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和福建卫生报
联合策划推出了“世界心脏日”系列活动
其中24小时动态心电图免费监测活动推出后,
吸引了福州、厦门、泉州三地105位体验者参与。
近日,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的程晔副主任医师
以及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万兴才主治医师
就这些动态心电图报告进行了解读与分析,
大家的检测情况究竟如何呢?
总体较为健康
心电异常体验者约为6.4%
据了解,此次报名的体验者年龄跨度从20岁到91岁,其中男性49人,女性56人。
他们中有平日胸部不适的刚需人群,也有单纯想体验24小时心电监测的“好奇宝宝”。
从最终的动态心电图报告来看,程晔认为总体较为健康,但仍有部分体验者需要对自己心电异常的情况引起重视。
两位医生在分析报告时,都将目光锁定在一位监测过程中出现了14秒心脏停搏的体验者。
一般停搏超过3秒,患者即可能会出现头晕、眼前发黑及晕厥等症状,停搏时间越久,风险越大。“这可见于病窦综合征,以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程晔说。
“我电话询问了这名体验者,在17:49这个动态心电图记录的心脏停搏事件时间点,她未感头晕、眼前发黑、晕厥及胸闷痛、气喘等不适,但慎重起见,我们还是建议她尽快至心内科就诊复查。”万兴才说。
需引起重视的还包括一名频发室性早搏体验者,其24小时室早负荷已达到36%。此外,建议复查的还包括一名频发房性早搏体验者、一名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体验者、一名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体验者、一名左心室高点眼体验者及一名多导联ST段压低体验者。
从报告分析结果来看,有意义的心电异常体验者有7人,约占体验者总数的6.4%。
有些描述看着吓人
但不用太过紧张
在此次心电报告单中,一些诊断名词多次出现,看起来有些吓人,不过两位医生建议体验者不用太过担忧,以医生建议为准。
早搏
早搏分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两种,前者是心房提前跳动,后者是心室提前跳动。
健康人群饮用咖啡、茶等饮品,吸烟,或情绪波动、过度疲劳时,老年患者因进食少,蔬菜瓜果补充不足,导致低钾等电解质紊乱时,心电图都可能提示早搏。
如果平时没有感觉胸部不适,体检中发现早搏,也不用太过紧张,可于心内科门诊随访。
当然,是否因疾病造成的早搏,还需医生根据病史和其他检查进一步诊断,确因疾病导致的,要及时治疗相关疾病。
传导阻滞
传导阻滞是指心电从窦房结出来后,在传导进程中遇到了阻碍,包括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
常见的房室传导阻滞可分为三度。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很少有症状,如果是药物导致的,可以调整用药,一般不用采取特别的干预手段。一般健康人群、老人和儿童都有可能出现。
但若出现二度或三度的传导阻滞,就可能出现头晕、黑矇、疲劳等症状,需要及时就诊,必要时要安装心脏起搏器。
ST段、T波改变
冠心病或者心肌炎、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因心肌缺血、心脏损伤,心电图上可出现ST段、T波改变,应及时找心内科医生咨询,特别是伴有胸闷痛、呼吸困难等不适时,需要即刻就诊。
不过ST段、T波的改变,正常人在运动后也可能出现,如有疑惑可咨询心内科医生。
能发现多数心电异常
但不作为最终诊断依据
相比普通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能发现不少心脏异常的蛛丝马迹,但它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漏网之鱼”。
“如果患者平时胸部有感觉不适,偏偏做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期间没有发现异常,那么最终的报告结果就是‘正常’的。但这个‘正常’不代表真的没问题,如果日常确有不适,还需要间隔一段时间再次复查动态心电图,必要时做48小时动态监测,甚至更长时间的动态追踪。”程晔说,“当然,如果一段时间里胸部不适发生较为频繁,做动态心电图会更容易发现问题。”
万兴才提醒,24小时动态心电图虽然能发现一些心脏异常情况,但不能作为最终的诊断依据。
要明确病因,还需要借助其他相应的检查手段,如生化检查、心脏彩超、冠脉造影、电生理检查等,根据检查结果、病人的病史、症状及体征等来综合评估和处理。
心脏疾病日益年轻化
中青年人更要关注心脏健康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许多人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加上饮食、生活不规律,原本在中老年高发的心脏病也逐渐有了年轻化的趋势。“现在有不少中青年出现了心脏疾病,在这次监测有异常的人群中,40-60岁人群也占了多数。”程晔说。
中青年人群工作压力大,部分人生活习惯差,对自身健康关注减少,因他们罹患心脏病风险犹大。
为此,程晔建议中青年在打拼事业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心脏健康,定期给心脏做个体检,比如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甚至冠脉CT、造影等。
END
福建卫生报记者:林颖
编辑:乔一
制图:李钊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