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故事发生在哪里?

根据《水浒传》第十六回的记述:济州府郓城县。

故事就说到这里(故事的就发生在这里)(1)

蔡京得知生辰纲被劫后,按照属地管辖原则,“随即押了一纸公文,着一个府干亲自赍了,星夜望济州来,着落府尹,立等捉拿这伙贼人,便要回报”。由这里可以推定,黄泥岗哨是在济州境内。后来这个案件发到宋江所在的郓城县,因为郓城县是济州的辖县,而且郓城县是晁盖等主要犯罪嫌疑人的住所地,需要郓城县配合抓捕行动。

故事就说到这里(故事的就发生在这里)(2)

至于黄泥岗是否也属于郓城县,小说并没有明确交代。不过,从整部《水浒传》来看,黄泥岗应当属于小说中所说的山东地区。但是,《水浒传》所称的山东不同于今天的山东省,大致包括今天的山东省、河北省以及附近一些地区。黄泥岗在里,仍难以考证。

故事就说到这里(故事的就发生在这里)(3)

郓城东南16公里处有一集镇名黄堆集,据说,此处便是当年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之地,郓城县文物管理所保存有一块黄堆集出土的明朝万历年间的石碑,碑文记载:“详考在宋徽宗崇宁年间,环梁山者八百里皆水也,堆北距梁山六十里许,为水浒南岸,古称为黄土岗,即此处也。”而且对此地的方位地势,作了叙述,此处“北顾比肩梁山之颠,南瞰下卑巨野之陂,东襟通汶河济水之津,西带接廪丘帝丘之虚,中央堆突坦荡,四周隐隐伏伏,纵缩广袤,支连于金线岭之脉“,道出该地既是渔人休憩之地,又处于宋时水陆交通要塞。由于后人取土和黄河淤积,此地已不见往日的堆突坦荡,但一进村口,仍可看出高于四周之地。一块镌有“黄泥岗”字样的巨石,立于村头路边,旁边一块石碑上详细记载了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的经过。如今,已经被数百亩的废旧砖窑所包围,面目全非。

故事就说到这里(故事的就发生在这里)(4)

但是,《水浒传》的记述书中许多地名经不起推敲,杨志对梁中书说“此去东京,又无水路,都是旱路。经过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岗……”。紫金山、伞盖山在哪里?没有交待,现在认为:二龙山、桃花山分别在山东省的临朐、昌乐,黄泥岗在郓城。要知道,杨志押送生辰纲是从河北大名府到河南开封府,开封府在大名府的正南约230公里,一马平川,没有山路,经南乐、清丰、濮阳、长垣、封邱就到了开封。杨志是一名武艺高强、有丰富江湖经验的军官,只要不是脑子进水,绝对不会翻山越岭、多走几百公里给晁盖送礼。唯一的解释是:《水浒传》是根据《大宋宣和遗事》创作的,施先生没到过北方,地名是虚构的或者从《大宋宣和遗事》借用的,抄录错误也很正常,况且《水浒传》中提到的其它许多地名也存在这样的错误。

因此,关于黄泥岗就有了另外一种说法:黄泥岗位于河南省南乐县西邵乡五花营村。

故事就说到这里(故事的就发生在这里)(5)

南洛县即今河南省南乐县(洛即乐的古音),在大名府南边,开封府的北边。正是河北大名到河南开封的必经之路。据记载,古代南乐县北部的黄河故道上,网上冈阜连亘,密林蓊郁,人迹罕至,人称黄泥岗。

《大宋宣和遗事》也提到:“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后,将一对酒桶忘在了黄泥冈现场。押送人员药酒醒后,根据酒桶上的字号到所属的南洛县报案。”南洛县令根据洒桶上“洒海花家”四个字提供的线索,找到了犯罪嫌疑人花约,花约供出了郓城人晁盖(人称铁天王)曾在酒店住宿,并借洒桶的事实。郓城县距案发地约有150公里,施耐庵先生一时疏忽,把晁盖等人的居住地当成案发地了。

故事就说到这里(故事的就发生在这里)(6)

如今的黄泥岗,荒郊野岭已经变成万顷良田、千亩荷塘,黄泥岗遗址上,矗立着一块太湖石,“晁盖劫宝处”。石头上还刻有晁盖、吴用等人的画像,传神逼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