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上一篇文章中对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下称“计划”)进行了分析,总结了6个方面的变革方向。有网友私信说,“计划”中的目标很难实现,他还特别提到“县中托管帮扶工程”,认为高校托管帮扶必须要有相关细则,否则会流于形式。
客观地讲,“计划”能执行到什么程度,又能取得多大的成果,我也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计划”中提到的几项措施都能切切实实地落地,2025年之前实现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
网友的私信让我想到曾经与朋友聊的“高校与中小学合作”的话题。朋友所在的城市,近些年冒出了好几所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附属小学,还有几所规划的学校也是地方与高校合作的中小学。据他介绍,正在规划建设的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旁边要么是新楼盘;要么是空地,房价不便宜,但销量不算差,因为很多购房者就是冲着学区去的。
朋友讲的情况,我们身边时有发生,在不少城市,打造一个好学区,就能带动一个片区的房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经济的增长。而要想在短时间内打造好学区,与高校合作是最快也是最便捷的方式。
当然,也有一些城市与高校合作办学,仅仅是为了提升本地的基础教育水平。比如深圳市光明区,2019年9月,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正式投用并开学;2020年9月,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举行立校典礼;2021年9月,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光明星河小学、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附属实验高级中学将同时开学。未来,光明区还会与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合作。
高校与地方合作办学,有时候是新建学校;有的时候是将原有的学校更名。今年9月份,福州市高新区与福建师范大学搞了个合作办学仪式,该区第三中心小学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附属高新区小学”;高新区南屿初级中学加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合作学校”校名。
既然是合作,就会有相关费用的产生。高校与地方中小学合作,大多数会收取“品牌管理费”。这个大家也能理解,毕竟高校提供了优质的资源,理应获得一些报酬。可是个别高校专门成立基础教育集团,输出管理,进行资本化运作,就有些过头了。
不管怎么说,高校与地方合作开办附属中学和附属小学,确实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当地的基础教育水平。所以“计划”中提到“实施县中托管帮扶工程……教育部依托举办附属中学的部属高校,面向100个县托管100所县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是一个快速提升县中办学水平的好办法。但在这个过程中能不能收“品牌费”,则要遵照政策规定:托管高校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不得收取“品牌费”,地方政府可给予托管高校一定管理费,用于托管工作有关支出。
也就是说,高校托管帮扶县中,不能收“品牌费”,却不是完全做“免费工”,地方政府会给一些工作经费,但总体上要遵照公益性原则,不能胡来。
至于管理体制,我们仍有很多探索的余地。高校帮扶县中,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是把县中完全托管给高校;还是建立校地共建双方实施参与管理的理事会制度,这个需要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如果地方管理部门把县中完全托管给高校,那就要对人、财、物等彻底放手。学校的管理层和教师的聘任、晋级等,地方教育管理部门都不要干涉;如果采取的是双方共同参与管理的模式,托管高校可以向县中派驻部分管理人员,同时将县中的部分管理人员交流到托管高校的其他附属高中,以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
其实,不管采取什么管理模式,高校帮扶县中,都能让县中产生“质的变化”。高校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到县中开展讲座,或担任县中的校外辅导员,会让县中的学术氛围变得活跃;高校可以将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向县中推广,向县中开放社会实践基地,将县中建设成为自己的生源基地;高校的校园文化和精神也会逐渐被县中接纳。
与此同时,县中可以借鉴高校的课程资源和高校开发的特色课程,丰富自己的课程体系;县中的师资补充计划和师资培养计划可以让高校帮忙完成;县中根据高校的学科优势和专业优势,培育自己的优势学科,形成自己的学科教学特色……
总之,拥有全国普通高中学生总数59%的县中,需要被重视。只有县中强,国家的基础教育才算真的强。
今日话题:你认为高校托管帮扶县中,能带来惊人的变化吗?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轶工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