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即民歌中之一种。梅州客家山歌是广东省梅州市境内用客家方言演唱的客家山歌,它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乡土生活气息浓郁。

梅州客家山歌几个版本(梅州曲韵之梅州客家山歌)(1)

·

据史料记载,唐代始有山歌之称,而梅州民间流传的歌仙"刘三妹的故事"也发生在唐代神龙年间,可知客家山歌之盛行,正是其时。客家山歌深受春秋末年成集的《诗经》中《十五国风》的影响,后随客家人的迁徙,受畲、瑶等土著人的歌谣的影响。 梅州客家山歌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传播繁。

梅州客家山歌几个版本(梅州曲韵之梅州客家山歌)(2)

·

梅州客家山歌于宋、明期间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传播繁衍,是中原文化与梅州土著文化融合的产物。它的歌词诗味很浓,类似竹枝词,有“国风”和“吴歌”的余韵。梅州客家山歌共有腔调近百种,音调高扬绵长,平稳流畅,起伏不大;音区较高,音域较窄;级进较多,跳进较少;节奏自由,节拍多样,常有多种节拍混合而歌。梅州客家山歌有数万首歌词流传于民间,内容包括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礼俗歌、情歌、其他生活歌和儿歌等,涵盖了梅州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以情歌的数量最多,内容最精彩,文学价值也最高。为弘扬客家文化,梅州每逢中秋举办山歌节,大打山歌擂台,非常热闹。

·

作为我国著名的民歌中独立的一支,它继承了《诗经》中《十五国风》的风格,世代相传,主要以"赋、比、兴"的传统手法,又常用双关、重叠等手法。客家山歌基本是四句七字体,每首山歌的第一、二、四句押韵;唱时往往触景生情,即席歌唱,随口而出,情深意切,曲调丰富,大致有山歌号子、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字山歌、五句板山歌等。旋律优美,几乎所有曲调中都有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因而使旋律高亢、嘹亮、抒情悠扬,回环曲折,委婉动听。

梅州客家山歌几个版本(梅州曲韵之梅州客家山歌)(3)

·

其腔调共有近百种,音调高扬绵长,平稳流畅,起伏不大;音区较高,音域较窄;级进较多,跳进较少;节奏自由,节拍多样,常有多种节拍混合而歌。

梅州客家山歌几个版本(梅州曲韵之梅州客家山歌)(4)

·

歌谣突显出客家人对爱情的炽热追求。

客家少女在口语中称作阿妹、细妹、老妹,不称姑娘。她们大胆、执着、勤劳、勇敢、富有卓见、温柔多情,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对爱情有热烈的追求。

梅州客家山歌几个版本(梅州曲韵之梅州客家山歌)(5)

·

歌谣反映了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梅州客家除少部分是上层阶层,大部分是贫苦农民、雇工和小手工业者。他们备受土豪劣绅的剥削欺压,官府横征暴敛,土匪骚扰,生活环境极其恶劣,几乎把生活逼上绝境。有许多山歌反映了苦难人民的心声,如:

正月里来是新年,做人阿妹不值钱。

爹娘家产涯无份,当作猪牛去卖钱。

梅州客家山歌几个版本(梅州曲韵之梅州客家山歌)(6)

·

歌谣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假丑恶的摒弃。

客家人向来崇尚礼仪,追求的是真善美,对假丑恶则深恶痛绝,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客家人追求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人动手丰衣足食的古训。即使是现在大家日子好了,家长们仍然经常教训孩子们不要大吃大喝,要勤劳俭朴。

梅州客家山歌几个版本(梅州曲韵之梅州客家山歌)(7)

·

歌谣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心声。

客家山歌作为一种民系文化,它并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的特点,它作为民间媒介的时尚广播,传递的是时代的心声。如:自南昌起义打响革命第一炮之后,中国革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革命星火燎原,传遍神州大地。

梅州客家山歌几个版本(梅州曲韵之梅州客家山歌)(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