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崔大夫育学园诊所的保健医生韩静进行了一场以“疫苗接种该不该”为主题的直播。现在,小园子将整场直播的知识点高频问题都做了梳理和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宝宝二类疫苗需要打哪些(崔玉涛答疑一类)(1)

高频问答

Q1:一类和二类疫苗有何区别?哪些二类疫苗建议接种?

答:一类疫苗是由国家承担费用,包括整体上的规划配送、疫苗供应,以及接种后如出现特殊的疫苗反应的赔付,也是由国家进行;二类疫苗费用由自己承担。它的提供、生产及接种后如出现特殊反应需要赔付,都是由生产厂家负责的。

但现在,国家也在逐渐淡化大家对一类与二类疫苗的区别认知。我们越来越多地用基础免疫扩大免疫去代替一类疫苗与二类疫苗的说法。因为从预防疫病的角度来说,基础免疫和扩大免疫同等重要,都鼓励大家积极接种。

另外,自费疫苗不完全等于二类疫苗。比如乙肝疫苗虽然作为一类疫苗,有免费也有自费的。一般来说,如果是常规免疫的疫苗,从整体接种人数上说,接种免费疫苗的人数更多,相对来说也会更有保障一点。

比起关注疫苗自费与否,更建议宝妈宝爸们关注疫苗的功能。比如联合疫苗,虽然它是自费的,但可以明显减少接种次数。相应地,接种次数减少,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机会也会减少。从这个角度来说,联合疫苗还是很有价值的。

Q2:流感疫苗必须每年接种吗,哪些人建议接种?

答:目前国内的流感疫苗分为注射型和今年新推出的鼻喷式疫苗。相比选择何种流感疫苗,在合适的时间完成接种更重要。就北半球而言,流感季节一般在春冬季,建议大家流感季之前进行接种,因为从接种疫苗到疫苗发挥效用还需经过一段时间。

相较注射型疫苗,国内的鼻喷疫苗仅适用于3-17岁的人群,且禁忌症较多。对鸡蛋过敏、妊娠期女性、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品的Leigh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鼻炎发作期人群均不适合接种。

建议接种人群:6月龄以下的宝宝,建议宝宝的主要照看者如父母、阿姨、老人等进行接种,对宝宝进行间接保护;6月龄以上的宝宝,就可以直接接种了。

一般来说,5岁以下,特别是2岁以下的宝宝和60岁以上的老人,建议每年都要接种流感疫苗。

Q3:延迟接种会影响接种效果吗?间断了的疫苗怎么接种?

答:在大部分疫苗规定的接种时间范围内,适当地延迟接种,对免疫效果影响不大。不过延迟接种时间越久,疫苗应发挥的免疫效果可能会变得越小。因此,建议家长在能够按时接种的情况下尽量按时接种。

中断了的疫苗接种,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建议遵循孩子之前的接种轨迹(同样的接种方式、同品牌的疫苗等)完成接种;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选择就近、接种其他品牌的同类疫苗完成接种。因为不管哪个品牌,同类的疫苗,预防疾病的目的是一致的。

Q4:十三价肺炎(球菌)疫苗与二十三价肺炎(球菌)疫苗,都需要接种吗?

*回答中以“13价疫苗”和“23价疫苗”分别代替两种疫苗

答:目前这两类疫苗都分别有国产和进口的,但不管是进口还是国产,只要是正规疫苗,二者预防的疾病是一致的,没有优劣之分,家长可以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虽然23价疫苗比13价疫苗听起来能多预防10种亚型的肺炎球菌病毒,说明书上也写明适用于两岁以上的人群,但实际使用中,23价疫苗更多地用于老年人接种。除非是一些有免疫功能缺陷或有一些慢性疾病、肺功能不好的特殊儿童,才需要接种23价疫苗。且建议优先接种13价疫苗,等到两岁以后可以再接种23价疫苗。对健康儿童来说,接种23价疫苗的意义不大。

Q5:孕期或哺乳期能进行预防接种吗?

答:孕期不适合接种活疫苗,理论上可以接种灭活疫苗。但现有的数据均来自于国外的研究经验,国内尚没有相关的研究数据。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建议孕妈妈做好自身防护为主,最好不在孕期接种疫苗。

哺乳期相对孕期,对预防接种的要求没那么严格,只要哺乳期的妈妈没有疫苗接种禁忌症,是可以根据疫苗说明书及自身情况来决定是否接种的。

以上,就是小园子关于10月13日【疫苗接种该不该】这场直播中,知识点和高频问题的详细解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