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晓明

秦汉母题的特征(秦汉瓦文冢)(1)

中国秦汉瓦当中,有一类含“冢”(家?)的文字瓦当(如上图)。长期以来,人们将这一类文字的瓦当皆识读为“冢”字,现行的瓦当专著及图谱皆为此。有些瓦当的文字明显是“家”字,可还是被识读为“冢”字,笔者对此蓄疑多年。每当我见到这类文字瓦当或瓦当拓片时,心里总会有一些疑问,是“冢”字,还是”家”字?这不仅仅是对几件瓦当的认识和几个古文字的考释问题,而应是秦汉史研究和考古学中必须弄清的问题,如果今人将此二字不分清楚,则对秦汉瓦当研究的一些相关问题会形成障碍,而误导人们。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重新加以研究。近来我对此有了一贴新的理解,今借此机会,将ー点不成熟的意见写出来,由于资料缺乏,加之本人水平有限,不妥之处,恳请方家指教。

《说文解字注》曰:“冢,高墳也。”段玉裁注:“土部曰:‘墳者,墓也’。墓之高者曰冢”。

可见,在汉代“冢”和”家”尽管是有完全不同的含义,但在字形上有时是相近或相同的。

“冢”字,古今含义是一致的。“家”字古今含义则有所不同,在汉代”家”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一家一户,即与现代汉语的”家”字含义完全相同。另一含义,则是高级封建贵族的专称,是包含有封建等级的意义在内的。具体说,就是指天子的家、诸侯王的家和列侯的家,他们家中的成员均可称之为”家”。

如《汉旧仪》卷下云:“皇太子称家,动作称从。”《史记·晁错传》,《集解》引东汉服虔曰:“太子称家”。《汉书·百官公卿表》有太子家令。注引张晏日:“太子称家,故曰家令。”在《史记》、《汉书》中,太子家的称呼不下数十处,如《汉书·百官公卿表》云:“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可见皇后也称”家”。《汉书·高祖纪》记载了高祖刘邦的父亲太公设有家令,可见天子的父亲亦称”家”。《汉书·窦婴传》:“婴夫人谏日灌将军得罪丞相,与太后家迕,宁可救邪?”可见天子的母亲亦称”家”。

此外称”家”的还有公主。《汉书》中有“诸公主家丞”《汉书·百官公卿表》有“诸公主家令”的记载。《汉书·卫青传》:“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武帝。”1981年5月,在考古发掘陕西茂陵无名冢1号从葬坑时,出土的汉代铜器有16件刻有"阳信家"字样。《汉书·卫青传》有“汉武帝姐阳信公主”的记载。“阳信”是汉武帝姐未出嫁以前的名字,后“平阳侯曹寿尚武帝姐阳信公主”,因而改夫家名字,称 “平阳公主”。可见这些刻有“阳信家”字样的铜器应是阳信长公主未出嫁以前所做的器物。

秦汉母题的特征(秦汉瓦文冢)(2)

以上是天子家属称“家”的事实。在汉代诸侯、列侯也称“家”。《小校金阁金文》卷十一有“子川太子家壶”。子川王刘贤于汉文帝十六年立,立十一年谋反被诛,景帝又徒济北王为子川王。从此壶铭文可知诸侯王太子也称“家”。

列侯称”家”者也有记载,《史记索隐》:“列侯称'家'也”《史记·三王世家》记载,武帝时,百官请求武帝立皇子刘闳、刘旦、刘胥为诸侯王,武帝答复:“以列侯家之”,“ 家以列侯”。可见列侯也是称“家”的。

历史典籍的记载和大量考古资料证实,在汉代”家”是皇后、王后、太子、公主、列侯等高级封建贵族的专称,一般官吏或百姓是不能称“家”的。经过以上对汉代“家”字和“冢”字的认识,我认为把汉瓦当中的冢(家?)字统统识为“冢”字是欠妥的。

到底是“冢”字还是“家”字?我认并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瓦当的出土地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若瓦当出土在秦汉宫殿遗址区或祠堂遗址区或城街遗址区,则此瓦文应识为“家”字,若瓦当出土于秦汉陵寝遗址区,则必识为“冢”字无疑。目前,已出土的秦汉瓦当绝大部分属非科学发掘,故土地点多无从考证,今选取科学发掘的几品瓦当为例进行分析如下:

秦汉母题的特征(秦汉瓦文冢)(3)

“万岁冢当”和“巨杨冢当”(陕西省雍城考古队识,如上图)据陕西省雍城考古队的调查报告记述,此瓦分别采集于陕西省凤翔县东社村和马庄的秦雍城及其附近秦汉宫殿、宗庙遗址区,与其二同发标的瓦当还有“靳年宫当”、 “宫当”瓦当、“蕲阳”瓦当和“长生未央”瓦当。这些出土瓦当的文字多为地名,宫殿名和吉语,我们可以推测,雍城作为秦国的故都,那些宫殿、宗庙直到西汉仍可能被沿用。若如此,宫殿遗址是不可能出现“冢”字瓦当的,故“万歳冢当”和“巨杨冢当”就应识为“万歳家当”和“巨杨家当”。“ 万歳”一词在汉代是一种表达快乐的词语。“万歳家当”应是汉代皇室贵族使用的建筑物上的用瓦。“巨杨家当”巨者大也,此瓦可能是姓杨的王侯贵族大户或官宦大户私人建筑上的用瓦。我认为瓦当字应由出土地遗址的性质来决定。

再举一例“冢”字瓦当(如下图)

秦汉母题的特征(秦汉瓦文冢)(4)

此“冢”字瓦当,据陕西省考古所的简报记述、出土于陕西省甘泉黉西北部的鳖盖峁、太平梁等地区发现的一批古墓区,该报告记载此瓦是名汉墓的盗洞扰土中被发现的,说明该瓦是原墓的塞上建筑用物,故此瓦文字为“冢”字而非“家”字也。

总之,本文根据史料和出土秦汉瓦当的文字材料,对秦汉瓦当中,“冢”和“家”的瓦当文字做了一点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说明在汉代“冢”和“家”尽管是有完全不同的含义,但在字形上有时是相近或相同的。我们在进行瓦当研究时,不能忽视两千年前汉王朝家制存在的事实。当然,我对秦汉瓦当文字中的“冢”字的释读理解还值得进一步推敲,本文只是就汉代的家制与汉瓦当的联系,进行的一种分析和推断,不一定正确,供进一步研究者参考。

公共号内容选自《秦汉瓦当拓片精品集》,该书所选瓦当均为西安秦砖汉瓦物馆藏品,每品瓦当均注有详细的尺寸、年代、用途、采集地点、内容解释。

秦汉母题的特征(秦汉瓦文冢)(5)

秦汉母题的特征(秦汉瓦文冢)(6)

秦汉母题的特征(秦汉瓦文冢)(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