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们药都新视野推出的《这是谁总结得安国?太到位了!》一文中提到安国的方言,打开了不少粉丝的话匣子,也有不少“调皮”的粉丝想给大家出个难题,身为一个有求必应的编辑,必须要呈上来给大家互动一下,猜猜下面这些方言是什么意思:

•窟窿

•坷垃

•嗍啰

(“嗍啰”这个词语开头第一个字就涉及到小编知识盲区了,还特意上网查了一下)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手机上看不见我」

窟窿:“孔”的意思

坷垃:“块”的意思

嗍啰(suō luo):“吮”(shǔn)的意思

安国话是种方言,四声调、无入声、部分儿化,轻声少于普通话,一声较普通话更低平、少有二声。

比如

安读nān,

俺读nǎn

那读hà(或者儿化音har)

▷安国话特点

安国人说话不像天津话那么简洁利索,仨字变成俩字说,俩字变一字,安国人说话有韧性,就像用上好的面粉做出的面条儿,筋道,粘乎,有抻劲。安国人爱把“儿化音”抻开了说,譬如,面条----儿,小勺---儿,老头---儿,大枣---儿,小刀---儿……

两个安国人对话

“早清儿吃得顺么饭喃?(早晨吃得什么饭)”

“没省么,吃咧一碗面条---儿。(没什么,吃了一碗面条)”

怎么样?这说话的味道筋道呗!但是,安国人并不都这样说,对那些体积大的物体,一般不这么说,谁也没听安国人说过高楼---儿,大树---儿。

安国人爱把“那”说成“哈”,比如:

“哈件事这么办行吗?”

“哈不行。”

“哈就哈么办?”

“哈也不行!”

“这也不行,哈也不行,哈总么才行喃?”

“哈我不知道。”

河北安国土话(安国话太厉害看这篇文章)(1)

▷经典安国话

膝盖(各了半儿)、去了(气咧)、红薯(色shǎi药)、玉米面(梆子身儿;书面化为:棒子糁儿)、收音机(匣子)。

耳朵(耳刀)、哭(提唬;书面化为:啼哭)、吃了吗(吃咧呗)、晚上(黑介)。

闭眼(活眼儿;书面化为:合眼儿)、我们(那们、难们——“俺们”的前鼻音化,俺本读作ǎn,安国话演变成了nǎn)、太难熬(太难挠——“熬”也前鼻音化成了“náo”)、那边(害边儿)。

非安国人,听安国话,未必全面。非安国人,说安国话,也不一定准确。方言,带有家乡文化色彩,哪怕身在远方,听到句家乡方言,心里也是暖的。因为方言的存在,才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最后,我想用一句安国话结束这篇文章:打这么多字我都使滴慌,就想着活眼儿xié会儿,看完记zháo转发朋友圈!

下期想看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