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写白鹿原经历(陈忠实与白鹿原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1)

又是美好的一天,我们来聊聊陈忠实与《白鹿原》的故事。

陈忠实、贾平凹、路遥,这三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可谓是陕西文学的三驾马车。当年的文学界戏称为“陕军东征”。

这三人不仅在中原地区名气很盛,而且在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至今不减。像我们熟知的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等,都已经成了经典的文学作品。

然而,在贾平凹和路遥功成名就,都有了自己的成名作之后,陈忠实还只是个名气不大的作者,可能连作家都还谈不上。

因为名气不大,稿费收入自然也不高,家庭条件很是窘迫。妻子为此没少和陈忠实吵架,埋怨他不务正业啥的。还劝他找个小生意养家糊口。

彼时的陈忠实心中郁闷之情可想而知。但是他一门心思都在写作上,他认为自己的写作功力并不差,他的目标并非是做小生意养家糊口,他要成为贾平凹,路遥一样的大作家,人尽皆知;他要他的作品流芳百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于是,陈忠实顶住内外压力,潜心创作。1988年,陈忠实把家里人安置在城里,自己一人来到乡下的祖屋进行创作。

陈忠实写白鹿原经历(陈忠实与白鹿原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2)

由于陈忠实从小就在生长西安市东郊白鹿原下的蒋村,他对白鹿原上的春夏秋冬、草木荣枯,形形色色的人物再熟悉不过了。加上之前,在两年的时间里,他查阅了大量的县志,走访了很多老人,做了许多前期工作,因此,《白鹿原》很快就在“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开始了。

之后,在漫长的四年时间里,陈忠实一心扑在《白鹿原》的创作上。每一天,陈忠实都要经受着各种人物在脑海中翻滚纠缠,复杂的故事情节让陈忠实额头上的皱纹慢慢变成黄土高原上的沟壑一般深刻。

没有实际创作过长篇小说的人大概是无法深刻体会到,一个作家在四年的时间里是如何忍受住各种煎熬和孤独。

1992年3月25日,近50万字的《白鹿原》终于完成。

而此时的陈忠实也已经五十岁了,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这是陈忠实一生中写的最长的一部小说。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好评如潮,差评也很多。

那么,《白鹿原》到底写了些什么内容,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呢?

陈忠实写白鹿原经历(陈忠实与白鹿原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3)

《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其实就是陈忠实从小生活的地方),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

这本小说通过各种人物的交织演绎,表现了一种精神和心灵的寻根主题。作者对儒家文化“真”的追求进行了探讨,宣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与价值。作者并不仅仅停留在以道德人格追求为核心的“根”,而且还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展现的人的生存悲剧性。

这本小说既是家族史、风俗史以及个人命运沉浮史,也是一部家国民族史和心灵史。尽可能地反映了民间历史的本来面貌,侧面描写了中国当代的文艺思潮。从而具备了现实主义题材的新历史小说的深刻意义。

文学评论家白烨说:“《白鹿原》本身就是几乎总括了新时期中国文学全部思考、全部收获的史诗性作品。”

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孟繁华说:“读完这部‘雄奇史诗’之后,获得的第一印象就是做了一次伪‘历史之旅’,左边的‘正剧’随处都在演戏,右边的‘秘史’布满了消费性的奇观,这些戏剧与奇观你可看可不看,随心所欲,在久远的‘隐秘岁月’里你意外地获得了消闲之感,早有戒备的庄重与沉重可以得到消除,因为你完全可以不必认真对待这一切。”

而负面评价也很多。

陈忠实写白鹿原经历(陈忠实与白鹿原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4)

暨南大学教授宋剑华说:“《白鹿原》是一部缺乏创新精神的平庸之作,它之所以能够在体制内获得国家所颁发的最高奖项,恰恰反映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走向沉沦的衰败之相。用叔本华评价‘庸作’的尺度来说,就是‘牵强附会、极不自然、谬误百出,字里行间永远渗透着一种夸张造作的气息’。”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说:“古典或是写实和讲话式的象征之间也存在着拼凑的无奈。”

争议不仅如此,还在于小说大量的性爱描写。《白鹿原》出版以后,关于书中的性爱描写,在文学评论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和争论。

有人认为,书中的性爱描写称得上是“惊世骇俗”,甚至可以与贾平凹的《废都》相提并论;有人认为,《白鹿原》的情色描写有节制,毕竟小说中有关性的描写并不是为了描写性本身,而是为了小说创作的需要;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性爱描写可以接受,但是少儿不宜。

然而,不管文学评论界如何评价这本书,都掩盖不了它的魅力,阻挡不了读者对它的追捧。

1998年,《白鹿原》获得了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与此同时,还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电视剧、话剧、舞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

陈忠实写白鹿原经历(陈忠实与白鹿原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5)

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至今的销售量,各种版本加起来,已经超过了200万册。

我认为,这是一部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小说。有空,我们都可以读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