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电视剧的朋友们对“中堂”这个词绝对不会陌生,这是清朝大学士(略同于宰相)的专有称谓。但说起来,执掌大权的大学士是明朝时期设立的,但为什么通常只有清朝大学士才广泛被称为“中堂”呢?要说明白这个问题,就要说到清朝特殊的“满汉同部” 制度了。

清朝的中堂属于什么官(居中则分而治之)(1)

众所周知,清朝是少数民族满洲占据统治地位的,重要官职都是满人担任。而自明太祖废丞相以来,朝廷中级别最高的的实权官就是六部尚书了。清朝“承明制”,六部尚书自然都是满人出任。

清朝的中堂属于什么官(居中则分而治之)(2)

但清朝也明白中国绝大多数人都是汉族,如果不给汉族政治上地位和权利,很难维系统治。元朝就是中央朝廷过度排斥汉族大臣,才有了“无百年之运”的结果。

清朝的中堂属于什么官(居中则分而治之)(3)

清朝汲取了元朝的教训,建立各种制度来笼络控制汉族大臣。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在六部实行“满汉同部”制度,也就是六部中同时有满洲、汉族两个尚书。其中“满尚书”的地位虽然高于“汉尚书”,但二者的权力和影响相差不大。

清朝的中堂属于什么官(居中则分而治之)(4)

但这也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部门两个“一把手”,导致行政效率低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清朝的大学士经常要专管一部,从而协调“满汉两尚书”,提高部门的行政效率。

清朝的中堂属于什么官(居中则分而治之)(5)

清朝的大学士(五品)基本都有加衔或者爵位,地位和实权都很大。因此部里工作的大学士自然是坐在中间,而满汉两尚书分坐左右。因为清朝六部的办公厅被称为“堂”,所以坐在办公厅中间的大学士也就被称为“中堂”了。

清朝的中堂属于什么官(居中则分而治之)(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