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惠东县高潭镇中洞村作为革命老区之一,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曦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奇
日前,“奋斗百年路·老区焕新颜——走进广东革命老区”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此行的第三站,惠州市惠东县高潭镇中洞村革命老区。在高潭这片红色热土,无数革命志士敢将热血沃中华。据当地史料记载,在历次革命战争中,高潭全区412户惨遭绝户,2800多人舍身成仁。
参观中洞改编纪念雕塑、百庆楼(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东江革命委员会、红二师师部旧址)、红军井等革命旧址,那段峥嵘岁月仿佛重现眼前。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今天的中洞村开启了乡村振兴新的篇章。
吃水不忘挖井人
来到中洞村,你一定会见到一口冒着清泉的水井,这就是红军井。“小小红军井,清清水两方。涓涓流不断,漾漾万年长。讲讲红故事,人人当自强。侪侪心向党,代代好儿郎。”这首朗朗上口的诗句描述的就是这口红军井。1927年10月,南昌起义军余部1200多人进入中洞村后,人口突然增加,生活用水严重不足。于是,红二师师长董朗便带领战士和中洞人民一起,挖了这口井。红军离开中洞后,当地群众饮水思源,为了纪念红军,将这口井取名为“红军井”,完好地保留,至今仍在使用。
红军井旁,村民戴木贵经营的一家“红军茶”店铺生意正旺。记者了解到,5年前,在外打工的他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机遇就返乡创业了。“随着村里越来越重视红色文旅产业的开发,现在我们的游客一天比一天多,最多的时候每天能有四五千人,客流大的时候一个月可以赚2万元。我希望我们能够守住这片土地,把红军茶祖祖辈辈传下去。” 戴木贵说。
高潭镇中洞村“95后”党委副书记江明坤也是返乡工作的一员。他告诉记者,高潭中洞革命老区常年对外免费开放,全年开放时间不少于300天。“近年来,根据惠州市委、市政府在高潭‘建成三个基地、办好十件实事’的部署要求,总共投入7个亿用于修复重建中洞革命旧址、景观改造、游客服务设施以及潮惠高速连接线建设等。作为红色旅游基地,中洞村还将通过结合酒店民宿、特色旅游产品,组织村民提质增效,打造精品红色旅游路线,擦亮红色旅游品牌。”
最早的“马克思街”“列宁街”
记者了解到,高潭镇是中国最早的区级苏维埃政府诞生地之一,素有“东江红都”之称,留下了众多的红色遗迹、革命旧址。近年来,随着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高潭镇红色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助推乡村振兴提速。昔日的“东江红都”如今正在打造一张“全域旅游胜地”的新名片。
来到高潭镇,一定要给您推荐两条红色文化街道——“马克思街”和“列宁街”。这两条街道是迄今为止,在中国革命史上唯一发现最早以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名字命名的街道,也是高潭区苏维埃政府的革命先辈们在中共党史上留下独一无二的“红色印记”。1927年11月11日,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当天,当地的新街和老街分别被命名为“马克思街”和“列宁街”,从此一直沿用至今,现在成为红色文化旅游网红打卡地。
高潭镇副镇长林海平表示,2017年,“马克思街”和“列宁街”进行了整体改造,曾经破败不堪的街道和墙体如今呈现出热闹繁华的全新面貌,街道两边是林立的店铺,售卖着当地物产、特色美食、革命纪念品等。比起改造以前,两条革命老街商户多了一半以上。
记者看到,如今的老街经过“穿衣戴帽”工程改造后,道路宽敞了,各式各样的商铺开门迎客,好不热闹。微风徐来,一面面五星红旗在街道上方迎风飘扬。
记者了解到,高潭镇还通过建设高潭东江干部学院、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潮惠高速连接线等,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路好走了、环境优化了,通过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高潭镇乡镇风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林海平表示,现在来高潭自驾游的游客络绎不绝,遇上节假日、黄金周的时候,一天游客最多能达到几千人,甚至需要出动交警协调交通,当地群众甚至感叹:“没想到连高潭都会塞车!”
当地红色讲解员李学玲也表示,现在道路变宽敞了,交通方便了,“改变真的非常大,从来没有想过这样子的一个小镇会有今天如此繁华的景象,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进行打卡。”
在这片红色热土上,高潭革命老区正在焕发新的生机。数据显示,去年到高潭学习和旅游人数达44.8万人次,比2016年增长5.4倍;高潭镇GDP达6.5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2万元,分别比2016年增长18.61%和102%。
编辑:正龙
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