南京中军右都督陈政,被贵州按察使应履平弹劾遣使不遵勘合故事而引罪,宣德十年英宗敕命都督陈政操江;继而评论道:

单单这两件事被载入史册断非偶然,二者直接折射了永乐迁都之后,留都南京政治地位的变迁,尤其是军事地位的衰落;同时,隐喻了宣德朝政局的深刻变化,其核心的表征之一便是朝野上下一群以制作自任的文人士大夫的崛起,以及由此再次引发的文武矛盾……方孝孺等浙东士人欲依托建文帝以建构士大夫政治,却招致武将的离心,靖难之变不过是这一矛盾的激化……宣德时期一群以制作自任的文人纷纷起来指摘时政,一时间,朝野上下,直抗勋贵、权阀、外戚蔚然成风。

  “勋贵、权阀”,皆为因赫赫军功而封官爵之武官。

  《茶余客话》卷七“都督”条记:

明制,文帅以总督为极重,始时设于边关,继踵设于内地。及关白事起,又以总督为未崇,始有经略之名。其敕书云:文官知府以下,武官副总兵以下,违军令,任自行军法。盖文帅之重,于斯为至。国初之制亦因之,武臣以总兵为重任。明初皆以侯伯勳臣佩印专征,列銜在尚书之上,其后渐以凌替。自总督设而总兵益凛凛奉约束矣。嗣更以流官充行镇,名实益卑,兜鍪执仗,匍匐旌门如奴隶。

“文帅以总督为极重”,“总督设总兵益凛凛奉约束”,稍低级之武官“匍匐旌门如奴隶”,武官之地位低下。则不言而喻矣。

  几次边境战争,明军损兵折将,善战而能指挥者捐躯沙场,军力一蹶不振。而文官集团羽翼丰满,把持朝政,戕害武职官员,剋扣军饷。军队作战,粮草先行:有人认为,土木堡事变明军大败,其原因之一为文官没有及时发放、运送粮草,致使参战者饥肠辘辘,无力作战。

  军饷被剋扣,粮草欠缺,引起军队哗变。嘉靖三年(1524)发生多起“大同兵变”,十四年(1535),辽东兵变;三十九年(1560),振武营兵变。

  明,马上打天下,而马下治天下,文官集团把持朝政。出身武官世家之兰陵笑笑生,心理不平衡,有着强烈之失落感,不平则鸣,则在《金瓶梅》中反映出来。为曾銑、夏言鸣冤叫屈;无情嘲笑儒生,均是此种心绪之宣泄。

  即使为锦衣卫之武官,亦倍受轻视。

  明沈德符《野获编》言:

迨至今上,宪天法祖,宫府凛凛,而厂卫大抵相倚为重。

《野获编》又记:

盖是时公卿大臣,尚視金吾为粗官,胄子自爱,亦不羡缇骑之长。

  锦衣卫厂卫“相倚为重”,被公卿大臣蔑视为“粗官”,说明锦衣卫已是明日黄花,无足轻重,不可与文官比肩。

  明代,锦衣卫主巡察、缉捕、理诏狱;探寻,侦查,无孔不入,路人侧目;诬陷,酷刑,无所不用其极,官员惊魂,故锦衣卫臭名昭著矣。公卿大臣洁身自好,不愿与之为伍,即使出任锦衣卫都督、指挥使,亦因“自爱”而不羡,退避三舍。

  《再证》中,论证到兰陵笑笑生与陈铎同病相怜,皆有“未遂平生志”之哀叹。

  《金瓶梅》写西门庆与吴月娘对话,吴氏说西门庆官为锦衣卫,可惜只是个武官;西门庆艳羡文官,说自己早晚一定要弄个文官做做。言为心声,盖此亦为兰陵笑笑生之“平生志”也,弃武从文,做一个权高位重之文官。

  丁朗先生指出,《金瓶梅》作者“他和当时京城的太监有特殊关系”。

  众所周知,封建王朝之律法有“交内”条,大臣与皇宫内廷人员交结,视为“谋逆罪”,以灭九族。由此断之,兰陵笑笑生身为武官,且能够与“太监有特殊关系”,安然无恙,全身而退,说明其为近卫亲军——锦衣卫也。

  初证中,曾引日本学者之研究史料,言《金瓶梅》之产生与锦衣卫有关。

  兰陵笑笑生于第42回回前诗写道:

穷途日日困泥沙,上苑年年好物华。荆林不当车马道,管弦常奏丝罗家。

皇孙草上悠扬蝶,少女风前烂漫花。懒出任从愁子笑,入门还是旧生涯。

  上苑,皇家园林。作为一介武官,能自由出入皇家园林者,亦只能是锦衣卫。

  兰陵笑笑生称面食水饺为“扁食”,亦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史料载,明时皇宫中称水饺为“扁食”。

  陈铎是皇家近卫亲军锦衣卫指挥使,无可置疑。

四、兰陵笑笑生酷爱音乐

  刘光忠先生关于《金瓶梅》作者应具备条件之一:“蘖曲音乐是其所好。”初考中,笔者已作考证。兰陵笑笑生酷爱音乐,有其特定之社会背景。

  清山阳阮葵生《茶余客话》引述明沈德符《野获编》之记载,曰:

若套子宴会,但凭小唱云,请面则面,请酒则酒,请汤则汤。弋阳腔数折,各拱揖别去。拜客则出长班指挥,除赴朝会谒贵要外,远近迟速,以及当求面,当到厅,当到门,惟其所命;即使置一偶人于舆马间,不过如此。有明之弊政情形如绘矣。想其开轫之初,当无此事。宣德间,顾佐疏,禁官妓,缙绅无以为娱,于是小唱盛行。此辈狡猾解人意,渐之诇察时情,传布秘语,缉事衙门亦籍为耳目。甚艳者为要津独据,断袖分桃,赉予仕牒,即充功曹,突而弁兮,而辞所欢矣。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本意上疏“禁官妓”而正官风,不料却催发伶官乐人行业之兴起,盛行,并且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同时亦引发官场新的堕落腐败,“断袖分桃”,男风骤起。

  明代,“小唱盛行”,官场、民间宴请客人,休闲娱乐,无不竹丝齐鸣,歌声绕梁。

  《金瓶梅》第49回“西门庆迎请宋巡按”:

阶下箫韶盈耳,鼓乐喧天,动起乐来……那宋御使……听了一折戏文……西门庆复上席,陪宋御使吃酒,海盐子弟,在旁歌唱……西门庆叫海盐子弟上来递酒,蔡御使吩咐:“你唱个《渔家傲》我听。”子弟拍手,在旁唱道……

  海盐子弟唱了《渔家傲》、《皂罗袍》、《下山虎》。

  第65回“宋御使结豪请六黄”:

西门庆回至厅上,将伶官乐人赏以酒食,俱令散了,止留下四名官身小优儿伺候。伯爵……西门庆吩咐小优儿:“你们拿乐器过来,会唱《洛阳花》《梁园月》不会,唱一个我听”……唱道……

  官风,影响民风。寻常百姓家小市民纷纷效仿,一般市民亦能放喉高歌。

  第61回,韩道国宴请西门庆,让申二姐唱了《四不应》、《山坡羊》、《锁南枝》。

  第35回,西门庆狐朋狗友聚会,谢希大就唱了《折桂令》。

西门庆叫书童儿上来斟酒,该下家谢希大唱。希大拍着手儿:“我唱了个《折桂令》儿你听罢。”唱道:“可人心,二八娇娃,百件风流……”

  缙绅为娱乐而听歌戏之风,祸及民间丧葬事,以致形成风俗。

  此种状况,田保营先生作过论述:

明代“朝野每遇丧葬,丧主总是竭尽全力大摆筵席,酒肉酬宾,大行斋醮,设台演戏,全不以死者为戚。……”

  《金瓶梅》中,李瓶儿死后,吊唁者官、商、兵、工云集,西门庆大摆筵席,吩咐伶官乐人扮戏唱歌数日,观赏者众,其乐融融。

  《金瓶梅》第64回“合卫官祭富室娘”:

西门庆道:“老公公,学生这里还预备着一起戏子,唱与老公公听”……子弟鼓板响动,递上关目揭帖。两位内相看了一回,拣了一段《刘智达还红袍记》。唱了还未几折,心下不耐烦,一面叫上唱道情去,唱个道情儿耍耍倒好。于是,打起渔鼓,两个并肩朝上,高声唱了一套《韩文公雪拥蓝关》故事……

  每遇丧葬,大摆筵席,设台演唱,此风至今犹狂。

  在此社会大环境下,兰陵笑笑生必然受到熏陶影响,其又具有音乐天赋,酷爱音乐,以至牙板随身,应时应景而高歌,乃佼佼者也。

  《金瓶梅》中,近百首词曲皆是伶官乐人以小唱之形式唱出来的。并且通过演唱词曲来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第1回,潘金莲嫁了武大郎,而委屈怨恨:

见他一味老实,人物猥琐,甚是憎嫌……常无人处弹个《山坡羊》为证:想当初,姻缘错配奴,把他当男儿汉看觑。不是奴自己夸奖,他乌鸦怎配鸾凰对,奴真金子埋在土里,他是块高号铜,怎与俺金色比,他本是块顽石,有甚夫拔八抱着我羊脂玉体。好似粪土上长出灵芝,奈何随他怎样,到底奴心不美。听知,奴是块金砖,怎比泥土基?

  因为潘金莲自视美艳,嫁武大郎而心怀嫌怨,愤愤不平,顾影自怜,为红杏出墙埋下伏笔。

  西门庆多日不进潘金莲房中,雪夜在夏提刑处饮酒,潘金莲盼其回归自己房中,然望穿秋水,不见踪影,空房寂寞懊恼,弹起琵琶唱道:

听风声嘹亮,雪洒窗寮,任冰花片片飘。懒把宝灯挑。慵将想香箓烧,捱过今宵,怕到明朝。细寻思,这烦恼何日是了?想起来今夜里,心儿内焦,误了我青春年少。你撇的人,有上梢来无下梢。

  西门庆回家,却进到李瓶儿房内,潘金莲大失所望,继续弹唱:

懊恨薄情轻弃,离愁闲自恼。论杀人好恕,情理难饶。负心的,天鉴表,心痒痛难消,愁怀闷自焦。……

  一系列的唱词,无不表现出潘金莲淫荡之性格。

  唱小曲,既表现了人物性格,又推进了故事情节之发展,如此手段,足以证明兰陵笑笑生为玩音乐、玩散曲写作之大家。

  陈铎“牙板随身”,弹唱高歌,让伶官乐工俯伏叩拜,五体投地,尊之为“乐王”。陈铎撰写之散曲,莫不切合音律,天下莫不诵唱;世人誉之为“宫廷乐王”、“曲坛祭酒”。以此论之,陈铎乃《金瓶梅》之作者,不容置疑。

 五、兰陵笑笑生著书于嘉靖、隆庆间

  《金瓶梅》成书于嘉靖、隆庆间,拙文《金瓶梅初刻于万历十年前》已作论述。若论点正确,则不乏佐证,今更换角度,再证之。

  《金瓶梅》的写作之纲是:一,揭露政治腐败,社会黑暗;二,大声疾呼,外族入侵,明朝将步宋朝亡国之覆辙。前者,为明线,后者为暗线。

  致使“中原血染人”者,内因“奸佞居台辅“,外有强敌北元也。

(一)外族对明朝之入侵

  明立,元人退回大漠,史称“北元”,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北元对明朝侵袭掠夺,挑起战事,从未间断。如史书记载,“终明之世,边防慎重。边境之祸,遂与明终始”。元兵入侵,明之国运几断焉。

  明正统十四年,瓦剌太师向明朝中央诈领赏赐,遭明宦官王振拒绝而未遂,欲壑难满,且减去马价五分之四。也先恼羞成怒,以此为借口,遂于七月,兵分四路,大举骚扰内地。东路攻辽东。西路攻甘州。中路一分为二,一支直攻宣府,围赤城;也先率一支攻大同。“兵锋甚锐,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触尽没”。大同参将吴浩战死。

  消息传到北京,明英宗朱祁镇受王振蛊惑撺掇,与王振率兵25万大军,御驾亲征。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进大同。也先北撤诱敌深入,后北进,被歼。王振慌乱撤军,屡次改变行军计划,致使士兵疲惫不堪,退宣府,瓦剌追袭而至,明军3万骑兵遭杀掠殆尽,致使英宗于土木堡被围。明英宗突围无望,下马盘膝而坐,终就缚。继之,瓦剌围攻北京城,于谦调兵遣将,抵死抗击,瓦剌无果,退兵。

  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损五十余位文武大臣,数十万大军覆没,精锐之三大营毁于一旦,开国武人勋贵集团、靖难功臣集团毁灭殆尽,京城门户洞开。

  是役后,明朝政治、经济、军事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国势日蹙。明军边防政策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亲历战役之大臣李贤忆道:“自古胡人得中国之利未有盛于此举者,胡人亦自谓出于望外,况乘舆为其所浮,其偶然哉?”

  明英宗被俘与宋之二帝遭掳北尽同,乃明之国耻!

  明英宗复位,杀死以于谦为首之众多权臣。

  嘉靖二十九年(1550)六月始,鞑靼土黙特部落首领俺答率军犯大同,入古北,掠怀柔、顺义,窥京师,于京师城外掠杀,东直门、德胜门、安定门北民居皆被毁,“民苦甚于虏”。后俺答攻卒诸帝陵寝,转掠西山、良乡以西,保定皆惊。

  “诸州县报所残掠人畜二百万”。

  俺答北撤白羊口时,仇鵉引兵蹑其后,谋袭击落伍骑兵而邀功,不料俺答中途折返,明军不战而溃,死伤千余,仇鵉几被俘。

  此役,拾史称“庚戌之变”。兵部尚书丁汝夔、兵部右侍郎赠兵部尚书杨守谦被追责斩首。

  是役后二十余年,俺答连年南下掳掠。

  滦河失事,发生于嘉靖三十八年。

  以上诸役《明史》多有记载。

(二)《金瓶梅》对外族入侵之记述

  《金瓶梅》言:“夷狄之祸,自古有之。”

  《金瓶梅》第17回中,叙写“滦河失事”。

  陈洪致西门庆书言:

兹因北虏犯边,抢过雄州边界,兵部王尚书不发人马,失误军机,连累朝中杨老爷俱被科道官参劾太重。圣旨恼怒,拿下南牢监禁,会同三法司审问……

“兵科给事中宇文虚中等一本”参劾道:

亟诛误国权奸,以振本兵,以消虏患事……今招夷虏之患者,莫如崇政殿大学士蔡京者……王黼贪庸无赖,行比俳优……杨戬本以纨绔膏粱……奉圣旨,蔡京姑留辅政。王黼、杨戬便拿送三法司,会问明白来说,钦此亲遵!

续 该三法司会问过,党恶人犯王黼、杨戬本兵不职,纵虏深入,荼毒生民,损兵折将,失陷内地,律应处斩。手下……

  第99回写道:

不料东京朝中徽宗天子,见大金人马犯边,抢至腹内地方,声息十分紧急,天子慌了,与大臣计议,差官往北国讲和,情愿每年纳岁币金银财帛数百万。一面传位于太子登基,改宣和七年为靖康元年,号为钦宗。徽宗自称太上道君皇帝,退居德龙宫。朝中升了李刚为兵部尚书,分部诸路人马,种师道为大将总督内外宣务。一日降了一道敕书,来济南府守备,升他为山东都统制,提调人马一万,往东昌府驻扎,会同巡抚使张叔夜,防守地方,阻挡金兵。外敌来犯,“天子慌了”,“差官往北国讲和,情愿每年纳岁币金银财帛数百万”,何等虚弱,何等怯懦!

  第100回写道:

一日,不想北国大金皇帝,灭了辽国,又见东京钦宗皇帝登基,集大势番兵,分两路寇乱中原。大元帅粘没喝,领十万人马,出山西太原府并隆,来抢东京。副元帅干离不,由檀州抢高阳关。边兵抵挡不住。慌了兵部尚书李纲、大将种师道,星夜火牌羽书,分调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关东陕西,分六路统制人马……却说周统制见大势番兵来抢边界,兵部羽书大牌星火来,连忙整率人马,全装披挂,兼道进兵,比及哨马到高阳关上。金国干离不由人马,已抢进关来,杀死人马无数。正值五月初旬,交阵堵截,黄沙四起,大风迷目。统制提兵进赶,不防被活立兜马反攻,没鞦一箭,正射中咽喉,随落马而死。众番将就用钩索搭去。被这边将士向前,仅抢尸首马载而还,所伤军兵无数……

  皇帝敕旨夸赞:“山东济南制置使周秀,老练之才,干城之将,屡建奇勋,忠勇茂著,用兵有略,出战有方。”然甫上阵,一敌未杀,即落马而死。

却说大金人马,抢过东昌府来,看看到清河县地界。只见官吏逃亡,城门昼闭,人民逃窜,父子流亡。但见烟生四野,日蔽黄沙。封豕长蛇,互相吞并,龙争虎斗,各自争强。皂帜红旗,布满郊野,男啼女哭,万户惊惶。番军虏将,一似蚁聚蜂屯,短剑长枪,好似森林密竹。一处处尸骸,横三竖四,一攒攒折刀断剑,七断八截。个个携男抱女,家家闭户关门。十室九空,不显乡村城郭,獐奔鼠窜,哪存礼乐衣冠。正是得多少宫人红袖泣,王子白衣行。

  王萤、王连洲先生之《<金瓶梅究>为何事鸣“沉冤”》,认为兰陵笑笑生为被严嵩杀害之兵部侍郎曾铣而鸣冤。

嘉靖二十五年以兵部侍郎曾铣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会寇居河套,久为中国患,铣建言复套之议:“臣请以锐卒六万,益以山东枪手二千,水陆并进,直捣其巢,此一劳永逸之策也。”夏言欲倚以成大功,因密荐铣,帝亦颇响之,数以旨优奖。铣益锐志出师。帝忽中变,诘责词甚厉:“今逐戝河套师果有名否?成功果必否?一铣何足言,如民生荼毒何?”严嵩知帝意,遂极言河套必不可复,并力攻夏言,世宗信严嵩及陆炳言,逮曾铣,出兵部尚书王以旗代之。先仇鵉镇甘肃时以贪纵为曾铣所劾逮问,严嵩以此代仇鵉于狱中草奏,诬夏言曾纳曾铣贿金,又诬曾铣剋军饷数万以贿当道,嘉靖二十七年坐交结近侍律,将曾铣斩于西市,妻子流二千里。曾铣字子重,扬州江都人长于用兵,性特廉,既殁,家无余资。此年夏言亦由严嵩、陆炳力倾而被杀。

  其大作评价曰:

这是一场在朝廷政治军事路线上正义与邪恶、爱国与误国两种力量的较量,是军事策略上进攻与妥协的斗争。这有关朝廷安危与中原人民生命财产攸关的斗争结果,竟以主战派御边功臣被杀、成为悲剧而收场。对世宗皇帝的昏庸,严嵩、陆炳陷害忠良的倒行逆施,朝野正直有识、关心国家人民命运的人士均敢怒而不敢言。正义不得伸张,爱国致罪,忠臣遭戮,此千古奇冤,莫此为甚。兰陵笑笑生出于伟大的同情心,将此冤托之写入《金瓶梅》,以排遣极度的忧郁愤懑。所谓“沉冤”,即沉此国事之冤也。

  明王朝在“将来” “必覆天下”。所谓“不因奸佞居台辅,合得中原血染人”,“奸佞” “台辅”,实指严嵩也

  《金瓶梅》指桑骂槐,写宋事,实刺明也。

  第64回写两内相至西门庆家吊唁李瓶儿,谈及京城宫殿之怪异,认为此为明朝灭亡之征兆。

薛内相便与刘内相两个席上说话儿道:“刘哥!你不知道,昨日这八月初十日,下大雨如注,雷电把内里凝神殿上鸱尾震碎了,吓死了许多宫人,朝廷大惧,命各官修省,逐日在上清宫宣精灵疏建醮,禁屠十日,法司停刑,百官不许奏事。昨日大金遣使臣进表,要割内地三镇,依着蔡京老贼,就要许他,掣童掌事的兵马交都御史谭积、黄安十大使节节制三边兵马。又不肯,还交多官计议。昨日立冬,万岁出来祭太庙,太常寺一博士,名唤方,早晨值着打扫,看见太庙砖缝出血,殿东北上地陷了一角,写表奏知万岁。科道官上本极言:童掌事大了,宦官不可封王。如今马上差官拿金牌去,取童掌事回京。”刘内相道:“你我如今出来做土官,那朝里事也不关咱们。俗语道:咱过了一日是一日,便塌了天,还有四个大汉,到明日,大宋江山管情被这些酸子弄坏了。王十九,咱们只吃酒。”

  此等怪异之事皆发生于明嘉靖年间,显然所指当为明朝“江山管情被这些酸子弄坏了”。

  第71回写道:

正是不因奸佞居台辅,那得中原血染衣。看官听说,妾妇索家,小人乱国,自然之道。识者以为将来,数贼必覆天下……

  俺他入侵,为兰陵笑笑生切肤之痛,历史之惨痛教训犹在,其于《金瓶梅》中,数次言大宋之天下将坍塌,其真实用意为撞响警钟,正告世人:明朝即将为外族所灭亡。

(三)化干戈为玉帛

  世事无常,至隆庆,局势峰回路转,休战和平之曙光升起。

  《明史·土默特志》·《哈拉坦汗传》记,嘉靖、隆庆、万历间,哈拉坦汗统治北元。哈拉坦汗有四子,第四子鉄背台吉早死,其子把汗邪吉由哈拉坦汗隔代抚养。把汗邪吉生性顽劣,乃纨绔王子。隆庆三年(1570)初冬,把汗邪吉与家人闹矛盾,负气离家出走,深夜来到明地求助。明宣大总督王崇武盛情接待。哈拉坦汗率人到明朝接人,明朝官员张居正、高拱与之会谈,决定开放贸易互市。万历初年(1570),协议立,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封其三娘子钟金哈敦为忠顺夫人;俺答服从于中央朝廷,从此,边境安宁无战事,百姓安居乐业。隆庆五年,中原百姓纷纷前往内蒙经商,帮助哈拉坦汗以汉制规格建造宫殿、庙宇,俗称“和番”。万历九年(1582),哈拉坦汗去世,将王印兵符传与三娘子钟金哈敦。钟金哈敦坚持睦邻友好之政策,一直到1612年卒。钟金哈敦堪称和平女神。

  民族战争发生于嘉靖间,作者亲临其境,切身感受到国破家亡之危险,故将“中原血染人” “明朝天下将垮塌”写入《金瓶梅》,以警醒世人。而《金瓶梅》“指斥时事” “寄意于时俗”,俺他入侵,即为嘉靖间之“时事”。万历间,化干戈为玉帛,双方友好往来,战火消弭已经二三十年矣,若再写往事,而急切呼喊国家即将灭亡,岂非无病呻吟,破坏和平大局?

  《金瓶梅》成书于嘉靖、隆庆间,当为定论也。

  陈铎于嘉靖中叶辞官,闲暇而时间充裕,可以全力创作《金瓶梅》。第29回回前诗所言,“人事兴衰俱不管,且将诗酒作生涯”。其晚年,“白发垂肩,睥睨青天,呼吸长川”,仍然是“风流不减”,“酒圣诗仙”。其“诗”,即传世之作《金瓶梅》也。

六、从词语解释探《金瓶梅》之作者

(一)兰陵解

  关于“兰陵”,或解释为地名,或解释为酒名,或解释为酒徒,无不与邳州、陈铎密切相关。

  先从地名说起。

  古代,上邳与北兰陵地域完全重合。

  南兰陵,紧扣“明贤里”,则可以推断出兰陵笑笑生于金陵创作《金瓶梅》,金陵为《金瓶梅》之诞生地,而陈铎辞官后寓居金陵约三十年。

  兰陵若指美酒,所谓“兰陵美酒郁金香”,而古兰陵则盛产美酒。

  孰是孰非,笔者无需作出评判。

  两汉时期,兰陵盛产贡酒。

  1995年秋,江苏省徐州市考古发掘狮子山东汉楚王墓,其出土金缕玉衣及其他文物外,尚有封泥完好之青铜器装酒,其泥封印有“兰陵贡酒”、“兰陵丞印”、“兰陵之印”字样。打开封泥,酒香四溢。此证明兰陵酒有两千多年之历史。若非美酒,又岂可作贡品?

  明时,邳州与兰陵接壤,近水楼台先得月,陈铎知晓、饮用兰陵酒,理所当然。进而借用“兰陵”作化名,有何不可?何况陈铎为酒徒也!

  “兰陵”,义为“酒徒”,吴敢先生曾撰文指出:

苏联的《金瓶梅》研究同样引人瞩目。用力最勤的是马努辛。他在《长篇小说金瓶梅的作者》一文中推测,“兰陵”二字应是“酒徒”的意思,因为兰陵这个地名,使人容易想起李白的诗句“兰陵美酒郁金香”……

  《再考》中,笔者已证嗜酒如命乃兰陵笑笑生与陈铎之共性,堪称“酒徒”。陈铎自画像:“典卖了锦袍,结识了酒瓢”,“沉醉京华脱却鹴裘付酒家”,“笑耸吟肩伴粗豪,酒圣诗仙“,“玉山倒,君休计。绿醅空,衣再典”。典衣市酒,醉倒街头,酒鬼是也。

  无论如何解释“兰陵”,邳州,陈铎,皆能与之呼应、契合,零距离,无间隙,可谓“八面玲珑”,岂能仅仅是巧合?

(二)党太尉吃扁食—他也做大

  《金瓶梅》中有词语“党太尉吃扁食——他也做大”,朱星先生专章解释数十个词语,唯未能注解该词,盖因不知党太尉何许人也。笔者读元曲,发现其踪迹矣。

水仙子·咏雪

乔吉

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大灰泥漫了三千界,。银棱了东大海,探梅的心噤难捱。 面瓮儿里袁安舍,盐堆儿里党尉宅,粉缸儿里舞榭歌台。

后 庭 花

吕止庵

风满紫貂裘,霜合白玉楼。

锦帐羊羔酒,山阴雪夜舟。

党家侯,一般乘兴,亏他王子猷。

  两首词皆表现党家侯惧冷而饮酒养尊处优之个性。

  蘖曲,乃陈铎之所好,其被世人称为“曲坛祭酒”。其必然要学习元曲,汲取营养。《金瓶梅》中有大量之词曲,,陈铎乃《金瓶梅》之作者,又添法码也。

 (三)方言

  《金瓶梅》人物语言为邳州一带方言。《再证》中释义词语188个。这些词语多为专家学者不能解释或解释错误者,而在邳州一带却是街谈巷议,妇言孺歌,耳熟能详。

  再举两个词语。

1、只是一味老落:

  梅节先生《金瓶梅词话校读记》中,解释“只是一味老落”,陈明达先生引述之,其曰:

“老”应为“靠”之误。“靠”简草与“老”字形近。“落”即二十一回“将就少落我们些儿”、第六十二回“你不图落图什么来”、第七十三回“行动就说落”之“落”,指从中克扣、侵吞、揩油。(校读记第191页)

  陈明达先生按云:

老落,俗语,惯偷。裁缝专门偷布。

  两位先生不懂兰陵笑笑生家乡之方言,其解释必然不达意也。

  老:义:狠,狠狠地,三番五次。“落”,音lao,去声,同“落枕”之“落”。义:一种复收劳动。其一,对块茎、大颗粒之果实复收一遍,把遗漏的收干净。如“落红薯”、“落花生”。其二,指小麦、水稻等第一次碾压收取粮食后,秸秆上尚存有粮食,需要再碾压,收取残留在秸秆上的粮食,俗称“落场”。落:引申义为:尅扣,侵吞,捞好处,占便宜。

“只是一味老落”中,“老落”,可解释为:狠狠地尅扣,侵占。

“将就少落我们些儿”,“落”:侵占。

“你不图落图什么来”,“落”:捞好处。

“行动就说落”,意思为:一做事,就想捞好处。

2、鸦胡石,影子布儿,朵朵云儿,了口恶心:

  陈明达先生引述傅憎享、魏子云两位大家之解释,笔者不敢苟同。

  前者为:

鸦胡(鹘)石,一中贵重玉石,硬度极高,隐“硬”字。影子布,,皮影戏之银幕,耍影人儿用,隐“耍”字。朵朵云儿,四平市语:“大”字,了口恶心,了,通鸟、膫,隐“屌”字。合为“硬耍硬屌”。

  陈先生按语云:

(奴才)胡说可恶。句前尚有“女又十撇”,女又为“奴”,十撇为“才”字;鸦胡石,影子布儿,模模糊糊看不出;云,说、道;“了”是“丁”的误刻,丁口为“可”,多刻一个“心”。

  按语对“女又十撇”、“丁口”之解释可取。

  后者为:

“十撇”是“才”字,“鸦胡石”是“鸦污屎”的谐音,“影子布”,似是指是影印影子戏的布,布上的影子是别人的。“朵朵云儿”,有多久的好光景,转眼就散。通指妓女的营生。“了口”,停嘴吧!别令人恶心啦!(魏注第640页)

  “鸦胡石”,谐音字,乃邳州、新沂一带表示感叹之语气词;用来表示赞叹、惊叹或反语讽刺。相当于“啊呀呀”,“乖乖儿”。

  此句中,鸦胡石,方言也;余者,皆为作者即兴之作,淫秽之比喻。影子布儿,为皮影戏用灯光照射之银幕,含“被射”意,射,隐指女子被奸淫,男子射精。朵朵云儿,女子私处精液流出状。对此,《金瓶梅》中有数次状写,如第82回,写潘金莲与陈经济私通,“大麻花一阵昏迷,白水银儿扑簇簇下”。“朵朵云儿”、“白水银儿”同义。“了口”,为“丁口”,隐“可”字。“可”,声调为阴平,副词,方言,义为很,真,非常。

  此句骂奴才胡吣,嘴像房事后的阴户那样肮脏,真令人恶心!

  胡吣,方言,胡言乱语。吣:猫狗呕吐,唯有用“吣”,“朵朵云儿”之借喻义方更形象具体。

  此比喻,令人作呕,语言低级趣味,暴露出一副章台客之嘴脸。

  兰陵笑笑生陈铎,正是走马章台之惯客。

  本不想解释该词组,但见专家学者根本懵懂不清,解释不着边际,将以讹传讹,故勉为其难,污人慧眼,见谅。

3、仆、瘟脓、搠、雌

  马力先生《欲读<金瓶梅>有善本--评梅节点校本<金瓶梅词话>》解释仆、搠、雌三词。

  写道:

其实从粤方言,特别是四邑话中保留的宋元以来的楚语,以印证、解释词话本中的难词,本身也是对《金瓶梅》研究的一个新的开拓。

如第五回写武大捉奸,“这西门庆便仆入床下去躲”。“仆入”,崇祯本作“钻入”,施蛰存本作“爬入”。刘本栋本作“扑入”。“仆”字在小说、戏曲词典中皆不注释,梅校本注为“伏匿”,其音意均与粤方言口语中的“仆伊人”(意即捉迷藏)的“仆”字完全相同。第二回里,潘金莲称她“不是那瘟脓血搠不出来的鳌老婆”的“搠”字,意为“伸出头”。今四邑话说蛇从洞中伸出头,龟从壳中伸出头,人从窗中伸出头,叫“搠出头”。或简称“搠出来”。整句的意思便是潘金莲自称不是甘受侮辱,不敢出头的鳌老婆。真是活灵活现。又如第十八回春梅骂秋菊“还在厨房里雌着”,第五十八回潘金莲学着李瓶儿说话,“他爹要便进我屋里,推着孩子,雌着和我睡”,两处的“雌”字,即粤方言“(左右结构字,左边为黍,右边为离)”的代用字。

  大作对三词语之解释,笔者不敢苟同。

  仆:义,愚蠢、蠢笨。讥刺别人“你真仆”,或骂人为“仆种”。“仆入”,言西门庆蠢笨地爬入。

  “瘟脓”:原指疮、疔、疖等红肿,内部尚未化脓,未有鼓出脓头。用“瘟脓”比喻自己忍气吞声,不敢出头,无能而懦弱。笔者家乡人恨铁不成钢,则指责他人为“死瘟脓”。搠:普通话读音同“朔”,义,刺。邳州及附近市县读音同“苏”,义,用锋利之物划开。“瘟脓血搠不出来”,指疮、疔、疖等用刀也划不出血,义同“瘟脓”之比喻义。鳌:海中之大鳖。全句为潘金莲威慑他人,扬言自己不是懦弱无能、不敢出头之缩头乌龟。

  雌:义,黏合。如骂人“眼睛都雌了”,意思是上下眼皮黏合在一起,实际是骂人瞎眼。古人运用该词之意,盖据雌性生殖器之结构焉。雌,尚有黏人、纠缠不放之义,如“雌着和我睡”。因某种原因离不开而逗留,称“被黏住”,如“还在厨房里雌着”。《再证》中有“雌男人”句,“雌”之释义请以此为准。

4、索落

  第十一回:原来西门庆有心要梳笼桂姐,故此发言先“索落”他唱。

  解释“索落”,因人而异。

  傅想容先生《也谈梅节校注的<金瓶梅词话>》载:梅校本,第149页:“点着某人要求其做某件事,如点某人的戏,点某人唱等等,都称索落。”魏子云《金瓶梅词话注释》册一,第103页:“即使用语言上的圈套,一圈圈套进去。意即骗他非唱不可。”毛德彪注本第115页:“即数落。埋怨、责备。”孙逊注本第313页:“故意吹捧。”(原文为表格形式,引用时格式作了改动。)

  傅先生亦陈己见:

“索落”的确有数落之意,如《金瓶梅》第三十二回:“你这狗才,头里嗔他唱,这回又索落他唱。”这里便带有索落之意。但此处联系前后文,西门庆有心要梳笼桂姐,因此先向桂卿道:“今日二位在此,久闻桂姐善能歌唱南曲,何不清歌一词,以奉劝二位一杯儿酒,意下如何?”作者说是“发言先索落他唱”。首先,揣摩前后文意,这里的“索落”并没有责备语气。其次,西门庆先褒扬桂姐却被院中婆娘看破八九分,如只释为“点某人唱”,尚无法生动地诠释文意。我认为这里的“索落”是在有圈套的前提下,怂恿对方做某事。

  五者之释义,无一正确;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索落:索,音阳平,指人执拗,对某事纠缠不休,说个不停,不近人情。落,语气词,轻音,无实际意义。如指责人:“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索落!”有时又只用一“索”字。“索落”,不是“点着某人要求其做某件事”,亦绝无圈套、吹捧、怂恿之意。《金瓶梅》第十一回之“索落”,言西门庆执意要桂姐唱曲,连声劝说。第三十二回“头里嗔他唱,这回又索落他唱”,亦为此意,“索落”与“嗔”相对,言其先阻挠,后力劝,态度大相径庭,故骂其为“狗才”。

 5、比来

  第十三回:于是满脸堆笑道:“嫂子说哪里话,比来,比来,相交朋友做甚么?我一定苦心谏哥,嫂子放心!”

  傅想容先生《也谈梅节校注的<金瓶梅词话>》引用他人对“比来”之解释:梅校本,页184:“本来,表示理所当然”。孙逊,页315:不然,否则。本书第十六回:“比来相交朋友做甚么!哥若有使令俺们处,兄弟情愿火里火去,水来水去。”

  傅先生写道:

“比来”释为“本来”或“不然”在此处皆通,但在语气上后这似乎更为强烈。此字用法待考。

  其实,以上解释皆不通。

  比来,即“比得来”,西门庆言自己和花子虚相比,皆为一样之人。

  李瓶儿水性杨花,招蜂惹蝶,早有勾搭西门庆之意;故意拜托西门庆送其夫花子虚回家,借机可得巫山云雨。西门庆心领神会。第十三回引文之前,写花子虚邀西门庆同在妓院吴银儿处饮酒,“西门庆留心,把子虚灌的酩酊大醉,又因李瓶儿央浼之言,顿得相伴他一同来家”。李瓶儿拜谢,表示“奴恩有重报,不敢有忘”

这西门庆是头上打一下,脚底板响的人,积年风月中走,甚么事儿不知道。可可今日妇人倒明明开了大路叫他入港,于是满面堆笑道“嫂子说哪里话,比来,比来,相交朋友做甚么?我一定苦心谏哥,嫂子放心!”

  西门庆意在告诉潘金莲,自己和花子虚皆是眠花宿柳之登徒子也,落花有意,流水多情。果然很快勾搭成奸;后来李瓶儿再谯,得嫁西门庆。

第十回交代“花子虚同朋友在院中行走,与西门庆都是会中朋友。西门庆是个大哥,第二个姓应,双名伯爵……”,故两句引文中皆有“相交朋友做甚么”之说。

  第十六回引文为应伯爵所言。“比来”,与上同义。西门庆抱得美人归,又吞占李瓶儿大量钱财,害怕花大弟兄闹事诉讼。应伯爵向西门庆诉友情,表忠心。引文之前,尚有如下文字:

哥……就是花大有些甚话说,哥只吩咐俺们一声,等俺们和他说,不怕他不依。他若敢说个不是,俺们就和他结一个大胳膊。

结 束 语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贾宝玉笔占一偈,云:“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无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一语双关,明言参禅,暗喻情爱。“证”,即证验、参悟,试探、心心相印。

  笔者歪解之。“证”,考证《金瓶梅》之作者也。

  “金学”界不乏踊跃考证者,概力图破解兰陵笑笑生为何许人也,寻踪觅迹,见仁见智,惨淡经营;或者考证《金瓶梅》之版本、思想、语言等。先行者之经验、资料、教训,弥足珍贵;后行者借鉴、称引、吸取之,数十年共襄玆事。有此“群狼战术”,方能获取猎物,中国文学“斯芬克斯之谜”终被破解,乃“金学”界团队精神之胜利!

  假如我摘到星星,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三证陈铎乃金瓶梅之作者(三证陈铎乃金瓶梅之作者)(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