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儿女是父母上辈子的小情人儿,因为缘分未尽,所以这辈子继续做儿女,得以承欢膝下。而选择做医生、护士的儿女,便是与天下儿女共同分享着父母的医者大爱,也在大疫降临之时比其他儿女更早地体味到了父母的济世深情......

什么才是给子女最好的教育呢?是言传?是身教?此时,他们虽然相隔千里,或许答案就在这一封家书的回信、一本日记的分享,还有那一个成语的讲解中吧......

“武汉加油!我把妈妈借给你了。”

小情人抱妈妈(小情人儿们说我把妈妈借给你了)(1)

这是北京医院第二批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里,保健医疗部B6病房的王媛媛护士和她大女儿的书信往来。她家的两位“小公举”大的9岁,小的才3岁。视频中,看着大女儿轻轻地抚摸着妹妹的头,总让人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2019年,她去朝阳医院进修了呼吸治疗师,这次疫情,她放下家里的一对“小情人”,报名去了前线,为了能将去年所学用于实战,也为了更多期盼父母回家的孩子。

科里朝夕相处的护士姐妹宋璇形象地说,“她就像是水生动物中的灯塔水母”!因为,这种“灯塔水母”是一种能不断循环其成长期与成熟期的神奇动物,“这像极了媛媛老师的坚韧!”“不论在生命中哪个阶段,她都不断进取学习,面对困难积极应对;当我们生活遇到瓶颈,又能站出来像灯塔一样为我们指引方向。”

这次远行,面对大女儿的担忧和小女儿的期盼,王媛媛说:“妈妈在这里会注意自我防护,你们放心,妈妈是专业人士,会保护好自己,会照顾好自己,同时也会帮助别人。你们放心吧!”这份因为专业而产生的底气,应是她给女儿们的最好安慰......

小情人抱妈妈(小情人儿们说我把妈妈借给你了)(2)

致武汉医护人员组诗(一)、(二)

小情人抱妈妈(小情人儿们说我把妈妈借给你了)(3)

今天一早,我收到了第二批队员,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刘晓的照片,那是她12岁儿子写的两首诗。长大的他心里虽然一直挂念着妈妈,但男子汉嘛,最知道自己的进步,才是安慰妈妈的一剂良方。懂事的他,饶有兴趣地作诗两首,拍下来,发给了妈妈。刘晓特别高兴,跟我说:“我鼓励他写组诗,她还真编上号了呢!”

平日的刘晓有记日记的习惯,这次去了远方,她就把自己的日记拍下来,发给儿子,“我有时间就写写日记,也是跟儿子互相鼓励!”

刘晓是科里的“大姐姐”。“特别认真负责、也特别照顾年轻大夫,出门诊时,经常留守到十二点多才去吃饭。”这次,在武汉前线,刘晓的日记里很少有她自己,她总是记录着身边人遇事的勇敢,互相的帮助以及对她的关心。对于儿子,或许这份日记就是每个没有妈妈的夜晚,伴他入梦的最美“诗集”......

小情人抱妈妈(小情人儿们说我把妈妈借给你了)(4)

儿子,这就是“众志成城”,

城堡会建起来,我们会胜利!

镜头里这位可爱的小男孩儿,今年4岁,是我院武汉前方队员,肿瘤内科郭晓然护士的儿子。对他来说,妈妈好像就是值了个长长的夜班,稚嫩的脸上,一点都没有担忧。

对于这次突如其来的“悠长的假期”,儿子幼儿园的老师给家长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孩子在家学习一些四个字的词。郭晓然说:“也就在出发的前几天,我教他的第一个四字成语叫众志成城。”

“这对4岁的孩子来说肯定是个难懂的词,我告诉他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好多好多人在一起可以盖起一座城堡。”

到了武汉,郭晓然开始写起了自己的“战地日记”。日记中,她记着出发前所有家人、同事、朋友对她送去的祝福。刚接到紧急通知时,她记着护士长王培第一时间给自己家里人留下手机号,一再嘱咐,家里有事,24小时打这个电话;排队剪头发时,她记着医院理发室门口走进一个穿白衣的老师,她拿着剪发的工具说:”你们谁胆子大敢让我剪头发?我在家也给家里人剪。“她的头发就是这位老师剪的。”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人是陈书雯处长。”入住武汉之后,她记着家里人第一时间播来了视频电话,摇晃的镜头里家人给她指着护士长王培自己上门,”一闪而过“送来的大米、油和鸡蛋。

“那个城堡在哪儿呀?”

“在一个离家比较远的地方……妈妈把城堡盖好了,好多好多人就都可以住在里面了,你觉得行吗?”

他郑重的点点头说:“嗯,行。妈妈那你快点儿盖,早点儿回来跟我玩,行吗?”

“行,我们拉钩吧!”

“妈妈我爱你啊!”

孩子们,你们是妈妈的小情人儿,

你们的妈妈去武汉盖城堡了,

为了守护那里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

其实,她们内心坚实的依靠,

也是背后很多人在为她们盖起城堡,

这让她们获得了力量,

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这城堡的一砖一瓦,

就是你一笔一划写的信,

就是你认认真真作的诗,

就是那些叔叔阿姨的,

一个手机号、一把理发刀、一声对家里的问候。

孩子们,

这就是“众志成城”

所有的人都在关注这场战役,

都在贡献自己的力量,

所以,

城堡会建起来,我们会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