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天津650公里外的河北省涉县有一块天津人生活的地方,这里虽然是邯郸市涉县的辖区,但行政管理归天津。5平方公里的地面上,生活着近万的天津人,他们的生活水平高,福利待遇好,让周边村民羡慕的同时又感到不服气。明明是河北的地盘,凭什么让天津管理,不能接受的是他们的经济收入比地方要好。涉县的这块天津飞地,要想了解他还得从三线建设说起。

河北的两块飞地(河北邯郸有一块天津飞地)(1)

1969年3月份,珍宝岛事件有预谋的发生,使得我国的国防压力加大,苏联领导人曾放话要对我国进行外科手术,中央领导预感到大战即将来临,布局多年的三线建设加紧进行,各省份的小三线也开始布局。天津由于地域面积狭小,没有战略后方,只能向邻省借地建立自己的三线工业基地。像天津借邻省作为大后方的有很多,北京的小三线就在河北境内,还有上海和江苏,都借地安徽、浙江、江西等省份建立自己的三线基地。

河北的两块飞地(河北邯郸有一块天津飞地)(2)

1969年8月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在河北省涉县更乐公社筹备天津铁厂,出于保密需要还起用代号。大伙都在为天津钢铁厂用什么代号发愁时有人不假思索地说就用筹备时间作为代号,69年8月5号就成为建设天津钢铁厂的工程代号,即6985工程,这就是后来85铁厂的由来。

河北的两块飞地(河北邯郸有一块天津飞地)(3)

1969年8月份成立工程指挥部,从市干校选调干部,并号召干校干部参加6985工程建设。天津建工局的第5、第6建筑公司整建制划归6985工程指挥部统一管理,同时还在北京军区以及驻天津部队抽调2000多人的转业军人交给指挥部指挥。干校干部、市建筑第5、第5建筑公司和2000多转业军人组成的工程第一团近万人浩浩荡荡的进驻涉县更乐公社。

河北的两块飞地(河北邯郸有一块天津飞地)(4)

没有基建设备,建设者们只能用人海战术来完成这个伟大的工程。遇山开山、遇坑填土,没有推土机就用肩膀扛、挑,没有挖掘机就用铁锹、泥铲开挖。当时中央对厂址的建设要求是“靠山、隐蔽、分散”,更要命的是“尽量不占农田”,建设过程中推平多少座山,填平多少个山沟都不能用数量去形容。

河北的两块飞地(河北邯郸有一块天津飞地)(5)

居住的是简易帐篷,吃的是糠咽菜、喝的是坑里的积水,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建设者们硬是坚持下来了。1969年,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物资调动和分配渠道不通畅,地方有没有能力为万人的队伍提供有效的物资保障,只能等天津和中央的统一分配。建设者有时候还得忍着饥饿参与施工建设,当然也是开工初期出现的情况,随着工程不断深入,物资供应渠道逐步完善,建设者们的伙食也不断提高。

河北的两块飞地(河北邯郸有一块天津飞地)(6)

1970年又将天津市的69、70届中学毕业生3000多人组成工程部第二团奔赴涉县更乐公社。同年去涉县支援天津钢铁厂的还有包钢、鞍钢、冶金部下属企业抽调技术、管理精英组成的200多人援建队。冶金部第二建设公司大部分人员也在同年进驻更乐公社,归工程部统一指挥,参与6985工程建设。

河北的两块飞地(河北邯郸有一块天津飞地)(7)

1972年2月份第一焦炉建成投入使用,同年4月份高炉建成投产,天津就此进入钢铁工业时代。第一批建设者工程完工后就留在涉县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更乐公社,他们亦成为的第一代天铁人。天津铁厂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而当时预计年产量为百万吨,70年代的在职职工就超过万人。职工生活区在当时十分庞大,超万人的职工加上职工家属组成的钢铁之城,比起当时涉县县城规模还要大。

河北的两块飞地(河北邯郸有一块天津飞地)(8)

钢铁工人是受伤事故最频繁的岗位,对医疗条件要求也很高。天铁医院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在当时也算是一流的。天铁医院是天津市第三医院整体搬迁过来,担心医疗队伍不够强大,上级领导还到北京白求恩大学聘请医学教授来天铁医院就职。白求恩大学因支援三线建设教授几乎被抽空,要是再支援天铁,恐怕白求恩大学里连教书的人都没有。教授看在领导态度诚恳的份上答应将最好的学生支援天铁,有时间可以去天铁做客协助,领导才不甘情愿地离开。

河北的两块飞地(河北邯郸有一块天津飞地)(9)

职工楼、食堂、澡堂、俱乐部、影剧院、图书馆、商场、子弟学校、体育场、露天游泳池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最羡慕的是影剧院里每天都放电影,每到节假日的时候还举办晚会,90年代还邀请活跃于歌坛的明星来开演唱会。更羡慕的是技校,就学的都是职工子弟,毕业出来就直接在天铁上班,不担心下岗,工资稳定的年代,铁厂就是铁饭碗。

进入本世纪后天铁的年产量达300多万吨,成为全国500强企业,拿奖更是拿到手软。近几年,随着产能过剩等原因,天铁开始回笼资金减少投入,位于涉县的天铁母公司产量逐步减少,乃至到最后的全面停产。如今的天铁老厂区已经不如当年,大部分的职工返回原籍,目前还有少部分人生活在涉县的老厂区,有人还开玩笑说不要意外的成为涉县户口。当然只是玩笑话,生活在涉县这么多年,可能回天津反而不习惯,还得来涉县生活。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伙谅解。谢谢广大读者阅读本文稿,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