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落成,开启了拥有雅安、成都和都江堰3个校区的崭新篇章,学校办学实力大幅提升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四川农业大学从20世纪初的悲壮中走来,一路勇毅前行,在新时代创造了有目共睹的成绩那么,现在的四川农业大学实力究竟如何,一起通过这些权威数字来看看,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四川农业大学在全国是什么水平?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四川农业大学在全国是什么水平(四川农业大学真正实力如何)

四川农业大学在全国是什么水平

2010年,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落成,开启了拥有雅安、成都和都江堰3个校区的崭新篇章,学校办学实力大幅提升。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四川农业大学从20世纪初的悲壮中走来,一路勇毅前行,在新时代创造了有目共睹的成绩。那么,现在的四川农业大学实力究竟如何,一起通过这些权威数字来看看!

114年办校史,底蕴厚重

巍巍川农,百年风华。公元1906年,四川农业大学之前身四川通省农业学堂于成都厚载门成立,此后历经四川高等农业学校(1912年)、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14年)、公立四川大学农科学院(1927年)、四川省立农学院(1932年)、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1935年)、四川大学农学院(1950年)等多个历史发展阶段。

1956年四川大学农学院整体迁至原西康省(1955年撤销)省会雅安独立建校为四川农学院,以西康省政府之房产为校舍。

1985年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

1999年,学校正式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是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情。

2001年四川省林业学校整体并入。

2010年,学校在水稻所基础上新征土地建成成都校区,开启一校三区之新篇。

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激励着学校从新的历史起点重整行装再出发,在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国内一流农业大学新征程中再铸新辉煌。

91个本科专业,提供无限可能

四川农业大学现设有学院27个,本科专业91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04项。学校是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之一、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所高校之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所高校之一、全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6所高校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公布的2019年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建设点名单。四川农业大学获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其中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将以全面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为契机,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以国家专业质量标准为依据,以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为抓手,对接专业认证,持续完善专业建设规划,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在人才培养特色上下功夫,持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打造一流本科教育。

3个学科ESI排名保持世界前1%,1个学科获评A类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4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二级学科8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4个,部省重点学科19个。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生物与生物化学3个学科ESI排名持续稳定保持世界前1%。

根据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综合计分,川农大在全国农林高校、在川高校中分别位居第7、第4。

学校参与评估的14个一级学科中,畜牧学为A-,作物学为B 。8个学科进入B档。与第三轮评估比较,1个学科入选前10%,入选前20-30%的学科增加了4个。

416位教授,潜心耕耘

一流师资是一流高校建设的重要支撑,四川农业大学现有教职工3700余人,其中:教授416人、副教授566人;博士生导师272人、硕士生导师83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9人,国家杰出高级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

在2019年8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揭晓,王静、冯琳两位教授喜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创造了学校首次同年两人以上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历史。2020年2月,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基金资助项目入选结果公布,冯斌、李伟滔、王静三位青年教师的项目成功入选,四川农大入选项目数量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并列第一位。近年来,四川农业大学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师资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700余项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

在学科建设及师资建设不断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四川农业大学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截至2020年3月,学校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7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项,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57项。70%左右的获奖成果得到推广转化,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

2020年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四川农业大学周小秋教授主持的成果"草鱼健康养殖营养技术创新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周小秋教授主持获得的第二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在2020年4月21日召开的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四川农业大学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9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陈代文教授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019年全省仅有2人获此荣誉。据统计,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涉农获奖成果共37项,其中14项为四川农业大学主持或参与。全省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农业类成果共4项。

面向国家及社会需求,瞄准科学前沿,四川农业大学在科研阵地前赴后继、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大力弘扬"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继续秉承"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的校训,坚定不移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持续推进有特色高水平一流农业大学建设,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欢迎关注"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

素材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官微、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