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道家说,忍耐是远离灾祸的法宝。而集儒家的深邃和道家的机敏于一身的曾国藩则认为:面对命运,忍耐似乎是走向成功的唯一法门。
东汉末年的三国:曹魏、蜀汉、孙吴,战火纷飞,豪杰四起,无数英雄叱咤风云,文有诸葛亮、司马懿、郭嘉、贾诩等,武有吕布、关羽、赵云、典韦等。而这些值得我们称赞的英雄,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大多都靠着一个“忍”字求得生存、谋得霸业。
司马懿:最成功的忍者
在《三国》中司马懿被评为“忍者之王”。司马懿,是辅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视为不安于人臣的隐患,晚年又被曹临终托孤,委以重任。
他“隐忍”五十年来证明自己是个忠臣,最后却到七十多岁才执掌大权,重演了曹家篡汉的一幕。
读遍《三国》,我们折服于司马懿。
他集诸葛亮的经天纬地之才、曹操的雄霸天下之志、周瑜的不死不休、王朗的厚颜无耻、鲁肃的大智若愚等于一身,真正的王霸之术集大成者,是《三国》中唯一的一个最成功的人物。
曹操:最霸气的忍者
《三国》中曹操给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是暴戾、多疑。
其实曹操能够成为三国最大的强者,除了他的超强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还因为他具有忍耐之心和爱才之心。
《三国演义》中祢衡骂曹操,骂得曹操一佛升天,二佛出世,但曹操冷静地容忍了祢衡的放肆,把他安全“送”到荆州刘表那里。
袁绍进攻曹操时,陈琳曾帮袁绍写了三篇檄文,骂到曹操祖宗三代。
后来,陈琳落到曹操的手里,曹操不但不杀他,还委以重任。
正是曹操具有大家风范的忍耐之心,他的周围才始终围绕着一群高素质的文臣武将,成为三国最大的强者。
孙权:最睿智的忍者
《三国志》这样评价他:“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他少年大志,十五岁临危受命, 稳固江东、 龙图霸业、纵横捭阖、 以赤壁大战、 三分天下,又智胜关羽,谋夺荆州、彝陵之战、力挽狂澜。
一个文弱的少年,凭着一隅江东,能三分天下,靠的就是一个“忍”,赢得赤壁之战后,孙权已赚得钵满盆满,三国局势已见雏形。
但此时刘备崛起,为了牵制刘备,孙权却弯下了腰,屈膝奉承曹操。
220年,曹操已死,孙权已夺得荆州,在曹魏实力已经下降的情况下,孙权还是为了保全吴地,牵制刘备。
在东吴百姓都掩面觉得丢人的情况下,孙权依然拉下老脸,继续向曹丕称臣。
一直到229年,孙权才正式登基,迁都建业。孙权也成为三国时代在位最久、最长寿的帝王,这才是真正笑到最后的睿智忍者。
刘备:最心机的忍者
在三国未定时,最没实力、最没背景的刘备就凭着一顶“汉室宗亲”的破帽子,和关羽、张飞、诸葛亮,一路跌跌撞撞而三分天下,不得不让人佩服。
个人认为刘备成功的最大原因在于他的性格,和他的“心机”。刘备最大的特点,是隐忍,是忍常人所不能忍,心怀汉室,志在天下。
但这一切在没有实力去逐鹿中原的时候,他只能隐藏起来,一副老好人的形象,重人才,重情义,爱护属下,深得人心。
刘备投靠过刘焉、卢植、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到处寄人篱下,忍辱负重。
刘备在去江东提亲时,明知是骗局,在到处遭遇埋伏的情况下,却不动声色,隐忍大度处之,最终还抱得美人归。
汉献帝:最辛酸的忍者
汉献帝是《三国》中最无奈、最辛酸的忍者。
他为了保存奄奄一息的汉室,足足忍了三十六年。
忍了何进,忍了董卓,忍了曹操,失了贵妃和丈人,也失了皇后和国舅,最后还是被曹丕逼死,可以说汉献帝是最辛酸的忍者。
贾诩:最善终的忍者
贾诩,曹魏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也是曹魏的开国功臣。
是曹操最信任的谋士,贾诩算无遗策,却在官渡之战前夕,随张绣投奔曹操后,再也不主动出谋划策,不是曹操自己来问他,或者曹操手底下的谋士们都说完之后贾诩是不会多说一句话。
凡事隐忍低调,每日关门自守,不结交其他官员,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当时天下谈论智谋之士时都十分推崇他,如此人才能够把自己的智慧隐忍到如此地步,非贾诩莫能找出第二个。
他辅佐曹操、支持曹丕、位列三公,77岁高龄寿终,谥肃侯,长子贾穆继嗣。
多年后,贾诩还与王朗、曹真、辛毗配享魏文帝庙。可以说是最得善终的忍者。
易中天评价贾诩说:“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的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