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关于地名的探究一直是我的兴趣,用了大半年的时间,终于梳理完了山东的地名。其间,有过反复,有过彷徨,有过喜悦,有过沮丧,但还是坚持了下来。中原地名探究是我的第二个专题。之于我来说,是一个学习历史和地理的过程,通过对地名的认识抑或是重新认识,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其中有故事、有情怀,有山川,有河流,更多的是神州大地上先民们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的奋斗历程。

古代中原地名(中原地名探究因最短命皇帝而改名)(1)

林州地图

【地名由来】

林州得名颇为复杂,不同于很多地名的众说纷纭,林州得名并无争议,只是变化较多,说起来挺费事儿!

林州本为战国时韩国"临虑邑",西汉汉高祖时(公元前205年)置县,以西邻取名隆虑县,隆虑县为林州置县之始,至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因避讳殇帝刘隆名讳,改称林虑县,此为"林"字之始。金贞佑三年(1215年)升为林州,此为"林州"之名的开端。

古代中原地名(中原地名探究因最短命皇帝而改名)(2)

荀子

临虑邑源自荀子,《荀子》有云:"秦地东在韩者逾常山乃在临虑",在在其他典籍未发现临虑之名,因此尚存疑问。

为古代山名,据说位置在林州西北二十里,富含铁,同样因避讳在东汉被改作林虑山。《·吴汉传》: "及青犊破,而尤来果北走隆虑山。" 即此。

古代中原地名(中原地名探究因最短命皇帝而改名)(3)

刘隆

汉殇帝刘隆(105年11月5日—106年9月21日),汉和帝少子,养于民间,第五位皇帝,登基时离出生刚满百天,是中国历史上继位年龄最小的,不满周岁 便夭折,虚寿二岁,也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短的皇帝,孝殇皇帝。

古代中原地名(中原地名探究因最短命皇帝而改名)(4)

林州风光

林州,河南省县级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红旗渠精神发祥地,"四有书记"谷文昌的故乡。全市面积2046平方公里,人口116万,辖16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42个行政村、34个居委会,1747个自然村,1994年设市。

【历史沿革】

林州历史悠久,古名隆虑,出自战国韩国“临虑邑”。

在夏属冀州。

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战国时为韩国临虑邑,后属魏国,而后又属赵国。

秦属邯郸郡。

西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置县,以西邻隆虑山取名置“隆虑县”,属河内郡。

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因避殇帝刘隆讳,改名林虑县,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属魏郡。

古代中原地名(中原地名探究因最短命皇帝而改名)(5)

东汉

三国属魏国朝歌郡。

西晋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属司州汲郡,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属前赵。

东晋大兴二年(公元319年)属后赵,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属前燕,太和五年(公元370年)属前秦,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属后燕。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年),并入邺。

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复置林虑县。

永安元年(公元528年)由林虑县分置临淇县,置林虑郡,属相州。

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林虑郡。

北周复置林虑郡。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林虑郡废,南部分置淇阳县,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岩州,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废州,淇阳县、临淇县并入林虑县,属魏郡。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复置岩州,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废州为县,属相州。

金贞佑三年(公元1215年)升为林州,属河北西路彰德府,兴定三年(公元1219年)增置辅岩县,属林州。

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废州为县,辅岩县并入,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复升为州,划辅岩入安阳县,属中书省彰德路。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降州为县,改名林县,属河南布政司彰德府。

古代中原地名(中原地名探究因最短命皇帝而改名)(6)

清属河南省彰德府。

中华民国2年(公元1913年)属河南省河北道。

中华民国29年(公元1940年)3月分为林县和林北县,林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五专区,林县属国民党统治区。中华民国32年(公元1943年)5月成立林县抗日民主政府,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七专区。

中华民国35年(公元1946年)6月林县、林北二县合并,复称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五专区。

1949年8月属平原省安阳专区。

1952年11月属河南省安阳专区。

1962年属安阳专区。

1983年10月属安阳市。

1994年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林县设立林州市,由河南省直辖,暂由安阳市代管。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