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被誉为“战国四公子”。
在那个战乱四起、诸侯混战的纷争年代,他们凭借过人的才华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威慑四方,也为自己效力的国家赢得了或长或短的安定。
纵观他们的人生,总让人联想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这句古语,一个“谦”字,更是彰显了他们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01
向下属谦虚:保护自己的法宝。
孟尝君的门客有三千多人,门客趋之若鹜,孟尝君的谦虚品质功不可没。
孟尝君并不对门客的身份、地位做要求,甚至一些逃跑犯罪的人,也可以做他的门客。他与门客吃同样的饭菜,宁可舍弃家业也要为门客提供丰厚的待遇,让天下贤士心向往之。
在他的门下,有不为人待见的鸡鸣狗盗之辈,也有为他安排“狡兔三窟”、留下人生退路的冯谖,靠着方方面面“人才”的支持,孟尝君屡屡“死里逃生”。
满招损,谦受益。孟尝君正是靠着谦虚的品质,吸引了众多门客的到来,也因为谦虚地对待每个人,才让自己得到了他们的“反哺”。
尤其是“鸡鸣狗盗”的故事,长久以来都在警醒着人们:谦虚地对待所有人,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就是一种福报。
生活中,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傲慢无礼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他们无由来地趾高气昂,随意对他人甩脸色,动辄还言语攻击,以显示自己的“高人一等”。
殊不知,越是标榜自己的人,越是输得一塌涂地。
一个谦虚的人,总给人以春风拂面的温柔与惬意,因为他总是让自己低到尘埃里,并由此创造出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让他人得以舒展身心、展露身手。而作为回报,就是尽其所能,还这个谦虚的人,同样的快乐和自由。
02
向高人谦恭:赢得尊重的美德。
据史书记载,魏国的信陵君为人仁爱宽厚,最多的时候,门下也曾有三千多门客。
他对于门客是谦恭有礼,丝毫不亚于孟尝君,甚至略胜一筹。
有一次,信陵君想去拜访七十岁高龄的隐士侯嬴,准备了厚礼,亲自上门,结果人家碍于面子,就是不接受。
为了体现对这位“穷且益坚”的隐士的尊重,信陵君便回到家中大摆酒席,等到大家都入座了,他留下两个上席的位置,就跟随马车亲自去接侯嬴。
这一次,侯嬴没有拒绝,他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帽,大大方方地上车、入席,与众人欢饮。并且在散席之后,还让信陵君送他去街市见一位朋友。
面对侯嬴的故意刁难,信陵君始终谦恭有礼,侯嬴也就此心悦诚服,成为了信陵君的上客。并在后来,帮助信陵君窃符救赵,成就了信陵君的美名。
荀子曾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意思是说,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得有一种谦恭的态度,面对那些强于自己的人、高于自己的人、远胜于自己的人,不是自卑地躲开,或是满不在乎地嘲讽讥笑、说风凉话,而是懂得“让自己低到尘埃里”,让对方感受到真诚和敬意,如此,才能赢得他们的信赖和支持。
03
向权势谦卑:跌落人生谷底的生存秘籍。
春申君黄歇是楚国的大臣,他口才出众,曾在出使秦国时,说服秦王放弃联合赵国魏国攻打楚国的计划,转而与楚国结成联盟,这就是令春申君一战成名的“一纸退秦兵”。
为了维系这个盟约,楚王又派他与太子到秦国做人质。黄歇与秦国相国应侯关系处得很好,当楚王病重时,黄歇就动员应侯帮忙,让楚太子赶回楚国,以便继任王位,而他自己则留下来承受罪责。
在黄歇的安排下,楚太子扮成车夫逃离了秦国。秦王大怒,要处死黄歇。应侯已经提前被黄歇的计划折服,就积极向秦王进言,与其“愤而杀之,不如留而用之。”秦王被说动了,黄歇也得救了。
这一机智果敢的决策,让楚太子得以继任楚王,黄歇也备受重用。
从春申君一纸退秦兵、抵命送太子归国这段经历来看,他无疑是极其谦卑的。面对国与国的博弈,君主帝位的争夺,黄歇如同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便是性命之忧。
但他能够“撼动”秦王,让楚王和楚太子对自己言听计从,除了过人的智慧,就是他的谦卑品格,为了忠诚于自己的国家和所侍奉的人,他甘愿舍弃性命。
说到底,谦卑就是极度的忠诚,忠诚于自己的内心,忠诚于自己的信仰。由此,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让与之打交道的人不得不“倾囊相助”。
04
结束语:
从战国四公子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越是高贵的人,越是谦卑有礼,谦逊和蔼。他们深知自己的成就,离不开众人的帮助,而唯有态度谦和,才能让这种局面得以维系。
一个敢于自谦的人,是需要极大勇气和能力的,承认自己的不足,并不折不扣地加以改进和完善,或者隐忍不发,直至迎来转机。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善于等待、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善于拿捏住自己维系各种关系的尺度,这份淡定、豁达和自如,都源于他们坚守了“谦”字,守住了底线。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