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我从鄂南小城来到武汉,住在汉口古田片区罗家墩的军院。军院什么都好,就是出行不便,它深在解放大道以西,临近汉江,距离解放大道还有一段路,要外出,必须到解放大道上才有公交。而从军院到解放大道,除了步行,就只有坐从陈家墩到堤角的小巴,那是一种个体户开行的公共交通,车况差,发车不准点,而且飚起车来,恨不得像开飞机。

当时,我工作的单位在武昌解放路长江大桥下,天天得坐这趟小巴从军院到解放大道上的古田三路路口,再坐558到硚口路上的军工医院(现改称中山医院)站,再转4路电车到武昌桥头站,一个单程,不堵车,就得一个半小时以上。如果遇上堵车,那时间就没有个准。而且,那时的小巴、公汽、电车,一色都没有空调,夏天热得满车都是汗臭味,如遇上一有狐臭的,简直会让人窒息;而冬天,车内四处漏风,雪花时不时就飘了进来。那个跑车的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

忽然,有一天,解放大道宗关以西开始施工,那段时间,武汉的城市建设刚刚起步,工地众多。尤其是高高的水泥墩竖在路中间时,路就更窄,更挤,更难走。公汽就像是在大海的波浪里行驶,起起伏伏,颠颠簸簸,摇摇晃晃,报纸在手上晃来晃去,字也看不分明。市民意见大得很。先以为是修高架桥,后听说是修轻轨。轻轨为何物?原来是修在空中的铁路,只是铁轨比一般的铁路轨道轻,每米只50公斤,而得名。对此,我是充满着期待的。这是2000年的12月,武汉的轻轨一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可以说,从那天起,我每天都在关注着轻轨建设的进程,时常盘算着什么时候可以坐着轻轨去上班?

这以后,坐在公汽上,每每挤得人都快成相片时,我望着多起来的桥墩,心就舒坦了一半。那竖起来的桥墩,笔直、挺拔,威武而坚毅,我时常想着在上面奔跑的列车,那是一种怎样的风驰电掣?到了宝丰路后,轻轨的桥墩,便折向了京汉大道,看着那不在一条直线上的桥墩,我总有点担心,在空中转弯的列车,会不会泼出去?知道那真是一种杞人忧天,但仍然在脑际萦回。于是,也总想象着,列车在空中转弯时的那瞥惊鸿,会是怎样的一种骄若游龙的风姿?望梅止渴也好,臆想也罢,想象中,总有一种满满的幸福和渴望。

就在这样日复一日的想象和盼望中,2003年12月22日,1号线一期投入试运行,从宗关到黄浦,全程高架,共设10站,全长10.234公里。可以看见,一条游龙从解放大道向京汉大道蜿蜒伸展,纵贯汉口商业重镇,一展昔日风华。外观经典地铁蓝的列车在半空中,缓缓而行时,那一抹蓝色,像是云在轻轻飘荡;快速疾驶时,眼前则像是划过一道蓝色的闪电,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小时,引得无数市民观看。试运行结束后,终于,2004年7月28日,武汉地铁1号线进入观光试运营,只要购票就可去尝鲜,我当然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

那是个周末,晴空万里,也是武汉最热的一段时间。我们带着女儿在罗家墩上了从陈家墩到堤角的小巴,虽然是周末,但车厢里仍是人挤人,女儿说,周末也这多人。只是路程不远,就到了宗关。我们从人群中挤下车。老远就看见一座建筑上红色的,大大的“M”,那是武汉地铁的标志。这里就是宗关站,高架三层岛式站,地面是解放大道主干道,二层是车站站厅和换乘楼,三层是1号线岛式站台。将来还有地下三层岛式车站,是为了给将来的3号线与1号线换乘而设计的。进入建筑,沿着台阶上到第二层售票口,尝鲜的市民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好半天才轮到我。3元钱一张的“武汉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试运营纪念票”,我买了3张。检票进闸口,乘自动扶梯到了第三层,这里便是站台。站在站台上,很是开阔,十七中的塑胶跑道上的学子们清晰可辨;扬子江大厦外观典雅,显得鹤立鸡群。再看空中的铁轨,两股铁道分别在站台的两侧,笔直的向东西伸展,无限的向着远方,只是目前向西的的列车还没有开行。我们把头伸进铁轨看,其实除了铁轨,什么也没有。服务人员及时提醒我们,退到黄色的一米线外,注意安全。

正在我们叽叽喳喳不停议论时,不知谁说了一句:“车来了!”果然,只见从西向东,一抹蓝色的列车徐徐而来,前端呈流线型,车体两侧略鼓,车轮与铁轨的碰撞声轰隆轰隆,只是感觉没有火车那么强烈,也许这就是轻轨吧。列车停下后,列车门迅速开启。尝鲜的市民们蜂涌而上,争先恐后的抢位置,其实,车内宽敞,位置还是挺多的。但既然是观光,我和女儿都没有选择坐位,而是倚着栏杆,好看窗外的风景。

轻轨的门关了,列车启动,慢慢驶离宗关站。从窗户往外看,多是居民区的杂乱屋顶;再看远处街道上的人们,好像是微缩版。渐渐地,列车开始加速了,“咣当”声越来越响。一会儿,“太平洋站”到了,可此时,太平洋站还没开通,列车呼啸而过,下一站便是硚口路站,这一段,站距比较长,还是一个坡路。因为从这里要折向京汉大道,就有了一个S形,这里原是京汉铁路的旧线,也是我原先担心会泼出去的地方。右边可以看见清澈的汉江,像一泓清溪,趸船泊在岸边,运货的船在江中来来往往,还有一艘三层的客轮在江中,而且,连对岸的垂钓者都看得分明,只是列车飞速而过,那些景物也一掠而过。进入京汉大道后,轻轨就在狭窄的房子中间行驶,左边是房子,右边还是房子,仿佛连房子里的电视机正演着的节目都能看得清。我正看得如醉如痴时,列车的喇叭里,报出“硚口站”到了。随之,快速的列车减速,戛然停了下来,进站了。我一看,也就差不多几分钟。自硚口路站后,就进入了汉口的繁华商业区,商铺林立,路面越来越窄,轻轨就像行在狭谷里的长龙。崇仁路,这里曾经是老汉口的四大城门之一,而今有名闻遐迩的玉带茶肆;利济北路,有著名的武汉商场和武汉展览馆;友谊路,协和医院就在附近;循礼门,位于江汉路的北端,一眼就可以看见江汉路上的人头攒动,这里将来还是与二号线的换乘站;大智路,是汉口的老街区,可以看见绿树掩映中的红顶坡屋;三阳台站过后,就是一期的终点站黄浦路站。

车到黄浦路站后,轻轨的播音员让所有旅客下车,因为这里已是本次列车的终点。我们仨也随着客流走出车厢,下到二层售票点和通道。但我们没出站,因为本来我们就是来观光的。于是,我们仨,又从另一侧登上往宗关方向的站台,坐着轻轨回宗关了。这一趟往返只花了不到一小时。一路除了停靠站的30秒,无障无碍,畅通畅行,如果要是坐公汽,转车换车,从宗关到黄浦路,一个单程没有一个小时都不行。坐着轻轨,我们仨边看边议论,要是武汉的地铁成了网,那出行就方便了。

虽然1号线一期开通,并没有改变我上下班坐小巴乘公汽转电车的舟车劳顿之苦,但却让我看到了武汉交通变化的希望。而今,武汉地铁已有9条线开通,总营运里程339千米,线路长度居国内第5,中西部第1。

今天,由于单位已从解放路搬到了中北路,如果再从古田出发来上班,则可以从古田三路站坐轻轨到循礼门站转2号线再到洪山广场站转四号线到楚河汉街站下,时间在一小时左右,但却准点,风雨无阻,而且全程空调,舒服又舒适。

我是深切的感受到了武汉的“每天不一样”,尤其是交通,也深得交通便捷之利。我是越来越喜欢上了这座城市,也越来越融入了这座城市。(梅赞)

《中国基建报》20201130 04版 文化副刊

武汉交通规划图(让我爱上了武汉这座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