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有余数的除法,第一个给学生要讲的可能就是“余数”的概念了(除法之前已经学习过),什么叫余数?简单说就是平均分配后剩下的就是。比如,有三块糖平均分给两个学生。每人一个,还剩下一个。那么剩下的这一个给他起个名字叫做余数。再比如,有五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学生,每人2块,还剩下一块。剩下的一块就是余数。这就是余数的概念。让学生对余数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在除法当中有两种运算,除尽的和除不尽的。除尽的没有余数,除不尽的才有余数。所以说在以后的除法计算中,被除数能够除尽的直接写商结束(不用画蛇添足),除不尽的才需要在商后面添加余数。那余数怎么写?如下图所示

二年级下数学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二年级数学下册)(1)

之所以强调是因为总有部分学生习惯性的列完竖式后,只写商而忘记了余数的存在。(只有竖式下面有余数),另一个就是算式后面的余数与商之间有6个点(不多写。不少写,写点时不要刻意去追求圆润之类,某些学生能把这6个点描画的又圆又黑,没有必要的,简单点就行了)总的说来余数就是分完(平均)之后剩下的那些,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余数”。

下面说说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余数永远小于除数),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可以举例子说明,比如把一些糖都分给小朋友,假如有5位小朋友,平均分完之后可能剩下几个?列算式肯定是(糖块的数量÷5)第一种可能是一个不剩(正好分完),第二种可能是还剩下一个到四个之间(因为这些不够分了),不可能剩下五个或者大于五个(因为那样还能够继续平均分)。所以得出余数不可能大于除数的结论

二年级下数学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二年级数学下册)(2)

也就是说在以后的做题当中,一旦发现你的余数大于除数了就证明你的计算是错误的。也算是间接的一种验算吧。关于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求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之前没有余数的求被除数公式是商×除数=被除数。因为余数是平均分完之后剩下的,既然是剩下的在求被除数时加上即可。所以得出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关于有余数除法求商的问题,让学生根据乘法口诀计算,看被除数里面有几个除数(选择最接近被除数那个)。比如24÷5=()让学生想24里面有几个5,这里的几个是最多那种情况(切记)。四五二十(最接近),五五二十五(大了),通过口诀得知最多有四个五,所以商就是4。因为四五二十,被除数是24,减去20还剩下4个,那么这四个就是余数。得出算式24÷5=4……4。这是口算,以后学习的竖式计算也是这个思路。

二年级下数学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二年级数学下册)(3)

最后说说有余数除法有关的应用题单位的选择。首先,在做应用题时算式后面的商和余数都要添加相应的单位的(部分学生忘记添加),再有就是在添加单位时它们并不是一模一样的,比如上图中的应用题:绳子总长39米,做一根跳绳需要7米,问能做几根跳绳?还剩几米?(在这里都可以看出来它们的单位分别是什么了,几根跳绳单位是“根”还剩几米单位是“米”)所以说在做题是要看清相应的单位,不要着急回答。不要想当然的以为单位都是一样的,这是不对的。

本人教育界小学生,只是把自己教学中的一些个人经验与大家分享。说的不合适的地方请同行前辈多多批评。您的关注是对小河最大的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