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在北京四惠的工作室里看到有关安徽巢湖洪水的电视新闻后,宁原站起来走到了操作台前他在黑板上写着脑海中出现的“idea”,利用模型讲解预防洪水的知识和落水的自救,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科普知识大全讲解?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科普知识大全讲解(北京科普达人)

科普知识大全讲解

7月24日,在北京四惠的工作室里看到有关安徽巢湖洪水的电视新闻后,宁原站起来走到了操作台前。他在黑板上写着脑海中出现的“idea”,利用模型讲解预防洪水的知识和落水的自救。

今年2月至今,宁原从电视科普节目中的出镜实验员,变成了自制科普短视频达人,他通过手工制作模型,解答着生活中的“十万个为什么”。“蚊子为什么叮你?”“脱发咋办?”“柳絮如何生长?” ……这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就是宁原的科普内容。

宁原要让抽象的科学“接地气”,“既能让小学生看懂,也能让成年人感到有趣,这才是成功的科普视频。 ”

宁原正在查阅相关资料。新京报记者 郑新恰 摄

模型将科普和生活紧密相连

落水后应该如何自救?遇到洪水第一件事情要做什么?7月24日,看到安徽巢湖遭遇洪水的新闻后,宁原这两天的生活就是做模型和脚本,录制关于洪水和落水自救的视频。“人永远不知道意外哪天会来,掌握应急急救方法很必要。”宁原希望通过他所做的视频,“让更多人知道科普和生活密切相关”。

说起做视频,要从今年2月份讲起。疫情期间,正在家中休息的宁原被一辆开进小区的急救车吵醒。“小区中有人传染了新冠”,瞬间“引爆”了小区居民群,甚至有居民想“出逃”。宁原通过窗户,发现停着的并非负压救护车,便在群里发了一句“不是负压救护车,不会运送新冠病人”。群内的讨论瞬间从“如何出逃”变成了“什么是负压救护车”。

负压救护车,即利用技术手段,使车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空气在流动的过程中,只能从车外流向车内,负压还能将车内的空气进行无害处理之后排出,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医患之间的交叉感染概率。

宁原想到,可以做一个短视频,解释负压救护车如何隔离病毒。想到就做,当晚,他开始制作模型。几天后,一个等比例压缩的“负压救护车”制作成功。车内的插电孔、隔离担架都栩栩如生地被还原。不仅如此,他还单独制作了车顶内部的负压系统,解释了隔离病毒的原理。

宁原在工作室内进行策划和制作模型以及录制。新京报记者 郑新恰 摄

宁原在短视频平台上给自己取名为“@模型师老原儿”,发布了这段利用模型讲解负压救护车工作原理的视频。第一段视频收到不错的反馈,让宁原决定将科普视频做下去。于是,他在四惠附近租下了一间工作室,在里面制作模型、拍摄视频。截至目前,他发布的34段视频中,有疫期的救护隔离原理,新闻里山火卷土重来的原因,被蚊子叮的包会越挠越大……都是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却一知半解的问题。

宁原说,他做科普短视频的思路就是和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大家都会有的疑惑,利用“谁都看得懂”的模型,由浅入深地讲解科学原理。“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更多人用科学知识助力日常生活。脱离生活的科学知识,很难被大众接受,也无法体现科普的真正价值。”

宁原在工作室内进行策划和制作模型以及录制。新京报记者 郑新恰 摄

低龄儿童能懂才是真正的科普

宁原的工作室内,摆着各种各样由他制作的模型。其中有放大1000倍、5000倍的“头发”,有1米多长的“螃蟹”、半米多长的“小龙虾”,还有被蚊子叮过的皮肤下面的“毛细血管”。

为配合每一期视频的内容,宁原都会亲手制作一个或多个模型,辅助讲解科学原理。宁原大学时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视觉广告学专业,擅长制作模型。从定选题到视频制作完毕,大约需要2周时间。而每个模型制作至少花费3天时间,复杂的甚至需要一周。

模型使用的材料,宁原大多选择网购,还有一些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废拖鞋的鞋底用来做蟑螂模型翅膀的支撑;路边的废弃广告板做沙盘山体填充;骨折患者糊过的石膏布制作模型山体的外衣;废弃的齿轮玩具被用于表达地震带上的地壳运动。

宁原制作模型的工具。新京报记者 郑新恰 摄

“观众隔着屏幕,需要更精美逼真的模型,才能让他们有看下去的欲望。”他要求自己制作的科普视频必须“有趣、易懂”。他认为,如果三四年级的孩子一遍就能看懂、理解,才是合格的科普视频。“科普视频做得过于高深、晦涩,不仅达不到科普效果,也失去了科普意义。”

相较于传统的科学讲解,宁原更喜欢“用实物,给镜头,让观众清晰地感知细节”。这些经验源于他曾从事的电视节目制作。“10年的工作里,我接触了很多观众,他们更喜欢看有意义并且有趣的内容。”此外,工作中积累的很多国内外顶尖专家资源,也为宁原制作视频提供了支持。

除了请教专家,宁原也会看书、查资料、做实验,确保视频内容的正确性。为了展示“双叉犀金龟如何把猎物挑飞”,宁原从海外买回超高清昆虫科普视频,用超高倍速放慢研究双叉犀金龟(又名独角仙,雄性成虫的头部长有一支两边对称、双分叉的巨型犄角)的动作,又从网上买回同属种的昆虫标本进行研究。

宁原在工作室内进行策划。新京报记者 郑新恰 摄

做视频不为赚钱,曾给广告商挑刺

在短视频平台里,宁原总是戴着一副大眼球道具眼镜入场,遮住半张脸,让观众无法看到他真正的样子。一些粉丝留言问他“为什么不露脸”?宁原都笑而不答。“我本人做科普视频,不是为了赚钱、出名。露不露脸和科普没关系。”他说,他和爱人积累下来了一些钱,辞职后也接商业广告的拍摄,资金还算充足。

从2月份至今,在科普视频制作方面,宁原已经投入三四十万元。除去商业拍摄,宁原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制作科普视频,几乎没有休息。他自嘲说,“花钱不是关键,要说最惨重的代价,是我发量的减少,头顶黑色势力越来越薄弱。”好在,宁原的妻子负责拍摄、剪辑和后期,为他分担了不少工作。

宁原说,制作科普短视频是他的事业,绝不是玩票。新京报记者 郑新恰 摄

每段视频播出后,宁原都会非常关注网友留言,“我很在意观看人的反馈。”一次,一名粉丝私信宁原,说在地理考试中有一道关于“山火”的题目,她立刻想到曾看到的视频,很轻松就写出了答案。这让宁原很有成就感,“感觉特开心。”当天,他背着手打着响指,在工作室里溜达了好几圈。

在“蚊子为什么叮你?”的视频火了之后,有几家电蚊香厂找到了宁原,提出在视频中植入广告的想法。“我第一反应是看他们的产品成分和效果。”仔细研究了三天,宁原拒绝了厂家的要求,“产品成分中有些对孕妇和孩子有害,厂家却说无害,我觉得和广告内容不相符。”

宁原说,制作科普短视频是他的事业,绝不是玩票,“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大家体会到,知识扩充和学习对每个人都有意义。”

新京报记者 张静雅 编辑 白馗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