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6月1日,由广东省网信办指导,佛山市委宣传部、佛山市网信办主办,新华网广东分公司承办的“经济活力看广东•一座工业城市的生态文明之路”网络媒体佛山采风活动在佛山举行。

5月30日,新华网新闻无人机广东中队先后来到了佛山新城滨河生态廊道、佛山汾江河及绿岛湖城市生态区,从高空视角俯瞰佛山是如何从一座传统工业城市走向生态文明之路的。

第一站:佛山新城滨河生态廊道

佛山新城滨河生态廊道是东平河生态廊道的示范段,也是佛山市“三年城市升级计划”的重点项目。项目以“水”、“绿”、“香”为理念,以尊重自然生态、保护水环境为原则,以营造城市森林为目标,优化城市生态景观。滨河景观带首期5公里已经全面建成,今后将建成30公里长,“一河两岸”协调一致的滨河景观带。

佛山自然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新华网无人机航拍佛山)(1)

佛山新城滨河生态廊道在建设过程中,强调发挥吸碳制氧、保土蓄水和净化环境等生态功能,其植物配置强调乡土性、特色性及多样性结合。(新华网 郑磊 伍嘉炜摄)

佛山自然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新华网无人机航拍佛山)(2)

“生态轴、景观轴、文化轴”三轴融合的新城滨河生态廊道。(新华网 郑磊 伍嘉炜摄)

佛山自然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新华网无人机航拍佛山)(3)

“水在城中,城在绿中”,是佛山新城“水绿香”的规划理念。在无人机镜头下,“高楼大厦”与“小桥流水”融为一体。(新华网 郑磊 伍嘉炜摄)

第二站:佛山市汾江河

汾江河作为佛山的母亲河,承担着太多沧桑变幻。在历史上,这里曾是河面百舸争流,两岸商贸繁盛,是明清时期岭南商业的标杆区域。但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作为制造大市的佛山,也一度让汾江河背负着“成长中的烦恼”。如何让汾江河成为“看得见乡愁,望得到河景,挖得到文脉”的文化历史遗迹,这不仅是佛山民众的期许,也是佛山这座工业城市走生态文明之路的必然选择。

据介绍,汾江河历经五轮大整治,最后一次整治是从2008年开始,历时4年,总投资约34亿元。不仅对沿岸大型工厂进行了搬迁或关停,更是把汾江河流域的7个镇街都纳入了整治范围,脱离了单一就汾江河而整治汾江河的模式。

佛山自然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新华网无人机航拍佛山)(4)

无人机镜头下的汾江河。(新华网 郑磊 伍嘉炜摄)

佛山自然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新华网无人机航拍佛山)(5)

“母亲河”重现河道宽敞。(新华网 郑磊 伍嘉炜摄)

第三站: 绿岛湖城市生态区

绿岛湖城市生态区拥有中心城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1500多亩的生态活水湖绿岛湖,以及东平河一河两岸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结合绿岛湖中轴线、湖畔生态、季华路商务带等绿化提升工程,是佛山都市中最大规模的城市生态区。

佛山自然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新华网无人机航拍佛山)(6)

湖心岛上,长期栖息着数千只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监测鸟”的鹭鸟,傍晚时分,更可见到“落霞与鹭鸟齐飞”的诗意景象。(新华网 郑磊 伍嘉炜摄)

佛山自然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新华网无人机航拍佛山)(7)

高空视角的“湖心岛”,这里是白鹭栖息的“天堂”。(新华网 郑磊 伍嘉炜摄)

佛山自然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新华网无人机航拍佛山)(8)

数百米长的的“绿岛美人蕉主题花海”,碧草与花海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画卷。(新华网 郑磊 伍嘉炜摄)

佛山自然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新华网无人机航拍佛山)(9)

绿岛湖水体总面积约1500亩,绿化面积超80%,绿树成荫,享有“城市绿肺”的称号。(新华网 郑磊 伍嘉炜摄)

佛山自然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新华网无人机航拍佛山)(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