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上篇

把时间倒回到四十一年前的1981年的初秋。上文说到土地如何承包,已经由全队社员达成共识,并签署了协议。

落实以大包干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第二步工作是组织健全丈量土地小组。队长提议应挑选有点文化有责任心,不假公济私的人参加。最后确定丈田小组有五人参加。队长、会计、大队干部一名、还有两名社员。本人也在其内,参与了丈田小组。

此时,生产队长宣佈了三项决定:第一项是从今年1月起至8月全体社员参加集体生产的工分参于早稻收入的经济核祘。自即日起,所有社员停工,不再安排生产劳动,再不记工分。第二项是丈田小组每天记工分,水稻田灌水安排1人,放牛安排2人,直到分田到户,每天给记工分。第三项,分田到户后,分到田块的二晚由承包户主自行管理,自行购肥购农药,二晚收上来的稻谷归户主所有。

紧接着,丈田小组着手准备丈量土地的工作。首先将全生产队水田旱地按等级分成三等。按地块地段,土地肥瘠不同,水流远近等自然条件,逐一清点登记编号。然后将1952年土改时的老田亩册找出来作为参考,但不作土地面积的依据。小组丈量出的面积,为土地面积的最后定数。经过两天的准备,丈量土地小组开始到本生产队田间开始丈量土地。

这是一项较为细致的工作,丈量小组常在一起碰头商量如何丈量好土地,如何计算面积。经商讨,以666.7平方米或六十平方丈为一亩。最后确定以米尺作为丈量单位,以666.7平方米为一亩。

土地丈量出的面积怎么祘?有以下几种办法:1.平方米换亩,加半左移三。如128平方米的计祘是:128 64=192,小数点左移三,等于0.192亩。

2.长x宽x0.0015=面积。例:200x150=30000平方米x0.0015=45亩。1平方米=0.0015亩。

耕地分成三等。一等田,邻近村子,土质好,水源充足,每亩定产,950斤(两季水稻)。二等田,距村子有一里许,水的资源稍差,也可种两季,定产每亩820斤。三等田,指梯田,又称望天田,靠天吃饭,可种一季,若雨水调匀可有点收成。常年用于种植棉花。三等田亩定产量340斤。

丈田小组的五名人员对工作认真负责,田先丈量一次,再重复量一次。并将丈量结果的面积和土改时老田亩册予以对照,若相差甚大,再复查然后作出确定数。丈量土地,历经四天,总算圆满结束。

1981年立秋十天后,全生产队农户代表,每户一人,聚集在生产队队屋里,讨论如何尽快将土地从速落实到户。

人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争论不休。最后决定以抓阄的方法来确定。先将土地按三个等级,把田块按顺序编号,以号依次类推。如1后为2,2后是3,所有农户每一等级需抓阄一次,共需抓阄三次。这是一种最古老的抓阄方法,很公平,所有农民都无可非议,全凭运气。丈田小组将号码写在方块纸上,然后由见证人一张张鉴定后,再搓成一个豆粒般的团子,投入一个竹筒之中。

抓纸团开始。这并未做任何规定,先后皆可。抓阄者每户一人,当筷子从竹筒中夹出一纸团时,便会急不可耐的打开纸团,看看编号是几号?抓到好的田块便会高兴得直喊,我抽中了某地块。要是手气不佳便会垂头丧气说祘我倒霉,我抽中了差的田块。手气好的开心在笑,手气差的,则在叫骂。虽然说土地分三等,但在同等级的土地中也有差别,甚而差别较大,怪不得有人喜,有人骂了。打开纸团的同时,将抓阄人及号码交由丈田小组登记。

丈田小组五人皆自动退后抓纸团,我是倒数第三名抓阄者。当我从竹筒中分别夹出三个纸团时,一等田为上,二等田属下,三等田属中的状态。

抓阄之后,丈田小组人员冒着高温到田间依据抓阄号码将田块逐一落实到户。足足忙乎了三天才算结束。

大集体的僵化模式划上了句号。随着“一大二公”集体化的结束,以家庭为单位承包土地的联产责任制也开始了新生的历程。世事难料,果真的分田到户。真乃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岁月流逝之快,自1981年落实承包制,到今日执笔写下这段文字,已经走过了41年。

大包干的承包责任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到84年,已出现了卖粮难。

1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往轶事二十九)(1)

1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往轶事二十九)(2)

1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往轶事二十九)(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