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4日,一篇来自“失去孩子的父亲”声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的檄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文章剑指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新生儿科,认为新生儿在“入院前5天几乎没什么问题,突然发生爆发性感染,表现出明显的炎症、发热、肠胃功能减弱甚至感染性休克等症状。其中一名患儿在顺德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另外两名转院后医治无效死亡”。针对此事,“失去孩子的父亲”希望相关部门给出“交代”。网络舆情发酵后,广东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立即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调查取证,积极查找病因。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病例分析、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和病原学检测后查明,这是一起由肠道病毒(埃可病毒11型)引起的医院感染事件,此事件共导致5例患有新生儿肺炎等基础疾病的患儿死亡。

新生儿进nicu是咋了(孩子住进NICU既不给看)(1)

在医院活动期间被明确病原体感染属于院内感染

针对专家组的调查结果,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宣布撤销顺德医院三级甲等医院资格;当地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责令顺德医院新生儿科病房进行停业整顿;责成该院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限期严格落实整改;并督促该院积极做好患儿随访、家属关怀等善后工作。有关部门给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撤销党内职务、免职处理;给予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分管副局长撤销党内职务、免职处理;其他相关责任人也均受到了严肃处理。

这样的处罚不可谓不严厉,医疗主体(医院)被降低等级,院领导被撤职查办,分管的行政主管也被牵连,似乎已经能给“失去孩子的父亲”一个交代了。但是吃瓜的群众们看热闹不嫌事大,非要找出导致孩子们死亡的幕后真凶是谁。那小伙伴们就搬好小板凳来看看导致医院感染的幕后真凶长得究竟是一副什么样的嘴脸吧。

新生儿进nicu是咋了(孩子住进NICU既不给看)(2)

是不是很意外,怎么长成这幅德行?难道不是医护人员是幕后黑手么

小伙伴们看到上面的三维图片是不是感觉有些蒙圈?这是神马情况,难道这些肉球样的东西是幕后黑手?糊弄谁呢?难道不是医务人员打了不该打的针,输了不该输的液,才导致孩子病情突然加重的?事实还真是这样,导致这次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新生儿科五名儿童死亡的幕后元凶就是埃可病毒11型。埃可病毒属于RNA小核糖核酸类病毒,与柯萨奇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同属于肠道病毒。新生儿的肠道病毒感染,可以通过孩子母亲、亲属以及医护人员的口、呼吸道传播引发。也可以经由孕母的胎盘、羊水、产道感染新生儿。在国内外有多次爆发流行的报道。

有的朋友就要问了,既然你说的导致孩子死亡的罪魁祸首是埃可病毒,那新生儿都在住院进行治疗怎么就没有治好呢?这就是为什么行政部门对涉事的新生儿科进行处罚的原因:感染意识淡薄,未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组织处置措施不力。众所周知,导致人体出现感染的因素有许多。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这些致病微生物经常会趁虚而入,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出现问题时,感染的几率相应便会增高。在医院外出现的感染称之为社区获得性感染,而在医院内出现的感染就是“院感”

医院内感染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朋友认为只要出现医院感染,医院就要承担责任,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微生物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接触到这些致病原就有可能发生感染。在院内和院外发生只是地点上有区别,治疗上有差异而已。由于院内的致病原多数毒性强大、耐药率高,发生感染难以有效控制,如果医务人员发现院内感染的病患而不引起重视,就可以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顺德医院就是在这个事情上面吃了大亏。如果医务人员及时发现感染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是可以避免感染暴发流行的

肠道病毒的预防感染,接触新生儿前严格洗手是预防的关键所在。许多宝爸宝妈们就纳闷了,孩子住进新生儿病房,看又不给看,摸也不给摸,一天收费那么贵,到底在搞什么?其实医疗机构这样做的关键原因就是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有三种: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经过人体手传播细菌、病毒、真菌是院内感染最常见的传染途径。

新生儿进nicu是咋了(孩子住进NICU既不给看)(3)

人手可携带大量微生物,部分属于致病微生物,对新生儿来说很致命

注意手卫生可以明显降低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早产儿童感染的发生率。在医务人员接触新生儿之前,需要经过手部消毒,不能佩戴戒指、手链、手表,不能使用美甲。这些事项进行探视的家长可能并不知晓,无意间就会诱发孩子感染新的致病微生物。有的家长在探视新生儿时咳嗽,导致飞沫喷洒在病房内,这就会出现院内感染的隐患。研究显示,百日咳、A族链球菌、某些呼吸道病毒都是通过飞沫传播感染的主力军。本着减少新生儿感染几率的原则,有的医疗机构便规定不允许家长接触孩子或探视孩子,只能通过视频来观察孩子的情况。至于新生儿治疗费用为何昂贵,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好解答。

新生儿进nicu是咋了(孩子住进NICU既不给看)(4)

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免疫功能极不成熟,发生院内感染风险增加

首先新生儿要需要重点看护,需要使用到各种监测仪器。其次如果孩子发育欠成熟,出生体重低,不能通过胃肠道补给能量,需要进行中心静脉置管补充营养时,维护成本较高。再次如果孩子需要进行机械辅助通气时,治疗成本高。最后就是预防院内感染需要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消毒处理,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总之,医患之间的理解多上一分,我们战胜病魔的胜算就多上一分。为了降低病患的死亡率,我们任重而道远。防范院内感染,我们义不容辞。进行医学科普,我们责无旁贷。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一起携手加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