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内求与向外求

都说人的成长分为两种,向内求和向外求。向内求就是指向内看自己,遵循自己的心意,按照自己的信仰生活,不因外力而改变。向内求是向自己的内心去寻求自己想要的;向外求是自己想被大众认可,迎合群体价值观。

真正成大事的都是向内求。向内求,没有求不到的;向外求,求而不得。内在丰盛,外在富足;内在清晰,外在力量。所以,王安石在《礼乐论》中说,圣人内求,世人外求。内求者乐得其性,外求者乐得其欲。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说,向外看的人,梦着;向内看的人,醒着。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也曾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心态好的人并不是向外求,而是懂得向内求。向内求的人懂得运用潜意识的力量,懂得知行合一,懂得但问耕耘,不问收获。

向内求有求必应向外求所求皆苦(向内求与向外求)(1)

二、向内求与自我谈话

向内求是智慧觉醒,是精神丰盛,是硕果累累。向内求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内观。内观就是往内如实观察自己身心实相,以智慧洞见一切烦恼的根源,观察事物真正的面目,寻找真正的智慧和力量。

内观法的一个有效方式就是自我断言、自我谈话。“自我谈话”是我们在内心向自己说的话,跟自己的内心沟通。自我谈话是借助于言语进行的自我形象确认,自我激励。言语能触发我们在头脑中的图像,而头脑中的图像能给予我们一种情感上的体验,驱动自己成为头脑图像中的人。那个人是成功的、健康的、快乐的、富足和幸福的。“自我谈话”有时对我们的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把自己变得更优秀,实现人生梦想。因为我们能通过“自我谈话”来塑造、修正自己的自我形象,自我形象决定了我们是成功还是失败。

向内求有求必应向外求所求皆苦(向内求与向外求)(2)

“自我谈话”有正负之分。凡是表示积极的、建设性的思想都是正面的;凡是表示消极的、使人感到软弱的都是负面的。“自我谈话”就潜意识而言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都存储在我们的大脑中,然后进入我们的信念系统。因此,“自我谈话”既能提高“自我形象”,也能毁坏“自我形象”。一旦你把“自我谈话”输入潜意识中,它就像计算机一样,按照你编制的程序在头脑中运作。也就是说,正面的思想得到正面的结果,负面的思想得到负面的结果。

大凡伟大的人物,无论政界还是商界,都有着强大的自我形象,有着正面清晰的自我对话、自我断言。他们内心认为自己就是成功者,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人物。

自我对话决定了自我形象,自我形象决定了事业结果。所以,我们要想创业成功,获得创业成功所要具备的一切资源、力量、智慧等,我们就要做好自我对话。我们可以每天跟自己说,“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充满着热情、财富和力量。”“我是一位成功的创业企业家。”“我可以在任何时候说服任何人。”“没有人可以拒绝我的分享和推荐。”“我实现了财务自由。”“我是最棒的,我是我生命中的第一名。”“我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更多的人健康、快乐与成功。”

向内求有求必应向外求所求皆苦(向内求与向外求)(3)

断言是一种自我内部对话,是自己对自己的一个判断和给自己的一个概念。当你认为自己一事无成的时候,或许主宰你生活的始终是“一事无成”这一念头。正如同那些整天说:“我是一个不快乐的人。”“我是一个失败的人。”“我是一个糟糕的创业者”等诸如此类消极的自我断言的人,是很难让人相信他们也有自信的一面的,也有成功的潜质。或者整天被别人的断言所左右,“你是个笨蛋。”“你不行的,你不可能成功。”“你是个一事无成的人。”“你是个失败的创业者”等。不知道是别人太了解自己,还是自己太容易被他人左右,最终真的就成为这样的人。自己的一生就毁在了自我对话与别人的言语设定中。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向内求有求必应向外求所求皆苦(向内求与向外求)(4)

三、如何自我对话,获得创业所需的资源、智慧和力量

“自我谈话”可以增加内心潜能,增进自我信念和自我形象,因而增强潜意识的能量,使我们更能吸引到成功的条件、机会和所需因素来促使我们心想事成,梦想成真。

自我对话的原则或方法。

1.第一人称。你只能为自己断言,不要试图断言别人。断言的时候,你首先要改变的是你的自我形象。因为,你是唯一能控制自己的信息输入和视觉想象自己的自我形象变化的人。因此。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你的断言是第一人称的,用“我”陈述。但是,有一个例外的情况,那就是当你与你所在的团队一起确立共同目标时,你可以用“我们”来进行断言。

2.肯定式。用肯定式的句子结构断言。不要描述你试图避开的或要消除的东西。建议你用肯定的陈述句,生动地刻画出你在潜意识中所希望出现的变化。不要用否定句自我断言,“我不再懒惰了”;而要用肯定句断言,“我充满了活力”。

向内求有求必应向外求所求皆苦(向内求与向外求)(5)

3.现在时。“有一天”,“将来”或“明天”等词所创造的图像会使你对你想取得的变化产生一种距离感。因此,你需要在你的潜意识里使自己现在就感受到你取得的变化和由此获得的情感体验。“我将来会是一位成功的创业者。”“我将来会是一位卓越的领导人。”“我将来会带领我的团队创造业绩上的奇迹。”这就意味着“你现在可以不是一位优秀的创业者”、“你现在可以不是一位卓越的领导人”、“你现在可以不带领团队创造惊人的业绩”。因此,你就不会有紧迫感。这样的自我对话就缺乏力量。

4.表示成就。具体描述实际取得的成就。用陈述句“我是”和“我有”向自己的潜意识阐述自己所希望的变化和自己想成为的人。越是在潜意识里表述你已经具有了某一东西或者实现了某一变化,你的自我形象就会变化得越快。此外,看到自己已实现了目标的图像能帮助你消除与努力过程相联系的压力,因为它从心里向你暗示了积极的结果。这样,你就可以轻松愉快地对待努力的过程了。

向内求有求必应向外求所求皆苦(向内求与向外求)(6)

5.不要比较。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一面,断言是一种个人化的过程。如果你老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话,你就不能清楚地测量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与比你强的人比,你会感到气馁;与比你弱的人比,你会得到一种错误的优越感。因此,建议不要断言自己与什么人一样,或比什么人强。你只断言对你来说是最好、能够给你带来你所希望的自我形象。

6.动作词语。“我迅速地”、“我愉快地”等这类词语既能给你带来一种像电影似的活动的画面,又不会使你有威胁感或受逼迫感。其效果是使你更自信地接近你的目标。

7.情感词语。尽可能地使用有激情的词语来描述你断言中的行为。你选用的词越是能够给你带来欢乐、自豪、幸福和成就感,你的变化将发生得越快。这些词语可以是“我热心的”、“我很快的”、“我充满爱心的”、“我满腔热情的”等。

8.准确。要把你想要的最终结果非常清晰、具体、明确地甚至“定时定量”地描绘出来。建议不要用“一些”、“好一点”、“好得多”、“今后”、“有一天”等这样模糊的词。因为你选用的词越是明确、具体,你的潜意识就越有根据地给予你积极的力量,你就越会产生自行负责的精神。

9.平衡。在断言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所有的断言都要与你的总目标相一致。我们要避免在断言与目标之间发生冲突。要顾及生活的各个领域,要注意全面的成长。比如关于业绩、收入、团队、健康等目标。

向内求有求必应向外求所求皆苦(向内求与向外求)(7)

10.写下你的自我断言。积极的自我断言越多,积极的表现也就越多。大胆写下你的自我断言。写下自我对话之后,每天早中晚大声朗读三遍,不断输入潜意识,时刻给予你最强大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