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宋代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高峰,宋代优雅的生活方式代表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独特审美,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抚琴、作画、博古、书法无不追求高雅,制瓷、造园无不追求极致。点茶、焚香、插花、挂画,更是成为"生活四艺",被后世文人奉为典范,加以效仿。

宋代插花艺术照(雅致的生活美学)(1)

之前热播的两部以宋代为背景的电视剧《知否》和《清平乐》,除了剧情吸引人,精良的制作也让我们认识了宋代的风雅。剧中不仅铺陈了宋代茶道、香道,花艺等风雅的生活场景,更是通过那些生活美学,让我们感受到宋朝的文化气息和精神风貌。前面我们已经和小伙伴们大致叨叨了一番"点茶"、"焚香"。今天,就来说说至今仍然非常流行的插花。

宋代插花艺术照(雅致的生活美学)(2)

宋朝人对花的狂热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它经过了汉代的初始期、南北朝的发展阶段、隋唐的兴盛期、宋代的极盛期、元明的成熟期、清后期的衰落。

宋代可以说是插花艺术的的鼎盛时期,大宋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使得插花艺术成为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时尚潮流"。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人不爱花。插花已成节日不可或缺之物,足见插花之普及。可能没有哪个朝代会像宋人一样,不带功利心,不分阶层,就是单纯真心热爱鲜花。

宋代插花艺术照(雅致的生活美学)(3)

宋代的花事十分兴旺,除了前朝已有的一年一度的花朝节、牡丹花会,众人会热热闹闹放下其他事,万人空巷来赏花。宋朝人将赏花视为一年中最赏心乐事

"(五月)初一日,城内外家家供养,都插菖蒲、石榴、蜀葵花、栀子花之类……寻常无花供养,却不相笑,惟重午不可无花供养。"——南宋《西湖老人繁胜录》

插花即是懂得生活情趣的诗人雅客与追随时髦的达官显要的情趣,苏辙《戏题菊花》写到:"春初种菊助盘蔬,秋晚开花插酒壶"

宋代插花艺术照(雅致的生活美学)(4)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记载:"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大抵洛人家家有花"。

邵伯温《闻见前录》提到"虽贫者亦戴花饮酒相乐",不管男女老少都爱"簪花".

宋代花卉行业已经有了高度发展,除了重要花事活动中有花市,日常集市之中也少不了卖花郎《清明上河图》中就有两处绘有他们的身影。《东京梦华录》中还记载了杭州有专业的花店"齐家、归家花朵铺"。

宋代插花艺术照(雅致的生活美学)(5)

宫廷重视插花,将之列为「四司六局」的专营项目;《都城纪胜》中记载插花已纳入专门的服务行业,有一个叫"排办局"的机构,专门负责为雇主进行挂画、插花、扫洒等服务工作。不仅有专门机构,而且有专业人员。《梦梁录》中记载,有人专门研究生活四艺之类的手艺,为官宦富人子弟服务。民间都有人专事插花之事,可以想象宫中专门制作插花的匠人的高超技艺。

宋代插花艺术照(雅致的生活美学)(6)

仔细看看《清平乐》的室内场景,无一例外,都会有瓶插鲜花,而且是彻头彻尾的中式审美下,讲求意境的插花。比如,上图插花这场戏讲述了未来的"皇后"曹丹姝以插花的名义与姐妹们聚会的情景,可见鲜花已变成装点生活空间必不可少的元素。

宋朝的插花分类——礼俗插花与雅事插花

宋代插花分为丰富绚丽的礼俗插花和精致素雅的雅事插花

礼俗插花用于节日庆典以及日常宫殿装饰,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了宫内赏牡丹的隆重与讲究:

"堂内左右各列三层,雕花彩槛,护以彩色牡丹画衣,间列碾玉、水晶、金壶及大食玻璃、官窑等瓶,各簪奇品,如姚、魏、御衣、照殿红之类几千朵,别以银箔间贴大斛,分种数千百窠,分列四面。至于梁栋、窗户间,亦以湘筒贮花,鳞次簇插,何翅万朵。"

宋代插花艺术照(雅致的生活美学)(7)

宋代插花之华丽在李嵩的《花篮图》、台北故宫所藏《华春富贵图》等绘画中,可见一斑。

宋代插花艺术照(雅致的生活美学)(8)

雅事插花则出现在文人雅聚、书斋斯文之场所,在艺术家皇帝宋徽宗的带动下,精致素雅的雅事插花也被推向极致,这类插花可以在《听琴图》、《文会图》中领略到他们的风采。

这两类插花不论用器、选花均有极大差别。即便在同一类插花中,也还有各种不同的样式,例如同是雅事插花,《听琴图》与《文会图》中的插花有极大不同。

宋代插花艺术照(雅致的生活美学)(9)

受理学影响深重的宋代,其清雅、隽秀的时代气质,反映到花卉文化中,形成了精细描绘,以花抒写理性的主流。宋代的儒士总是把哲思与花木、与大自然相联系。所以,文人雅士常以花材影射人格,花材多用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素雅者,表达人生抱负、理想。插花不仅追求怡情娱乐,更注重理性意念。在形式 上、内涵上则倾注作者的思想,意趣及品德节操,不像唐朝那样讲究富丽堂皇的形式与排场,而注重花品花德及寓意人伦教化的表现。

宋代插花艺术照(雅致的生活美学)(10)

在构图中,讲究线条美。宋代插花不再像唐代的平铺、直叙、适情,插置时,长短互补,粗细相间,脉络分明,神圣雅洁,简洁清雅,且株数多为奇数,而单株尤为常见,花株努起,层层相因,枝叶挺然而疏空;瓶口清虚,不使枝叶遮掩花瓶。常以 梅花、腊梅等枝条来插枝,突出"清"、"疏",形成清丽疏朗而自然的风格。不强调色彩,在花、枝、叶的结构上以"清"为精神之所在,"疏"为意念之依归。

宋代插花艺术照(雅致的生活美学)(11)

如以梅之傲雪凌霜、兰之幽怀若谷、竹之虚心有度、菊之玉洁冰清, 作为"四君子";或以傲骨铮铮的青松、高风亮节的竹、刚强不屈的梅,组成"岁寒三友",比拟文人雅士清高、孤洁的性格。因而,许多文人士流为避现实多退隐于山水之间时,寄情于山水花草之间,以表心意。

这种雅事插花,更符合宋朝人的精神世界,从《知否》中孔嬷嬷教导盛家三姐妹插花就能看出,"插花,是门极雅致高深的学问,花艺讲究外师造化,内发心源,不但要美,还要有趣,若还能说出几番哲理来,那便是化境了。"

宋代插花艺术照(雅致的生活美学)(12)

"配色讲究或浓烈、或淡雅、或冷、或暖、或二色互补、或一君一臣。姑娘这些花,毫无引人注目之处,需再斟酌斟酌。" 插花这门学问 ,自古以来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能学到的只是"技",真要靠近"艺",还需不断的思考与尝试,让花以独特的形式表达精神意念。

宋代插花艺术照(雅致的生活美学)(13)

宋朝的插花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

宋代插花不仅讲求插得好,插得妙,还讲究花命的维持。在花材保鲜技术研究方面发明了许多既简便实用又科学的方法和配方,有些方法至今仍具现实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为满足社会经济需求,宋代普遍刺激开拓许多专为插花而设计的新花器,宋代插花的花器,如花瓶、花盆已经是专门的造型,和日用器皿区别开来,各大窑口几乎都有生产专门用于插花的花器。进一步发展了柴、汝、官、哥、定名窑。

宋代插花艺术照(雅致的生活美学)(14)

当时的插花既有自由、惬意的竹筒插花、也有发古幽思的用商周鼎彝作花器的插花。以及藤竹花篮、太湖石花台等,造型典雅,促进工艺发展。同时也提倡以古董器物插花观念,作品求高求雅、求奇求古。赵希鹄在《洞天清录》中提及,"古铜器入土年久受土气深,以之养花花色鲜明如枝头开速而谢迟,或谢则就瓶结实,若水锈传世古则否陶器入土千年亦然",可见古铜器养花有保养的功能。苏轼的《格物粗谈》、林洪的《山家清供》也有类似的叙述。

宋代插花艺术照(雅致的生活美学)(15)

插花容器的制作与改良,继五代发明占景盘后,宋朝又发明了三十一孔花盆、六孔花瓶、十九孔花插等,可视作现代插花用的剑山原型,可见当时对花枝的插置布局已有一定艺术构思。

同时,宋人花架也十分考究,这大大促进了陶瓷、漆雕、术器等工艺的发展。

洛阳成为著名的花都,甚至形成花市:宋代开始栽培的花被切成花枝或做成棵盆栽,结市贩售,西湖志》载"杭州寿安坊,俗称官巷,宋时谓之花市,亦曰花圃,盖汴京寿山下多花园,春时赏艳,争华竞侈,锦簇绣围。移都后,以花市比之,故称寿安坊。"

宋代插花艺术照(雅致的生活美学)(16)

总结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源远流长,但因为时代变迁,很多年轻人认为它们离现代生活很遥远,对传统插花抱有陈旧艳俗的刻板印象,还有人一看到简洁素雅的插花就以为是日本花道作品,不知宋代的雅事插花早已走在前面。宋代插花讲究复杂,样式繁多,可以说是集中国古典插花样式之大成。就连日本的花道,也是源于中国。

宋代插花艺术照(雅致的生活美学)(17)

令人惋惜的是,宋亡之后中国文人阶层受到重大打击,中国雅文化走向衰败。自此,中国插花中最为讲究、拥有最高超技艺匠人的宫廷插花迅速衰败、消亡,许多插花技艺也随之失传,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插花技艺的巨大损失。

宋代插花艺术照(雅致的生活美学)(18)

宋代插花艺术照(雅致的生活美学)(19)

现在,随着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小伙伴透过热门剧了解到我们的传统文化艺术,这是一种很好的文化推广方式。希望其他历史剧也能像《知否》、《清平乐》一样,推动中国传统艺术的恢复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