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1.1.1 “逻辑”的常见用法

(1)思维规律 。 “他的想法符合逻辑”

(2)客观规律。“事物发展有其自身逻辑”

(3)看问题的特殊方法或者视角。“这是强盗逻辑”

(4)一门研究推理的规律和方法的学问。“逻辑学”

例题:“水瓶座说话常常不合逻辑”属于逻辑含义的思维规律

在“说话,写文章要讲究逻辑”,属于思维规律

1.1.2什么是逻辑学?

逻辑学是研究推理有效性的学问,而所谓逻辑推理的有效性,指的是推理形式是否正确。推理有效性=推理形式

1.1.3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推理有效性

推理有效性指的是推理形式有效性

什么是推理形式的有效性

例:已知有三个未知数A、B、C,已知B≥C。

所以,如果A≤C,那么A≤B。✓推理形式有效性

所以,如果A>C,那么A>B X推理形式无效

1.1.3.2 什么是推理的形式有效性(选择或填空)

推理的形式有效指的是对于一个推理形式假设其前提是真的,则结论也一定是真的。(符合推理原则)

【多选】如果一个演绎的推理是无效(有效)的,那么()

A:推理形式错误 (正确) E:不符合(符合)推理规则

【填空】一个逻辑推理形式是有效的,指的是对一个推理形式,如果假设其前提是真的,那么其结论也一定是(真的)。

1.2 学习逻辑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逻辑的意义

1.为人们获得新知识建立合理、坚实的基础平台。

  1. 帮助人们提高推理能力。

3.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

4.有利于进行合乎理性的人际交流。

逻辑学的发源地主要有三个:古代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2.1概念概述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或者本质属性思维形式

概念是思维的起点,是组成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素。

2.1.1什么是概念

概念≠词语

1.并不是所有词语都表达概念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是表达概念的

◆虚词(助词、叹词等)只是表达情感语气的词语,并不表达概念

  1. 所有的概念都可以用词语来表达,而实际上有些概念并没有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它。如古代互联网,美国的太极,星空中的太阳 (古代没有互联网)
  2. 同一个概念可以使用不同的词来表达

如土豆和马铃薯、西红柿和番茄

4.同一个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一词多义

门槛:(1)门上的槛;(2)指一件事的难点或者困难

包袱:(1)用布包起来的包;(2)比喻某种负担

2.1.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任何概念都有两个基本的逻辑和特征即内涵外延

无脊椎动物”指的是体内没有脊椎的动物。(内涵)

种类很多,包括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蠕形动物,腔肠动物等。(外延)

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者本质属性的对象

普通逻辑学期末复习(普通逻辑1自考学习笔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