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鍾記郵(4352)接连收到3期《越邮》明信片报

7月23日,《绍兴集邮》副刊《越邮》明信片报接连出版了三期,按期号排是今年的第2期、第3期、第4期.每一枚明信片上打印了《鲁迅作品孔乙己》二维码彩色邮资机戳。还在明信片上加盖了纪念邮戳和鲁迅故里邮戳。这三枚明信片有着一个共同的主题——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1周年,但每一枚又独立成篇,并且用一半的篇幅介绍了刘岘先生的版画木刻作品,用31幅版画作品,以连环画的形式,介绍了鲁迅先生的名篇《孔乙己》。

少年不识愁滋味,当年的我们都是读着鲁迅先生的作品成长的,对《孔乙己》也是不陌生,“窃书不是偷书”“多乎哉不多也”“茴字的四种写法”等等,在不经意的岁月中,《少年闰土》《社戏》《祝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药》《藤野先生》等文章犹如汩汩清泉,浇开了学生们的心田。从小学就开始读鲁迅先生的文章,一直读到了高中毕业。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鲁迅先生笔下的社会有了深刻的了解。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鲁迅先生的文章被移出了语文课本,难道在21世纪的中国还是容不下鲁迅先生的文字?不知道那些卫道士怕什么?用 《红楼梦》中贾母的话,“……脏的、臭的都拉了你屋里去……”看看如今的教材中都是什么?难怪当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振聋发聩,难怪国家要下大气力整治娱乐圈的怪状。其实存在怪现状的何止是娱乐圈,各行各业难道不需要共同反思吗?

通过三枚明信片上的《孔乙己》,曾经逝去的时光好像又复活了,不用看原文,看到刘岘先生的版画作品,那文章中的金句会时不时跳进脑海,毕竟少年时光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经典不是一朝一夕堆起来的,是要经过了岁月的沉淀。现在反过头,再细细品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每一篇都是一杆qiang,是射向吃人社会的利箭。前段时间突然发现单位的职工书屋中竟然有一套鲁迅作品集,于是每隔几天就会换一本,有些文章读起来虽然晦涩,也许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那个时代吧。

《孔乙己》是一个时代的写照,真实反映了曾经的那些日子,也许是集邮者的缘故吧,对鲁迅的邮票格外关注,而我见到的第一套鲁迅先生的邮票,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五周年》,自从1981年发行过《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邮票之后,就再也没有在方寸中见过鲁迅先生。难道这位中国文化的闯将和旗手,还没有再次入方寸的资格吗?

三枚明信片带给我的不只只是回忆,从小耳目渲染的都是不苟言笑的先生形象。而一部《觉醒年代》让我重新认识到了年轻的周树人先生,在已经任职民国教育部佥事、北大教授的时候,面对着北洋政府的黑幕,周佥事用一块“不干了”的木牌,提出了严正的抗议,这也彰显了周佥事的幽默之举,也让我重新认识了鲁迅。感谢冰冰先生寄给我的明信片,也祝愿《绍兴邮史》及其副刊《越邮》越办越好,利用绍兴的名片,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这个千年名城。

绍兴有鲁迅、有咸亨酒店;绍兴有兰亭,有王羲之;绍兴有大禹陵、越王台;绍兴有大运河、周氏家族;绍兴还有一个谢冰冰,是位年轻的集邮者,马拉松爱好者。能把不同的爱好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个人的小确幸。不曾想这三枚明信片被当做了书签加到了书中,今天翻书的时候翻了出来,有感而发写此文,不能辜负了朋友的厚爱。

特种邮资明信片可以寄吗(接连收到3期越邮明信片报)(1)

特种邮资明信片可以寄吗(接连收到3期越邮明信片报)(2)

特种邮资明信片可以寄吗(接连收到3期越邮明信片报)(3)

特种邮资明信片可以寄吗(接连收到3期越邮明信片报)(4)

特种邮资明信片可以寄吗(接连收到3期越邮明信片报)(5)

特种邮资明信片可以寄吗(接连收到3期越邮明信片报)(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