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百强区的意义(天目观察浙苏粤鲁)(1)

9月20日,浙江省企业联合会、浙江省企业家协会、浙江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发布《2022浙江省百强企业》榜单,百强企业中,民营(股份制)企业共78家,占比将近八成。

近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浙江以107家居首,独占全国五分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突破百家的省份。江苏、广东、山东分别达到92家、51家、50家。从城市看,杭州有41家企业上榜,排名第一位,苏州、无锡分别以27家、26家排名二、三位。

从入围数量看,浙江、江苏位于第一梯队,广东和山东次之,四个省份上榜企业数量约占全国六成,而浙苏粤鲁也是中国GDP靠前的省份。浙江为何能一骑绝尘?各省份的优势是什么?民营经济区域格局有哪些变化?

浙江制造业根基更牢固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浙江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浙江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016年的3081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49200亿元(初步预计数),规模扩大50%以上。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从2016年的65.2%提高至2021年的67.0%左右,比重逐年稳步提升。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韩晶在接受天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榜的浙江民营经济这边风景独好,无论是营收总量还是人均创利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数据显示,浙江上榜民企中,营收千亿级以上企业18家,较去年增加4家;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净利率分别为15.16%和7.04%,较2020年有比较明显的回升;人均创利30.92万元,较去年提高了1.9万元。

韩晶分析,浙江民企逆风飞扬,得益于浙江制造业根基更加牢固。“浙江近年来加快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浙江民营制造业发展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这一点,从9月13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公布的“2022年浙江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也得到了印证。榜单显示,浙江百强民企中,制造业62家,远超建筑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等;新晋14家企业中,制造业9家,数量同样领先。

该榜单还显示,2021年,浙江百强民企及其子公司在海外投资企业数达737家,新增海外投资193.11亿美元,较上年上升8.8%,出口额421.69亿美元,较上年上升39.02%。

韩晶表示,作为浙江“走出去”的探路者,头部民企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越来越多的浙江民营企业主动嵌入到正在重构的全球供应链中,不断通过创新“提质补链、转型升级”,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话语权”。

长三角地区占“半壁江山”

浙江之后,江苏以92家上榜企业排名第二。此外,上海和安徽分别有18家、7家企业上榜,长三角地区共计224家,占全国将近一半。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长三角占一半,这得益于人力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优势等。长三角拥有多个港口,为其产业发展打开了世界的大门,各类企业临海而聚,使得市场不断扩大,外加该地区不断发展的交通网络,产业从沿海扩大至内陆,逐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链条,进而形成了产业集聚。”韩晶表示。

具体来看,江苏民营经济创新驱动特征突出,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江苏企业研发总投入达到577.56亿元,研发人员近8.2万人,发明专利已超6.4万件,释放出发展的澎湃动力。上海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涌现出了一大批独角兽企业和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立足于国际开放枢纽优势,总部经济集聚发展新高地可能是上海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浙江、江苏之外,广东、山东等地民营经济实力也十分雄厚。

“民营企业一直是广东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今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广东共有51家入围,并且前10强广东占了5席。”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对天目新闻记者表示,从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仍然占主导地位,广东51家企业中有25家属制造业,占比近一半。当然,受经济大环境与疫情的影响,广东入围企业数量较2020年减少了10个。

山东同样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占据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据闪电新闻报道,截至2021年底,山东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超过1300万户,中小企业突破400万户,民营工业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

一线城市不敌新一线城市

天目新闻记者梳理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发现,从城市看,杭州有41家企业上榜,排名第一位,苏州、无锡市分别有27、26家,排名二、三位。其中,杭州、苏州为“新一线城市”。

从省域看,民企入围500强数量超过10家的,浙江有4个城市,分别是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和温州市;其次是江苏省,有3个城市入围,分别是苏州市、无锡市和南通市。广东省有深圳和广州两座城市入围。

直辖市中,北京有23家民企入围,上海有18家民企入围,重庆有11家。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直辖市和一线城市排名并不高。

对此,荆林波分析道:“北京是央企总部的重镇,而上海是外企地区总部的聚集地。98家央企总部有70家在北京,而上海拥有827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由世界500强企业设立的地区总部有121家。去年,房地产行业受到重创,加上‘双减’政策的影响,一批房地产企业和教育培训机构跌出榜单,影响了北京市的民营企业上榜数量。”

值得注意的是,山东省东营市和河北省邯郸市各有14家企业上榜,在城市榜中并列第八名,成为令人瞩目的“黑马”。

韩晶分析称:“东营民营经济实力强,骨干企业数量多,这得益于东营市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数字化改造,一批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邯郸上榜企业大都集中在钢铁产业,这与邯郸钢铁的传统优势地位密不可分。”

武汉市是中部地区拥有500强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有10家民企上榜。

2022年武汉民营企业100强报告评价道:武汉民营企业呈现“整体规模稳中有进、盈利能力逐步回升、社会贡献不断加大、产业结构特征明显,技术创新能力增强”的态势,正全力以赴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聚精会神抓好自身发展,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