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俩婚后第二年的“ 三八”节期间,学校组织全体女教师到县里体检,孔若诗在这次体检中身体没有合格,她可悲地患上了肺结核,而且是那种顽固性的,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七年婚姻日常?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七年婚姻日常(走进婚姻七)

七年婚姻日常

他俩婚后第二年的“ 三八”节期间,学校组织全体女教师到县里体检,孔若诗在这次体检中身体没有合格,她可悲地患上了肺结核,而且是那种顽固性的。

拿到体检报告单那一刻,孔若诗的脸色刷地白了。这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呀!

而对于公婆来说,这个打击就太大了,他们老两口正张手等着抱孙子呢,怎料这长子长媳这么不争气,不但生不出孩子,还得了这种富贵病?

现在她即使能生他们也不放心让她生了,她的病难保不是她亲爹传染的,这么看来,她若有了孩子也会传给孩子的呀!

陈廷一认为肺结核不为什么大病,治愈了就没事了。但父母却认为孔若诗的病不会好,一定像她娘家父亲一样,病歪歪的一辈子都得靠别人养着,再治也治不利索,所以对她更加不满。

母亲平时的作为就像《孔雀东南飞》中那位挑三拨四的婆婆,恨不得儿子休了这个刘兰芝。陈廷一生活在父母和妻子的夹缝中,既要听母亲没完没了的唠叨,又要照顾妻子的情绪,真累呀!

在这些不幸面前,最难过的就数孔若诗了,她首先必须离开心爱的教学工作回家静养,其次不能再像从前一般与丈夫恩恩爱爱,同房而居了。

这后一条是婆婆力主的,婆婆怕陈廷一和她在一起也会染上那个病,就建议儿子回自己的东厢房里住。

陈廷一不是焦仲卿,说别的都行,可唯独不能做到这一点,他是死也不愿与孔若诗分房而居的,而要守在她身边安慰她,给她温暖。

孔若诗主动提出回娘家去住,公婆同意,可丈夫不允,这样就让她为难了,只要让婆婆看见儿子从媳妇房里出来,那就不得了似的,嘀嘀咕咕,骂骂咧咧,弄得她抬不起头来,害得丈夫每天像做贼似的,要赶在婆婆睡下后没醒时的空挡才敢去跟她温存一会。

这样别别扭扭的过了三个多月,孔若诗一切听从医生的嘱告,积极配合治疗,可病依然未好,婆婆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了。

无奈她得的是慢性病,医学上有句老话,叫“男肝女肺”,女人患上肺病想一下子治愈是不可能的。这种病又叫富贵病,一般不怎么富裕的家庭是养不起的。

孔若诗深知她的爸爸从三十岁患病,至今不愈,皆因家庭条件不行,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和好好调养,肺结核靠的是三分治疗七分调养。在陈家,自然不用愁吃住问题,但是,如果耳根不清净、精神不愉快也成问题啊!

得病后的这段时间里,她身在陈家,心事重重。听婆婆的恶言恶语,看婆婆的难看脸色,真有寄人篱下的感觉,多少次,她心情抑郁,暗自垂泪,不被人知。

陈廷一在家还好,可他白天还要出车,夜晚也不能多陪她,她一天到晚躲在房中不敢出来,有时看看书,写写日记,婆婆见了也大惊小怪,赶紧阻止她看书写字,甚至将她的书全部藏起来,决不让她多看一眼,对外还扬言这是为她好,这样的媳妇进了她陈家门真是掉进福墩了,以此炫耀她做婆婆的多么疼媳妇、尽人道。

她在这种没文化、没自由、没尊严、只有闲言碎语的环境中,不但不能好好养病,反而加重了病情。

时交阴历七月,立秋后,树上落下第一片树叶时,孔若诗开始咯血了,她怎么会这样不争气呢?

原来头天晚上听了婆婆的恶言恶语,又和丈夫呕了点闲气,夜间故意不盖被子,着了凉,一早就咯出血来。

这一切,公婆丈夫还不知晓,她瞒着他们,坚决要回娘家去,陈廷一拦不住,只好送她回去住几天。

她回到娘家当天晚上因吐血太多,父母又惊动了陈廷一,要他把人带回去住院治疗。

她的父母一致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夫家生病就得放在夫家治,况且夫家条件好,养得起,回来干什么?家中已经有她爸一个病人了,母亲身体也不好,再添上她,岂不是要命么?

万般无奈,陈廷一来接她回家时,她只好又跟他回去。

“才走一天就回来啦?怎么不在你妈家多住几天?”婆婆迎在家门口不冷不热地问她。

“……”她垂下眼睑,羞于回答。

“是我叫她回来的,她家里已经有一个病人了,让她住在那里不方便,也太麻烦。”陈廷一替她解释。

“呦,儿子,你可真像俗话说的,娶了媳妇忘了娘啊!疼媳妇便罢,还疼起丈母娘了,她妈是妈,你妈就不是妈呀?我不是怕麻烦,我是想让媳妇去散散闷,开开心,再说啦,你们这么不介开点,对她那个病不利,对你更没好处,你就不怕传染上?”婆婆拍巴打掌的在当街上喊起来。

“不要说了,妈,你儿子死都不怕,还怕传染上这个病么?”陈廷一把孔若诗送进房里,出来冲妈妈怒吼道。

“没良心的,我做你媳妇的牛马还做出错来了,你怎么就不睁开眼看看咱家里就没个病汉么?像这样的废物我都照顾下了,还怕多个病西施么?你只顾自己快活,把她留在家里捣鼓,也不想想她还中用不中用?留着这把漏勺,早晚要将这个家底漏光,不长心的,你一辈子守着她过吧,嫌弃老娘多嘴就分开另过去,我算没养你这个败子!”老婆子也来了气,站在大门外,骂儿子也骂媳妇,夹七夹八,难听的话像连珠炮似的倒出来,引来左邻右舍一大帮看热闹的人,羞得儿子再也不敢吭声。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