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常见意象特点?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常见意象特点(意象及其示例)

常见意象特点

一、概念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1、词语解释

定义:一种客观事物中经过思绪创作出来具备抽象情感的事物形象

2、客观解释

意象,是认知主体在接触过的客观事物后,根据感觉来源传递的表象信息,在思维空间中形成的有关认知客体的加工形象,在头脑里留下的物理记忆痕迹和整体的结构关系。这个记忆痕迹就是感觉来源信息和新生代理信息的暂时连接关系。

意象是思维活动的基本单位,意象是用来指代事物,以唤起相对应的感觉,激发思维活动的涟漪。思维是基于意象单元的互动,记忆中的影象、文字、声音都只是外界的信息在主体中用意象储存的一种形式,意象是外界的信息在主体内部构建成的精神体,是思维的工具与元件。

形成意象的过程也是抽象的过程。

意象也是印象和概念的代名词。

3、意象解释

意象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意象是比情节更小的单位,一般由描写物象的细节,象征、双关等词语构成。它的含义非常广泛,主要有4种:

①心理意象。它表示过去的感觉上知觉上的经验在心中的重现或回忆,只在知觉基础上所呈现于脑际的感性形象。

②内心意象。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新生超前的意象设计图像。

③泛化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泛称,基本上相当于艺术形象。

④观念意象和审美意象。这两者都是表达某种抽象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

二、论述

意象:“意”就是意念,“象”就是物象。有一个想法(诗歌的主题思想)后,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物象呈现出来,正如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所说,“用你的想像套上人间的这辆大马车去飞奔。”,不光是诗歌还有其它文体。意象不是神秘的东西。是写作者头脑中灵动一瞬间的想法读者通过写作者的作品读出其中的意象之美感,这也是“审美刺激(刘海涛教授语)”。意象一词,辞海是这样解释的:

1、表象的一种。即由记忆表象或现有知觉形象改造而成的想像性表象。文艺创作过程中意象亦称“审美意象”是想像力对实际生活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生发,而在作者头脑中形成了形象显现。

2、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绎)辞;然后使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具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尤端。”明清后专指借助具体外物,用比兴手法所表达的作者情思。

三、类型

美学中意象的主要类型有:

1、仿象

是主体通过模仿对象世界的形态创造出的意象,它在感性形态、具象上与对象相似,甚至非常逼真,主体有意退居幕后。

2、兴象

主体以客观世界的物象为引导,给接受者提供借以触发情感、启动想像而完成意象世界的契机,物象使感兴得以发生,联想得以展开,在此基础上生成的象便是兴象。如王昌龄的诗。

(1) 用超、高、远等字来自然指向的志向的风格语。

(2) 用“婉”、“玲珑”等字来描写纤形才气的风格语。

(3) 用“浑沦”等字来描写诗人的情绪内容与诗语形式自然 (天然)融和的风格用语。

3、喻象

主体在客观世界摄取物象,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以此种方式形成的意象便是喻象,它带有明显的人工痕迹。

4、抽象

抽象指创造主体经过自己的头脑加工,将客体提炼、升华,舍弃具象而代用一些纯粹的形式符号来唤起读者审美情感的一种意象。

四、示例

(一 )鱼的象征意义

1. 象征财富:富裕,连年有余,象征财富。

2. 难看的鱼可能代表不义之财。

3. 鱼代表机遇机会。

4. 鱼代表性:有时鱼代表男性或女性的生殖器。

5. 象征一个人的特点:温柔有爱心,有奉献精神,智慧,追求自由。

(二)蛇的象征意义

1. 根据蛇的形状,蛇表示性,男性生殖器。

2. 毒蛇象征有害的性。

3. 蛇或毒蛇可以代表与性有关的伤害,憎恨,仇怨。

4. 蛇代表邪恶,狡诈,欺骗及诱惑,冷血或者象征一个人。

5. 蛇象征智慧和执着等其它意义。

6. 蛇象征纠缠和过度关心,这个时候经常象征过度关心孩子的父母。

7. 在生理上,蛇代表脊柱,受伤的蛇可能代表脊柱的病变,从阴阳的角度,蛇表示阴。

(三) 狗的象征意义

1. 狗的特点:对主人忠诚,对敌人凶狠。

2. 象征内心的行为规则,道德的保护者,包括道德、自我约束、自我要求、纪律、良心,也 可以说是精神分析里的超我。

3. 狗是用来防贼的,这里说的贼是内心不合乎自我道德的欲望或想法。

4. 狗象征正直,负责、重友谊、忠诚。

5. 怕狗的人梦到狗,象征恐惧情绪。

(四) 马的象征意义

1. 马象征性,有时梦里男人把女人比做马,女人在梦里把男人比做马。

2. 象征有力的男人或者较高的职位。

3. 马象征一些特点:张扬,内心温和,友善,自由,帅气的外表。

(五) 猫的象征意义(猫象征女人,有猫的特点的女人)

1. 白天猫的特点:神秘、野性、慵懒、漂亮、温柔、可爱、有些自私、小脾气、贪吃、贪睡。

2. 夜里猫的特点:猫在夜里要闹春,情欲旺盛、猫爪抓人狠,攻击力强,厉害。

3. 怕猫的人梦见猫象征恐惧情绪或者恐惧的事情。

(六) 狼的象征意义

1. 狼象征人们害怕的东西,有其是兽性的、攻击性的、破坏性的东西。

2. 狼在女性的梦中象征对男性的性恐惧

3. 狼和狗有相似之处,忠实于自己的家庭,有母性。

(七) 狮子、虎、豹、熊的象征意义

1、 狮子的象征意义:

A. 狮子作为王者是权威的代名词,它可以攻击、摧毁对手;

B. 狮子性格中有保护弱者、朋友的领导者风范,因此狮子又是保护神的形象。

C. 狮子讲排场、摆风度,总想充当领导者,聪明且胸怀宽广,也是一个威严与慈爱兼有的父亲风范。

2、 老虎的象征意义:

A. 虎作为山中的大王,是巨大能量、活力、勇敢、威严、和权势的象征。

B. 虎和狮都有阳性的象征,是人们用来避免灾难的守护神;

C. 虎又是兽中的孤独者,一山不容二虎,虎是不合群的动物,但其性格是外向活泼、明朗有朝气的。

3、 豹的象征意义

A. 豹象征勇气和战斗力。

B. 象征虚伪、狡诈、淫欲。

C. 可能是无意争夺王者之位,但其神秘性及其内在的攻击力,却始终维持著其独特的地位表现。

4、 熊的象征意义

A. 熊具有阳刚之气的象征意义,也是力量的象征。

B. 熊更多的是男人的象征。

C. 象征著笨拙、强大、有力量以及人际交往中孤独的心境。

(八) 牛的象征意义

1. 公牛代表男性的男子气或者女性阳刚的一面。

2. 公牛代表力量。

3. 公牛象征性。

4. 公牛代表生殖。

5. 普通的牛代表勤劳或奉献。

6. 代表疲劳,有着牛的一些特点的人。

(九)羊的象征意义

温顺、善良、柔弱、俯首、鞠躬的象征。容易迷失,需要好的引路人

(十)猪的象征意义

在生活中,猪一方面代表著愚笨、懒惰、贪吃、好色、肮脏、但另一方面又象征著勇敢、厚道、忠诚、谨慎、诚实、宽容。

(十一)鹿的象征意义

纯洁、温柔、灵性、善良是人们对鹿的普遍赞誉,鹿还常与再生、光明、创造力等相联系。成年雄鹿象征著富足与幸福,但鹿在动物世界里,除了逃逸再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因而软弱性是难以克服的。

(十二)兔子的象征意义

兔表示跑得飞快的样子。 机智,谨慎,胆小,可爱。

(十三)猴子的象征意义

聪明、进化的象征。但猴子本身不易驯服,多动、爱玩和调皮是其另一方面的象征。

(十四)大象的象征意义

象表现的是一种哲人的智慧、深思熟虑和宽厚,是动物中的智慧老人

(十五)老鼠的象征意义

是机灵,生命力强。老鼠嗅觉敏感,胆小多疑,警惕性高,同样,形容一个人行动迅速,顺时应变,我们也常说他“象老鼠一样善变。

(十六)凤凰的象征意义

吉祥的象征,凤凰是鸟类中雌雄结合最完美的象征,是人的心理整合的象征。意象中出现凤凰可以认为是自我整合的表现,心理上的重生,也可以象征著刚柔相济的性格特征。

(十七)鸽子的象征意义

和平友谊的象征,信息联系的象征。

(十八)孔雀的象征意义

提起孔雀,大家都能想到孔雀开屏,孔雀是世界上最美的动物之一,是吉祥、善良、美丽、华贵的象征,象征骄傲与尊严。

(十九)蝙蝠的象征意义

象征创伤性经历的潜意识内容,代表吸血的东西;象征直觉智慧,象征得到幸福。

(二十)猫头鹰的象征意义

民间说法:梦见猫头鹰是不祥之兆,可实际上猫头鹰是一种对人类环境有着重要作用。心理学的角度:猫头鹰,象征著智慧、理性、反省、沉思以及不为黑暗所蒙蔽的心灵。

(二十一)鹰的象征意义

鹰被奉为百禽之首,鹰的凌厉眼神、疾飞如风,好像军队中之统帅将领,勇猛睿智。

(二十二)雪的象征意义

雪是非常纯净洁白的,入手即化似真似幻,自古以来都是非常美好的象征,具有着很吉利的寓意,可以作为祝福语使用。而雪的具体寓意和象征就是指:纯洁无瑕、品格高贵、财运丰收等等。

(二十三)松树的象征意义

松树代表了坚强不屈,能象征一些顽强向上、坚毅、具有百折不挠精神,寓意积极向上,坚强不屈,不向困难屈服,还有向往着灿烂阳光的含义。也寓意长寿。

(二十四)梅花的象征意义

梅花的花语是坚强、高雅和忠贞。它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寓意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是高洁孤傲、坚忍不拔的象征,寓意着品格坚强、高风亮节。

(二十五)竹的象征意义

竹,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年轻;春天(春山)竹子潇洒挺拔、清丽俊逸,翩翩君子风度;竹子空心,象征谦虚。品格虚心 能自持,竹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凌云有意、强项风雪、偃而犹起,竹节必露,竹梢拔高,比喻高风亮节;品德高尚不俗,生而有 节,视为气节的象征。

(二十六)其他

①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②钓鳌:比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

③青鸟:传书的信使;

④还珠:比喻官吏为政清廉;

⑤烂柯:比喻离家年久;

⑥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

⑦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⑧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五、诗词常见意象举例

1、月亮——思乡的代名词。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王昌龄《李四仓曹宅夜饮》)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杜甫诗《恨别》)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刘长卿《谪仙怨》)

“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水调歌头》)

2、菊花——人格的写照(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宋人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蕾照泥沙。”

3、梅花——高洁的象征

宋人陈高《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

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4、松——孤直耐寒(傲霜斗雪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李山甫:“孤标百尺雪中见,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傍他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5、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王昌龄《长信秋词》: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下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凄苦。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6、莲——爱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

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7、柳——离情的象征

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

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柳这一特殊意

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旷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汜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

周邦彦《兰陵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8、杜鹃鸟——凄怨哀伤的象征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杜鹃,又名子规、杜宇。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宋代范仲淹诗云:“夜人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呜叫着,使人禁不注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宋人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宋人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9、寒蝉——高洁、悲凉的同义词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蝉,在古人笔下是高洁的象征。由于它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无人信高洁。”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它们都是用蝉喻指一种高洁的人品。

宋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

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10、鹧鸪鸟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

,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11、鸿雁——引发思乡怀亲之情与羁旅感伤

大雁、青鸟——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慎》)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

南唐中主李憬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

12、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哀鸿”一语出自《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同声倾诉,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13、巴歌——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

唐•李群玉《自沣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

元•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诗》:“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

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查阅成语“曲高和寡”便知。

14、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又像灰狗。

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15、吴钩——指宝刀、利剑

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

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16、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或《晋书•张翰传》)。“(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责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菰(gū)菜羹:菰菜、莼(chún)

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乡思)”借指思乡之情。

例如,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17、双鲤——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音信全无。

清•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信(双鲤鱼)

思人。

18、红豆——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清•朱彝尊《怀汪进士煜》:“人日梅花落,怀君过岭时。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

19、庄周梦蝶——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

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20、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

孟郊《感怀》(之五):“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后来也表坚守节操。

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21、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顾炎武《赠朱监纪四辅》:“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七日围。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语出《庄子•外物》:

“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

《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22、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典出《晋书•邰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唐•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