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吕家佐)5月18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2018年公众科学日暨国家图书馆“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名家讲座”(第六讲)在国家图书馆文会堂举行,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深入了解我国指南针的发展过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深入了解我国指南针的发展过程(中科院学者讲述指南针的前世今生)

深入了解我国指南针的发展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吕家佐)5月18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2018年公众科学日暨国家图书馆“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名家讲座”(第六讲)在国家图书馆文会堂举行。

  本期讲座主题为“中国古代指南针实证研究——兼谈磁技术的历史与文化”,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黄兴副研究员主讲。此次活动也是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2018年公众科学日的重要内容,旨在拓宽公众对于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的认识,加深公众对于20世纪中国学术大师治学之道的理解,增强公众对于科技史学科以及自然科学史所研究成果的了解。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指南针的历史研究还很不足,如勺状“司南”复原方案长期受到质疑,对指南针的科学认知、技术演变等研究也较薄弱。

  黄兴副研究员回顾了关于古代指南针研究的百余年历史,介绍了他近年来将复原模拟、科学分析与文献记载相结合,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取得的多项重大突破。他将研究视野拓展到了磁性技术与历史文化的关系范畴,认为古代方士群体对磁石认识最深、并将磁石引入到方术和社会礼俗中,作为一种实证依据来帮助构建他们的理论体系;而指南针即是这一行为的杰作。从北宋起,指南针被用于航海,并发挥了巨大作用,是跨领域技术转移带来的意外收获。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吕家佐

获取更多学术资讯,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