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有那么多人,而名字只有两三个字,重名重音的就多了。如果不好好辨别,容易搞混,特别是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人。

小时候由于读书少的缘故,把很多人物都记错了,有时候就会给阅读带来障碍,读着读着就要去搜索一番,然后恍然大悟。

好在现在有点闲时间,既然以前没搞清,现在就慢慢梳理,挖掘出背后的典故,或者能记得牢点。

伯夷、叔齐和伯牙、子期就是容易混淆的两对。

伯牙子期的故事有哪些(伯夷叔齐和伯牙)(1)

伯牙、子期相对比较容易记,因为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很常见。那到底伯牙、子期何许人也?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yǐng)都人,任职晋国上大夫,精通琴艺。

一说伯牙姓俞名瑞子伯牙,另一说伯牙就姓伯名牙。记载的文献中关于伯牙读书、做官、为民办实事的事迹很少,多为学琴、弹琴、断琴之类的小故事,可见伯牙是性情中人,不适合从政,适合走演艺道路。

钟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伯牙回楚国探亲时,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正巧遇见,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因兴趣相投,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生不再鼓琴。

忘了听谁说过,历史上的樵夫都不是一般人,一般人怎么能脱口而出: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的身世隐秘也是有待挖掘的。而且,我也发现,历史上的人物名字中有“子”的也不是一般人。

伯牙子期的故事有哪些(伯夷叔齐和伯牙)(2)

伯夷叔齐是兄弟俩,就一并记了。

伯夷叔齐是商末一个诸侯小国孤竹国王的两个儿子,看名字就知道,伯夷是老大,叔齐是老三。

老国王偏心,要把王位传给三儿子叔齐。叔齐不肯承继,大哥还在,我怎么能继承呢,就要让位给哥哥。

大哥伯夷说:父王把王位传给了你,我怎么能不尊父命,擅自承继王位呢。坚辞不受,后逃往周国。

叔齐见长兄不受让,心想废长立幼,乱之根也,也不肯做国王,跟着哥哥逃出了孤竹国。

哥俩逃奔西周的路上,遇到了出兵攻打商的周武王,当时周文王刚过世,这哥俩又义愤填膺地拉住武王的马辔头,质问说: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我认为,武王是不违孝道的,毕竟兵戈战事,乃国家第一等大事,或许是得了文王遗命也有可能。至于仁,孟子也曾为周文王说话: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但伯夷叔齐却认为周文王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于是就改变行程,逃至首阳山下,不食周粟,饥饿而死。

我以前只知道“不食周粟”的典故,今天一整理,又知道了“夷齐让国”的典故,也是有收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