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年,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坚持首善标准,深耕精品创作,在 “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上下功夫,推动了首都电视剧创作高质量发展,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态势。

京产剧立足于现实,以风格化、类型化、年轻化的创作方式,既保留了现实主义的现实内核,又以更接地气的手法、更具烟火气的观感和更具时代感的格局,推出了《狮子山下的故事》《高山清渠》《胡同》《欢迎光临》《关于唐医生的一切》《风起陇西》等多部以积极力量照见时代,描摹生活的亮眼之作,树立了京产剧的新境界、新流派、新风尚。这些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共呼吸,与时代共前进,描绘着人民生活的宏伟画卷,谱写着记录社会进步的点点滴滴。

《京榜剧评》栏目特邀请多位业内知名专家,就2022年播出的几部代表性的京产剧进行回顾和点评。本期点评作品《高山清渠》。

电视剧《高山清渠》剧照(京榜剧评2022年度盘点之高山清渠)(1)

电视剧《高山清渠》由中央电视台、北京利畅天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改编自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报告文学《山神》。雷献和担任总编剧,楼健执导,何建明担任文学顾问,王宝江担任制片人,实力派演员李健、马境领衔主演。该剧讲述了“当代愚公”黄大发战天斗地,带领村民开凿绝壁天渠,改变草王坝落后面貌的故事。真实再现了黄大发艰苦奋斗,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带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动人事迹,展现了在党的领导和指引下,黄大发由普通农民成长为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精神蜕变。

电视剧《高山清渠》剧照(京榜剧评2022年度盘点之高山清渠)(2)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在该剧创作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供剧本审读、重点宣推等精准服务,依托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给予资金扶持,提升剧作品质。

电视剧《高山清渠》剧照(京榜剧评2022年度盘点之高山清渠)(3)

电视剧《高山清渠》剧照(京榜剧评2022年度盘点之高山清渠)(4)

戴清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专委会秘书长

该剧以时代楷模黄大发为原型,表现这位贵州贫困山区草王坝村村支书带领当地群众历时30余年在绝壁上开凿了一条长约9400米的“生命渠”。作品在丰富的“社会关系”中凸显人物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徐宏良书记的引领、知识分子王世勋为黄大发兴修水渠补上了科技一课,完成了对英模及他身边人物的双向建构。该剧还在主人公的个体生命史与时代发展史的接榫间把握人物命运,以一种见微知著的方式在人物事件中触摸见证着历史的面影与波澜。当然,作品在表现改革开放后到剧尾1995年这段跳跃感较强,小我与时代的关联不够紧密,剧名《高山清渠》带有“山水”诗韵,但因结尾略显仓促,使该剧的象征寓意厚重度和美学品格提升受到一定影响。

高小立

《文艺报》艺术部主任

作为一部英模题材电视剧,《高山清渠》以“七一勋章”获得者,优秀基层共产党员黄大发事迹为原型,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讲述其30年如一日,带领村民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生命之渠”的故事。

该剧对于村民因缺水造成生活困难,乃至生命危险的时代刻画,真实感人,黄大发的英模事迹也摒弃了高大全的塑造方式,通过接地气的生活化叙事方式,拉近了观众与英模的情感距离,剧中原汁原味的村民生活环境的再现,其真实的年代质感与镜头语言的写实感相互交融,让观众更加有代入感的沉浸到剧中。剧中没有回避特定年代中男主遭遇的不公待遇,但是恰恰是各种挫折磨炼,更加凸显其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毅力,对当下部分躺平年轻人有着强烈的镜像对照。

马戎戎

资深媒体人、影评人

《高山清渠》是一部歌颂真善美的主旋律作品。本剧以真实故事为蓝本,讲述了一个当代“愚公移山”的故事,通过全景式的乡村社会书写,展现了新中国农民在建设幸福生活过程的人生面貌与奋斗精神。作为一部乡村建设题材作品,本剧人物形象鲜活饱满,剧情生动流畅,以诚意满满的创作态度,谱写了一曲最美奋斗者的赞歌。

牛梦笛

《光明日报》文艺部文艺评论责编

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是艺术作品重点表现的对象,电视剧《高山清渠》以真实为基础,聚焦“当代愚公”黄大发普通但不平凡的人生,呈现出了许多动人的细节,以生活的真实抵达艺术的真实。剧中一句“认命,我就不是黄大发”恰如黄大发的性格和人生注解,挖掘展现了英模题材剧的特色亮点,突出展现了平凡人的英雄主义和基层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一个村庄里一群普通的农民,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集中所有力量,前仆后继,虽九死而犹未悔的集体英雄主义,作品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基因里最优秀的部分,更激励了很多年轻观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