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分享了好几节课的“右手”,大家对这个“劳模”印象越来越好。可相比之下,“左手”却一直不露面,引起了一些同学的不满:这个家伙是一直无所事事么?

汉字的六种构成方式(汉字的左手和右手)(1)

当然不是啦,没有用我们还要它做什么?只不过左右有别,左手和右手在分工上,的确是有所不同。当然这个话题要讲透彻很复杂,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所以我们今天仅仅从汉字的造字上,简单地聊一聊左手。

汉字的六种构成方式(汉字的左手和右手)(2)

“左”字的演变

“左”从甲骨文到篆文,就是一只左手的形象,和表示右手的字形相对称。在《说文》中,对“左”的解释为:“手相左助也”,对“右”的解释为“助也。从口从又。”,可见“左右”其实都是动手,但有细微的差别。

汉字的六种构成方式(汉字的左手和右手)(3)

小篆《千字文》中的“左”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在他的小篆《千字文》作品这句“右通广内左达承明”中,“左右”的写法,分别是“左手”加上“工”;“右手”加上“口”。

汉字的六种构成方式(汉字的左手和右手)(4)

小篆《千字文》中的“右”

从字形上分析看,既有对称相似的地方,又有明显的差别。对称相似好理解,那么这个差别在哪里呢?

我们现在理解的“左右”,在表示方位之前,分别是“佐”和“佑”的本字,中国的古人以“右”为尊,“左”为卑。也就是说,同样是帮助,“佑”就是从由上至下,由强到弱给予“护佑”;而“佐”则是以下对上,以弱对强给予“辅佐”。

汉字的六种构成方式(汉字的左手和右手)(5)

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理解,那就是“右”是主角,是老大;“左”是配角,是小弟。老大护佑小弟,小弟辅佐老大,“左右”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记住这句话:有汉字的地方,就有江湖。

【规范书写知识点】

汉字的六种构成方式(汉字的左手和右手)(6)

在规范汉字的书写中,虽然“左”和“右”的前两笔都是横画加上撇画,用来分别表示左手和右手,但是在写法上,还是有区别的。视频里黑板上的字无非体现出这个差别的话,我们通过田字格的示范书写,给大家详细展示一下。

汉字的六种构成方式(汉字的左手和右手)(7)

“左”的第一笔是短横,第二笔撇画较长,加上“工”的字件,三笔横画要平行等距。“右”的第一笔是长横,第二笔撇画较短,“口”要略扁,字形的最低点是“口”字部分左边的短竖。

现在左右手都露脸了,不过在汉字中,左手很少单独出镜,多半是和右手一起上场。两手一起上阵的字有哪些呢?下节课再和大家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