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到攀枝花度假时,专程去参观了“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对“三线建设”这段历史的认知有所增强,联想到父辈的经历和自己的成长,有了一些感触,提笔留存。

永远怀念父辈的艰辛(父辈的记忆难忘的)(1)

(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正门)

20世纪60年代,在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攻势的背景下,党中央做出了进行“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自1964年起,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工程浩大的三线建设历经三个五年计划,投入资金2052亿元,占同期全国基建总投资的39%,投入人力高峰时达400多万,安排了1100个建设项目,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建设了45个工业产品重大科研、生产基地,形成了包括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机械、核能、航空、航天、兵工、电子、船舶工业等门类比较齐全的战略后方基地。

永远怀念父辈的艰辛(父辈的记忆难忘的)(2)

(博物馆内)

三线建设决策之快,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投入之多,动员之广,行动之快,职工积极性之高,都是空前的,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略部署,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项战略举措,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

永远怀念父辈的艰辛(父辈的记忆难忘的)(3)

(博物馆内)

攀枝花、六盘水、十堰、德阳等一大批新兴工业城市,在荒原山沟里拔地而起,成都、重庆、西安、兰州、贵阳、安顺、遵义等一大批古老的城镇,在注入工业化能量后,拉近了与东部发达工业城市的差距。三线建设还为新世纪的重大国家战略西部大开发奠定了深厚的工业基础,留下了物质遗产,至今仍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推行"一带一路"的基础,可以说,三线建设就是西部大开发的"前奏曲"。

永远怀念父辈的艰辛(父辈的记忆难忘的)(4)

(博物馆内)

1965年,为开发当地的铁矿资源,位于四川西南边陲、雅砻江与金沙江汇合处的攀枝花市正式组建,这座新兴的钢铁工业城市在三线建设中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在同纬度地区中独具南亚热带风光的城市,到处生长着高大挺拔的攀枝花树(木棉花树),攀枝花市因此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可谓“城是一枝花,花是一座城”。

永远怀念父辈的艰辛(父辈的记忆难忘的)(5)

(博物馆内)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展陈最全、影响力最广泛的三线建设主题博物馆,全面展示了全国13个省区三线建设的历史面貌,由全国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党中央的决策发动、十三省区三线建设的展开情况、三线建设推动发展的中西部城市和重点项目、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攀枝花的开发建设、三线建设的调整改造和成就、三线建设的精神传承等七大部分组成,已收集了各类三线建设文物1万余件(套),图片2万余张,口述历史视频120人,8000多分钟,收集了其他三线建设时期视频资料3000多分钟。博物馆的建成,既反映了三线建设历史的全貌,宣传纪念了三线建设的巨大成就,又弘扬了三线建设的伟大精神,更充分展示了攀枝花形象,成为了攀枝花最亮丽的一张文化名片。

永远怀念父辈的艰辛(父辈的记忆难忘的)(6)

(博物馆内)

参观过程中,标记在展厅墙面上的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十六字“三线精神”尤其让我记忆深刻,那一张张珍贵发黄的照片,一件件陈旧褪色的展品,一幅幅有力的标语,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据,都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永远怀念父辈的艰辛(父辈的记忆难忘的)(7)

(博物馆内)

“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当年,国家一声令下,百万热血青年怀揣着满腔激情,整装出发,抛家舍业,背井离乡,从全国各地汇聚到了偏远的大山深处,不毛之地,以大无畏的豪情壮志投身到火热的建设中,奉献了青春甚至生命,是他们这一代人的汗水和热血,为今天国家强大的综合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荣辱血肉相连,每一个人的血脉中都植根着浓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成为时代最为自然和朴素的情感,面对他们,深深的敬仰瞬间涌出,强烈的共鸣激荡心间。

永远怀念父辈的艰辛(父辈的记忆难忘的)(8)

(博物馆内)

在展厅里,关于“成昆铁路修筑大会战”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注意。成昆铁路是三线建设中的重点工程,为了实现四川攀枝花钢铁基地、贵州六盘水煤炭基地和成昆铁路“两点一线,钟摆式运行”的战略意图,毛泽东、党中央下达了“1970年7.1前,攀枝花出铁,成昆线通车”的命令,数十万筑路军民,在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的地质大断裂带,进行了殊死搏斗。

永远怀念父辈的艰辛(父辈的记忆难忘的)(9)

(博物馆内)

一想到82岁的老爸,他老人家当年在铁道部门工作时,曾参与了成昆铁路的建设,是三线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心中竟有了些莫名的自豪,往日的记忆在脑海中一幕幕浮现。1963年,24岁的老爸在铁道部门工作时,响应国家的号召打起背包离开家乡,从此风餐露宿辗转四川、广西、贵州、湖南等地的大山深处,参与轰轰烈烈的铁路建设大会战,直到1976年才调回家乡工作。十几年的时间,老爸老妈一直两地分居,老妈一个人支撑家庭,辛苦地照顾我们两姐妹,就连我出生的时候,老爸也没能回家,所以在我七、八岁之前的记忆中,几乎没有父亲的概念。

永远怀念父辈的艰辛(父辈的记忆难忘的)(10)

(博物馆内)

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时,有一天放学后,我一个人趴在家门口的小课桌上做作业,突然听到有人叫我,我转头一看,一个瘦瘦高高的男人,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站在我的身后,一边看着我微笑,一边喊我的小名,我脑袋一下子发懵,眼前的这个人如此陌生,但又像似曾相识,猛然间,我的直觉告诉了我,他应该就是我的父亲,但从小到大的记忆中,和父亲相处的印象几乎为零,“爸爸”两个字我怎么也叫不出口。

永远怀念父辈的艰辛(父辈的记忆难忘的)(11)

(博物馆内)

于是我立刻放下作业,丢下他不管,撒腿就跑,飞快地跑到了老妈的单位,气喘吁吁地找到正在上班的老妈,老妈看我着急忙慌的模样,紧张地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我结结巴巴地说到:“回、回来了!回来了!”老妈满脸疑惑地问我:“哪个回来了?”我话到嘴边,满脸通红,却仍然说不出“爸爸”两个字:“你快回去嘛,你自己回去看就晓得了嘛!”老妈看我着急的样子,立马放下手中的工作,牵着我的手,快步回到家里,一见到还守着行李等在门口的老爸,顿时明白是怎么回事,哑然一笑,转过头奚落我:“瓜娃娃,他是你爸爸呀?你认不倒了吗,你咋不喊喃?”我傻呆呆地站在那里,不敢正视老爸的眼睛,更不知该怎么开口,委屈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转,当时那五味杂陈的心情至今还刻骨铭心。

永远怀念父辈的艰辛(父辈的记忆难忘的)(12)

(博物馆内)

从那天以后,老爸正式从铁路部门调离,回到家工作,和我们长期在一起生活,全家人终于得以团聚。在我性格形成最重要的阶段,父女角色的相互缺位留下了终身遗憾,使得天生敏感的我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一直对老爸不理解,甚至带有埋怨,加之他天生又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在我们相处的模式中,始终互相缺乏足够的温情和柔软,生硬而刻板,仿佛一直都在磨合之中,无法找到最自然的那个点。

永远怀念父辈的艰辛(父辈的记忆难忘的)(13)

(博物馆内)

直到老爸渐渐老去,我也已过了半百之年,有了足够的人生阅历,有了豁达的心胸气度,经常主动和老爸聊天交流后,才渐渐走进了父亲的人生和情感的世界,郁结的心绪才逐渐得以释怀,父女的感情才不断融洽。我终于理解,那个年代父辈们的命运安排都是被时代所推动,他们的人生选择时,不可能兼顾到儿女情长,为了国家的利益,牺牲和放弃个人利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有很多人和我都有着同样的感受,比如老公,他的父亲和母亲也有着同样的经历。

永远怀念父辈的艰辛(父辈的记忆难忘的)(14)

(博物馆内)

两位老人家生前不仅直接参与了三线建设,更因为三线建设而改变了一生的命运。公公婆婆当年原本同在四川省水利厅工作,以现在的眼光看,前途光明,但1965年,因三线建设的需要,夫妻二人一同被组织派往西昌参与当地的水电建设,从此,他们放弃了在省会成都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扎根大凉山,白手起家,艰苦创业,还在那里生儿育女,坚守一生,为当地的水电建设默默奉献了自己的一辈子,始终无怨无悔。可见舍小家,顾大家,对于他们那一代人而言,绝不是标榜自己的口号和冲动,而是亲力亲为的行动,实实在在的付出,不得不让人佩服。

永远怀念父辈的艰辛(父辈的记忆难忘的)(15)

(博物馆内)

今天,当我们穿越时空再次去认识“三线建设”,去读懂这段恢弘的历史,读懂我们的父辈,仿佛对那个火热的年代和他们的选择越发清晰和明白。是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个人的前途命运、理想信念、爱恨情仇和国家同步、与时代合拍,能够参与历史,见证历史,人生被点燃不一样的光环,生命被赋予不一样的意义,一切付出都值得画上圆满的句号。

永远怀念父辈的艰辛(父辈的记忆难忘的)(16)

(博物馆内)

审视今天,在这个生活富足和快速变化的时代,精神的丰盈和前行的力量更加弥足珍贵,何其有幸,作为他们的下一代,我们除了对父辈满怀敬意,更应该以他们为傲,珍惜眼前美好生活,走好未来人生道路。

永远怀念父辈的艰辛(父辈的记忆难忘的)(17)

(博物馆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