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出场不多,话题却特别多。红迷们有一个争议话题是贾元春作为贵妃,到底有没有怀孕? 《红楼梦》第五回,贾元春判词中有一句“榴花开处照宫闱”,细解“榴花开处照宫闱”,贾元春作为贵妃的悲喜荣辱都在其中。石榴代表多子多福,石榴花开盛极,代表贾元春一度“宠冠六宫”,似乎是有孕的象征。那么真相如何呢?曹雪芹对此留下线索非常有限,贾元春是否有孕讳莫如深。能找到的线索只有第五回判词。

贾元春是高配花袭人(榴花开处照宫闱)(1)

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贾元春判词无数人研究了几百年,最大争议出在到底是“虎兕相逢大梦归”还是“虎兔相逢大梦归”。其实结合判词图画中“一张弓”就知道一定是“虎兕”!“弓”主杀伐,主军事斗争,其出处为《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本意是指军事冲突。阅读贾元春判词,不可以忽略看似简单的判词图画。图画中所呈现的线索,要比判词本身更容易理解,更有价值。

“虎兕”“虎兔”之争以外最有争议的就是“榴花开处照宫闱”到底有没有暗示贾元春怀孕?翻遍各个版本的《石头记》和通行本《红楼梦》都没有相关的只言片语。那么,有没有其他线索呢?追本溯源,从“榴花”的出处查找线索是唯一的办法。

贾元春是高配花袭人(榴花开处照宫闱)(2)

“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边,因依汉使搓。”据晋·张华《博物志》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

石榴开花,重瓣的不易结果,观花为主;单瓣的易结果,观果为主。贾元春的“榴花”若是重瓣的,就不会有孕,单瓣的一定有孕。贾元春的榴花是单瓣还是重瓣?曹雪芹毫无交待,还需要自己找线索!

遍翻“榴花”相关文献,有一首词应该是曹雪芹在贾元春判词引用“榴花”的出处。

庆清朝·榴花【宋·王沂孙】

玉局歌残,金陵句绝,年年负却熏风。西邻窈窕,独怜入户飞红。前度绿阴载酒,枝头色比舞裙同。何须拟,蜡珠作蒂,缃彩成丛。

谁在旧家殿阁?自太真仙去,扫地春空。朱幡护取,如今应误花工。颠倒绛英满径,想无车马到山中。西风后,尚余数点,犹胜春浓。

王沂孙不算有名,这首榴花词却有几个特别值得说的地方,证明贾元春判词中的“榴花”正来自这首词。

贾元春是高配花袭人(榴花开处照宫闱)(3)

第一,词牌名叫《庆清朝》,只看字,不读音,点出《红楼梦》的历史背景为清朝。曹雪芹虽开宗明义不涉及正史,但文学背景必然有借鉴正史处。何况《红楼梦》背后根本不缺政治元素。贾家抄家更是政治倾轧下的土崩瓦解。是以原文有非常多清朝习俗和文化元素。至于其中非常多明朝以及唐朝等王朝旧人旧事,都是正常,只要没有《红楼梦》成书以后的文化元素都要以最后的文化元素为奇点。就像《金瓶梅》借宋事写明末一样。曹雪芹借“榴花”点出了清朝为主要背景架构的《红楼梦》政治格局。

第二,词中第一句“玉局歌残”是指苏东坡,乌台诗案后,苏轼被宋徽宗赦免,任职玉局,古称苏轼“苏玉局”。他所作《贺新凉·夏景》后段就写榴花 :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

苏东坡咏的“榴花”是重瓣“芳心千重似束”,王沂孙所咏“榴花”也为重瓣,所以,贾元春“开处照宫闱”的盛极“榴花”也是重瓣!重瓣榴花极难结果,是观赏石榴花。曹雪芹拐弯抹角指出贾元春根本无孕,她的榴花意有所指,应该与孙权的皇后潘淑的榴花台相关。潘淑被缢死,贾元春也是被缢死!

第三,“金陵绝句”本指王安石,不过“金陵”直接点题《红楼梦》,金陵在《红楼梦》中是重要所在。贾家本就金陵人。金陵十二钗,金陵四大家族等等都与金陵休戚相关,更证明“榴花”出自王沂孙这首词。

第四,“谁在旧家殿阁?”此为政治双关语。既表明贾家最后败亡,大观园人去楼空。也表明新旧王朝更迭,更表明贾元春判词中“弓”所代表的权力斗争,兴衰荣辱。

第五,“太真仙去”。脂砚斋批语【长生殿伏贾元春之死】。太真就是杨贵妃,《长生殿》也是杨贵妃的故事。杨贵妃的死与贾元春互相印证,杨贵妃被唐明皇三尺白绫缢死,贾元春当与杨贵妃之死雷同,更契合“榴花”所指潘淑也是缢死,这绝非巧合。

而杨贵妃“六宫粉黛无颜色”与贾元春“榴花开处照宫闱”的意境一般无二,都是【显极】,杨贵妃宠冠六宫无孕无子,贾元春可以肯定也无孕无子。

“榴花”出自宋朝王沂孙的《庆清朝·榴花》,但典出潘淑,预示贾元春昙花一现的【盛极】,以及与杨贵妃类似结局。

潘淑为东吴孙权皇后,陈寿谓她:性险妒容媚。有江东神女之称。孙权为她修建榴环台,取人面、榴花、指环相映红之意,故后人以潘夫人为五月榴花花神。后来潘淑为孙权侍疾过度劳累而病倒。神凤元年2月,近侍宫人乘潘淑昏厥不醒时将她缢杀。杨贵妃遭缢杀,贾元春的结局当如是!之所以如此,与她晋升贤德妃背后的隐忧大有关系。

贾元春是高配花袭人(榴花开处照宫闱)(4)

关于贾元春晋升贤德妃,种种迹象表明并非因宠而晋升。

第一,贤德妃讽刺太浓。自古贵妃的封号没有贤德二字叠加。德、贤、淑、贵为唐朝四妃,要么贤、要么德。贤德叠加一起明显是对贾元春晋升的嘲讽,指出她无宠的事实。

第二,贾元春判词图画中的香椽指出她的贤德妃是假的。香椽有个特殊之处,佛手都是香椽,但香椽却不是佛手。就像贵妃分贤、德,可贤德妃却不是贵妃。隐喻贾元春的贤德妃本质是“假(贾)贵妃”。

第三,贾元春无宠,在皇帝心中又是假贵妃,不过政治目的作为缓冲,当然不可以让她怀孕生子。看多了宫斗剧都知道有很多方法可以令女子不孕。贾元春无疑享受过类似待遇。可惜她一直懵然无知,等到“辨是非”时,为时已晚。

【恨无常】曲子中,贾元春在死前绝望,“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脂批恰到好处的用四个字总结:【甲夹批:悲险之至!】 。悲可理解,险何来?判词图画中的“弓”和“虎兕相逢大梦归”就是“险”的根源。可留待下回分解!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