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喝错了就长不高(牛奶喝不对营养打折扣)(1)

■ 海南日报记者 侯赛

牛奶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已经成了很多人的日常早餐,甚至是日常饮品。很多人将其视为日常饮食中的补钙“神器”。不过,喝牛奶可是个技术活,喝不对可能让牛奶中的营养大打折扣。

海口市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徐超提醒,以下做法不但会使牛奶中的营养素损耗,还可能影响人体对钙质的吸收利用。

1.长时间高温煮牛奶

长时间高温煮牛奶容易导致牛奶中的蛋白质变性,牛奶可能变成疙瘩汤,影响食用。

2.牛奶与巧克力同服

牛奶中的钙可与巧克力中的草酸产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降低人体对钙的吸收率。

3.粗粮摄入过多影响钙质吸收

粗粮相对精细加工的粮食含有更多的B族维生素,富含膳食纤维,替代每日的部分细粮,有利于人体健康,但是对于想补钙的人来说,过多摄入粗粮或只吃粗粮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同时也会影响人体对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因为粗粮中的膳食纤维和磷酸肌醇均可影响牛奶中钙质的吸收。

4.将牛奶冰冻

牛奶冰冻后,可使其中的脂肪、蛋白质分离,乳酪素呈粉状凝结,从而影响钙质的吸收。

空腹喝牛奶对胃不好?

有人空腹喝牛奶会出现腹泻症状,就认为空腹喝对胃不好。

而真相是大多数情况空腹喝牛奶也不会出现不适,出现胃肠不适的主要还是因为乳糖不耐受的问题。

总体来说,牛奶什么时候喝都可以。而对于乳糖不耐受的人,可选择酸奶或者舒化奶。有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如果想喝牛奶则应听从医生的建议。

喝奶应该注意什么?

1.奶不能当水喝

奶能给人体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和钙,但同时脂肪含量不低,如果摄入过多,会造成热量过剩。而且蛋白质摄入过多也会给肾脏等器官增加负担。

2.不能用奶来送药

牛奶中含有的钙会与药物发生反应,易在药物表面形成一层覆盖膜,降低药效,还可能对身体产生危害。

(海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