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伦明(1878——1944),字哲如,一作哲儒、喆儒、节予,是东莞望牛墩人。是近代著名的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大学教授、通学斋主,是中华传统文化优秀传承者。

光绪二十七年(1901),伦明23岁,中广东乡试第九十名辛丑举人。

1902年京师大学堂首次招生,伦明以举人身份参加考试,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师范馆录取,学习时长五年。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伦明毕业,成绩为“优等”,授举人衔,分发广西候补知县。但他并未就任,而是返回广州从事教育工作。此后,伦明辗转两广、北京、河南等地,以续修《四库全书》为志业,曾先后就任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民国学院等院校教授,浔郡(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中学堂校长等职。

02

桂平市浔州高中创办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时称浔郡中学堂,1913年更名为浔州中学。

浔溪中学是不是南浔中学(伦明与浔州中学)(1)

浔郡中学堂(现广西桂平县浔州高中)门楼牌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农历甲辰年),浔州知府张祖祺倡办浔郡中学堂,由原浔阳书院山长陆尔奎负责具体筹办工作。

浔郡中学堂先于城厢西门街浔阳书院(今桂平市委址)设预备科,招生两班。

同年,继任知府彭言孝召集府属桂平、贵县、平南、武宣四县知县及士绅代表商议,根据各县粮赋收入多寡,将建校经费分摊各县负担。选定下北门原浔州副将署(今桂平一中址)为校址,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农历乙巳年)动工,翌年(1906年)二月竣工,由贵县人陈璚题写“浔郡中学堂”校名,刻石嵌于红楼大门墙上。

当时的浔郡中学堂向府属四县招正班生2班96人,桂平县占额14人。同时,聘举人程大璋为监督(校长)。

这就是浔州高中的前身。

这个时期,朝廷正在全国推行“废科举,兴新学”等新政,于是,浔郡中学堂开启浔州府新学之先河。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浔郡中学堂有学生127人,是当时广西最多学生的四所中学之一。

03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伦明辗转广西履职,初居桂林,后居浔州(今桂平),任浔郡中学堂校长,直至1913年回广东创办《广东平报》。

04

伦明为世人所知,一为其身份,二为其诗歌,三为其学术。

伦明有“双举人”、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大学教授、通学斋主、中华传统文化优秀传承者等诸多令人景仰的身份。

浔溪中学是不是南浔中学(伦明与浔州中学)(2)

光绪二十七年(1901),伦明23岁,中广东乡试第九十名辛丑举人。1902年京师大学堂首次招生,伦明以举人身份参加考试,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师范馆录取。光绪三十三年(1907),伦明毕业,成绩为“优等”,授举人衔,分发广西候补知县。因此,有“双料举人”之美誉(当时的人称学堂为洋学堂,京师大学堂出身的人称为“洋举人”,与科举出身者有清浊之别)。

浔溪中学是不是南浔中学(伦明与浔州中学)(3)

05

伦氏一族,还有东莞“望溪五鱼”的美称。

伦氏一个家族,子侄这一辈出了五个名人,即伦常的长子伦迈、次子伦明、三子伦叙、四子伦绰和侄子伦鉴五人。

伦明的父亲伦常(1834-1889),是咸丰十一年(1861)辛酉科乡试举人,同治十年(1871)选授陕西知县,后因照顾年迈母亲就近呈改福建,母亲病逝后又改职江西,任崇仁县令(1887-1889)。

长子伦迈,字静如,是宣统元年最后一科优贡;次子伦明,字哲如,光绪辛丑恩科补行庚子科举人,有“双举人”的身份,京师大学堂师范科毕业;三子伦叙,字达如,光绪癸卯恩科顺天中士,京师大学堂文科毕业;四子伦绰,字绰如,监生,京师大学堂法科毕业;侄子伦鉴,字淡如,京师大学堂农科毕业。

因为望牛墩有一条望溪河,而伦常的四个儿子和侄子的字中都有一个“如”字,粤语中,“如”发音“鱼”,所以在东莞有“望溪五鱼”的美称。

“望溪五鱼”中除伦迈外,其余四人先后就读于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并在毕业后投身于教育事业。

06

伦常四子中,以伦明的成就最高。

伦明的学术成就主要在诗歌创作和文献学领域。

浔溪中学是不是南浔中学(伦明与浔州中学)(4)

伦明少年持志,终生嗜书。他从入试、求学、为官、任教,藏书一直是他生活的重心。

伦明著有《续书楼读书记》、《王渔洋著述考》、《续书楼藏书记》、《建文逊国考疑》、《丁卯五言诗》、《目录学讲义》、《版本源流》、《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等,向为学术界所推重。

浔溪中学是不是南浔中学(伦明与浔州中学)(5)

伦明一生以续修《四库全书》为志业,他的藏书楼取名“续书楼”,其意即在于此。

伦明在京师大学堂念书期间,凡是过眼《四库全书》未收之书便抄录,期待有一天能补齐缺失。伦明后来甚至辞去北大教席,奔走呼吁,率先撰稿,只为续修《四库全书》。

伦明在《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撰稿总量中占二十分之一,为撰稿最多者。从1928年至1945年间,伦明撰写的四库续修提要计有1900余篇,分别涉及经,史,集三部,尤以经史两部为多。

伦明的《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综述历代藏书家之渊源、递嬗及流变,更是藏书人必读之作。

07

伦明藏书为公的思想、矢志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念兹在兹的历史文献价值观,凸显了莞籍知识分子深厚而坚定的爱国情结。

浔溪中学是不是南浔中学(伦明与浔州中学)(6)

伦明让“藏”与“书”的境界达到了最完美的结合。

伦明以一人绵薄之力,令众多后人受益无穷。

自伦明之后,莞人难再现矣,就算今人也遥不可及了!

斯人远矣,而书香犹存!

余论

桂平市浔州高中创办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其前身为浔郡中学堂,1913年更名为浔州中学。

而伦明大约是在1911年至1913年之间,任浔郡中学堂校长。浔郡中学堂更名为浔州中学也就是伦明1913年回广东创办《广东平报》之后的事。

浔溪中学是不是南浔中学(伦明与浔州中学)(7)

伦明与浔郡中学堂的渊源,搜索当下所有的资料,只有以下一段记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伦明辗转广西履职,初居桂林,后居浔州(今桂平),任浔郡中学堂校长,直至1913年回广东创办《广东平报》。”

而浔郡中学堂的旧貌亦已不复得见,只余一张门楼的照片,陈璚手书之“浔郡中学堂”牌匾文字犹可辨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