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谈】作者:叶剑波(吉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吉林省白山市记协主席),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三百年江山缘起长白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百年江山缘起长白山
【品谈】
作者:叶剑波(吉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吉林省白山市记协主席)
天蓝,蓝得开阔襟怀;山绿,绿得沁润心肺。云水以及高山上不舍离去的积雪一片洁白,如山风轻拂你的肌肤。长白山!这潜藏着无限希望的三个字映入眼帘,就如同夏日里在山谷清流中濯洗一番,逆流而上,到达顶峰,又喝了一杯冰水,从里到外舒爽个痛快。
一次次地畅游长白山,一次次地小憩鸭绿江边,我以这种方式当作对长白山的抚摸。在一次次的抚摸中,我越发动情地觉得这地方是宝贵的,宝贵得让人心疼。
这地方有山、有水、有鲜明的四季、有美好的光照、有丰厚的土壤,还有从山上到山下丰富的物种,更有农产水产和林业畜牧业的连年丰收!
刚刚感到闷热,雨水就来了,雨水刚达到饱和,青翠的山岭就把它们分流到江河里,江河上的渔歌就唱起来了,渔歌里的网花就盛开了,网花盛开的江河两岸,平畴就向远处延伸开来……
这无限风光离不开靠山吃山要养山的实践。十年来,长白山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实行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积极推进生态移民,一系列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举措擦亮了长白山的底色,打响了生态经济的品牌。
十年里,白山市松岭雪村为少砍一棵树,种上了速生薪炭林;泉城靖宇县为多留一重绿,实行丁小山村整体搬迁;参乡抚松县为保护动物多样性,在一年一度的红松果采摘季,人们总不忘留下几个松果,为松鼠备好过冬的口粮;“因煤而兴”的江源区为不辜负好风光,毫不犹豫地将煤炭产业的“一股独大”转变为文旅产业的“绿色崛起”。
坐在鸭绿江畔,山风吹来,往事浮现。十多年前,我还在浑江电视台当责任编辑时,和同事做了一篇题为“一群珍贵候鸟在爱鸟周惨遭捕杀”的新闻,在吉林省优秀电视新闻评奖中拿到了特等奖,可我心里一点也不高兴。几年前的一个早晨,还是在浑江边,我看到一群人围着江堤,用手机拍摄小野鸭在江中嬉戏的和谐美景。同一座城市,同一条江,同一群候鸟!我有感而发写了一篇随笔“今天我们一起获奖”。今天,我们整个城市获奖,我心里的阴霾终于散去,满腔阳光。
你看,绿水青山是要的,金山银山也是要的。这恰如长白山的发展历程,两者不仅不相矛盾,反而相辅相成。经过十年的绿色发展,长白山已生长为一个无可替代的好地方!它不冷不热,湿润肥沃,繁茂葱茏,它有好山好水,更有护山爱水的人。应了那句话,长白山,它是联合国批准的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这世界上才有几个?
其中最为宝贵的是新时代的长白山人自觉地保护起家乡,保护青翠的山峦,保护肥沃的土壤,保护碧绿甘甜的河水……让在外奋斗的游子有了挥之不去的乡愁,让远来的游客有了流连忘返的旅程。
十年间,长白山的知名度越来越大,“出镜率”越来越高。虽然它的版面还简单,它的窗口还很小,但透过这小小的窗口,就能看到长白山人正辛勤地忙碌着,践行“两山”理念、实现绿色发展、开启生态旅游……锚链已提起,风帆已扬起,大船已起航,长白山人正沿着一条宽阔的河道,乘势而上。
而长白山人追梦的实践也带动着无数记者、作家、文艺工作者的脚步,化作他们笔尖上、光影中、声音里记录时代、讴歌人民的灵动之作,将长白山的宝贵越传越远。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17日0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