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又是一首小时候写书法写过的诗。读起来觉得有些寂寞和凄冷,给我的感觉跟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有点像,虽然作者极力描绘了美丽的风光,但是这风光里总有点寒意。韦应物跟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都是山水田园诗的派的诗人,我就更喜欢王维和孟浩然,总觉得柳宗元写的诗文太冷清了。

学习古诗十三首(10分钟古诗课32独怜幽草涧边生)(1)

(一)诗人生平

韦应物出身高门大族。前面我们读到过卢纶的诗,知道卢纶是出身世家大族范阳卢氏,曾有宰相8人,是一等世家。这回来看看韦应物出身的韦家。

京兆韦氏,是中国中古时期一个以京兆郡为郡望的韦姓氏族,汉朝时期就有俗谚称京兆韦氏和京兆杜氏为“城南韦杜、去天尺五”。魏晋至隋唐时期,京兆韦氏发展为关中郡姓的代表。进入隋唐,京兆韦氏更是得到空前发展,有唐一代,京兆韦氏先后诞生了17位宰相。

以上是百度百科对韦应物的家族的介绍,果然是比范阳卢家还要显赫的家族,17位宰相,真是令人咋舌。

韦应物就出身在这样一个大家族里,他出生的时候正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唐朝最繁华富足的时候,14岁便成为皇宫侍卫,春风得意。

安史之乱之前的韦应物是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而安史之乱之后,他眼见着山河破碎,受到极大震撼,从此洗心革面,专心读书,后来官运也不错,有一个扶风县男的爵位,官至苏州刺史。

韦应物的生平让我想到了张岱。张岱的《自为墓志铭》第一段是这样写的: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茛,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跟张岱相比,韦应物显然幸运多了。毕竟他虽然在安史之乱的时候丢了官,但是唐王朝没有灭亡,他也才23岁,还年轻,还大有可为,他可以继续在唐王朝的朝堂上发挥才干。但是张岱面临的是改朝换代,而他50岁了,已经没有从头再来的力气。

学习古诗十三首(10分钟古诗课32独怜幽草涧边生)(2)

(二)诗歌品读

这首诗写于韦应物在滁州任刺史期间。滁州,现在的安徽滁州市西边。滁州有条西涧,风景优美,是韦应物经常去的地方。

首句“独怜幽草涧边生”,诗人关注到了溪涧边生长的小草,说自己唯独喜爱这小草。《古诗课》里面有一处错误,它把“怜”解释成了“怜惜”,这实在不符合史杰鹏老师一个中文系博士的身份。高中语文课就学过,“怜”应该是“爱”的意思。

第二句“上有黄鹂深树鸣”,诗人的目光从溪涧边上移到了茂密的树,并从视觉转换到了听觉。幽静的溪涧边,有黄鹂在鸣叫,更加衬托出环境的清幽。

第三句“春潮带雨晚来急”,好像时间线变了,潮水和雨水在夜里急匆匆而来,但是莫名其妙变成晚上,还下雨,感觉逻辑不太通顺。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溪涧中水流急促,诗人怀疑是前一天晚上下过一场急雨?我想到外婆家的小溪就是这样,因为很小,所以只要下过一场急雨,溪水就会涨起来。

最后一句“野渡无人舟自横”,在野外的渡口边,没有人,只有一只小船自己在晃晃悠悠。读起来真的太孤寂、太冷清了。

学习古诗十三首(10分钟古诗课32独怜幽草涧边生)(3)

学习古诗十三首(10分钟古诗课32独怜幽草涧边生)(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