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去过舟山多少次,耿耿于怀的不是少吃了什么少玩了什么,那是无穷尽的选择。最让我耿耿于怀的,是舟山的海水。
所有描写大海的文字,无不用“蔚蓝”来形容大海的颜色。第一次看到的大海,在大连。那里的海水湛蓝湛蓝,与天空的蓝相得益彰。为什么舟山的海水,像翻滚的滔滔江水?甚至比江水还浑浊?
据说,海的底是沙子的,水便清澈到一眼看到深处。舟山这一带的近处海水下,是沙土。翻滚的海水,卷起地底的泥沙,水自然黄了、浑浊了。这个貌似的缺点,是不是导致舟山群岛的海鲜尤为好吃的优势?我不知道,姑且胡说了。
“轩岚诺”离开后,往岱山、往长涂各去了一次,意外看到了舟山大海的另一面,那是我多少次都没能看到的“蓝”。那天,在“甜蜜城堡”属地的双合,远眺大海。忽然发现,台风啊,带走了大海的暴脾气。
那一刻的海,显示出难得的温柔和平静。阳光下,泛着我在舟山从未见过的蔚蓝。这样的蓝,没有天空那么纯净,却多了光点闪烁的灵动和生动。相比我们进岛那天在杭州湾大桥与连岛大桥上的看见,不可同日而语。那一天,台风外围的风,吹卷了起海水。大波小浪,波涛汹涌。水的浑浊,超过历次所见。
两种不一样的看见,都是大海。“沧浪之水清,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可以濯吾足”,用在这里不太合适,却是我能想到的最好表达。
在岱山的台风博物馆前,更加意外地看到了远超蔚蓝的大海。站在博物馆二楼的观景平台,忽然看到远处有一条深蓝色的农田。海的那边是哪个岛?不!不!是更远处的大海!仔细观看,不是蔚蓝,不是深蓝,而是蓝得泛起了绿。渔船好像一动不动,其实一直在运动。“在那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有一片孤帆儿闪耀着白光”。不是诗!真的!
刚开始看到,很吃惊。船怎么停到了岸上的庄稼地?当发现是船儿行驶在大海时,惊喜得大叫。那里,是大海深处!越是深,海越是有好看的蓝色。太阳将七色光撒播在海面,被吸收的程度取决于不同的波长。红色到绿色之间波长范围附近的光,最容易被水分子吸收。蓝色的光则被反射出去,这是大海呈现出蓝色的科学解释。
相比蓝色,紫色的波长最短。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大海,不是紫色?因为人类的眼睛对色彩的感知力不同,感受紫光的能力最弱。不是海水没有反射紫光,而是人的眼睛对紫光视而不见。如果是蜜蜂,它们看到的大海,便是“紫色”的美丽了。
那天,不仅看到远处湛蓝湛蓝的大海,还看到黄色与蓝色交融与分割的界线。记得多年前从大连乘船回上海。到达长江入海口时,对古人一个最准确的成语,有了直观的感受。“泾渭分明”的景,不但泾河渭河有,江、海结盟前,虽有过各自的战队。生命与灵魂融合到一起后,恁是谁,哪怕是水神,也分辨不出江水、海水的异同。
舟山岛,位于钱塘江口、杭州湾的东部。同时又是长江,甬江的入海口。来自陆地的大量泥沙流入海中。海水里便有了大量悬浮物质。这些悬浮物颗粒大,对绿光的吸收能力较弱,散射又强。所以在舟山群岛看海,大多时候都是浅蓝色或黄色,与文字中的大海不太一样。
海水,都是蓝的。看不到大海的蔚蓝,是因为我们的目光不够深远。唐人王之涣早在一千多年前便已经告诉我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道理。大海边由于自然条件恶劣,舟山的老建筑过去都是石头垒就,那有什么“楼”!所以看不到这里大海的蓝了。
现代科学技术,让海边矗立起无数高楼。仰视高楼,“手可摘星辰”好像不难。不同高度看大海,不一样的风采也就成了现实。海景房大行其道,便是这个道理吧。
人类从大海走到陆地,又在大海中撷取无尽的营养。《征程,从鱼到人的生命之旅》书中,用无数例证说明,人和鱼的亲缘关系。爱护和保护好海洋,是人类自我生存的必须!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祖国的海疆壮丽宽广。我爱海岸耸立的山峰,俯瞰着海面像哨兵一样!”这是中国海军最喜欢的一首歌,何尝不是所有中国人都应该深情传唱的一首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