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满门忠烈,为北宋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在北宋即将亡国时,却销声匿迹了,是因为杨家后人对大厦将倾的危机无力反抗?还是他们抛弃了北宋、抛弃了朝廷?亦或是抛弃了他们身后的老百姓?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北宋灭亡杨家将去哪了(满门忠烈杨家将)(1)

满门忠烈杨家将

杨业撞死在李陵碑,七郎被万箭穿心...杨家七子去六子归,谁曾想只有六郎活着回来...杨门女将也因寡不敌众,全部死在西夏的兵刃之下。

北宋重文轻武

有人说,宋太宗怕杨家将功高盖主,所以屠杀他们全家;有人说,杨家将是被朝堂政敌,暗中打压被杀光;还有人说,杨家将是在北宋与西夏和平往来时,被谋杀。这些都只是世人对杨家将消失的猜测,但真实的历史要比人们想象得更加残酷,但残酷不是刀光剑影,而是在平淡中逐渐消磨。曾经赫赫有名的杨家将,现在却无人问津。

北宋灭亡杨家将去哪了(满门忠烈杨家将)(2)

影视剧中的杨六郎

谣言必有出处,杨即将避世不出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北宋重文轻武;二是杨家后人对朝廷失望;三是路途遥远,有心无力。

都说战场是一个军人的归宿,除了死在战场上的军人,他们可以一了百了,忠军报国,封狼居胥,获得无数的虚荣之外,那这些活着的人会一直在痛苦之中。杨家后人,他们不止失去了亲人,也没有享受到朝廷应该给的优待。

北宋灭亡杨家将去哪了(满门忠烈杨家将)(3)

影视剧中的杨家将

杨家将的地位在北宋时期非常高,甚至连金人都对杨家尊敬。在北宋灭亡后,杨家后人打算撤离,金兵本想将他们灭亡,但是最终却被金兵的首领阻止。他赞扬杨家将的精神,允许他们的后人撤走,甚至还护送部分杨家后人安全离开。为何在北宋将要亡国的时候,杨家后人却宛若人间蒸发?

首先是政治原因,北宋时期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杨家将在开国时期以武力著称,为北宋江山社稷立下赫赫战功,北宋初期也是重视武将的。但是在战乱后,宋朝依然选择和辽国议和,两国签订了“澶渊之盟”。辽国也不再进犯宋朝的边疆地区,两国之间几乎再没有开战。

北宋灭亡杨家将去哪了(满门忠烈杨家将)(4)

两国签订了“澶渊之盟”

历史上杨家将的武将,并不像电影中的那样,到宋朝后期,他们的名声也逐渐淡漠。杨家将在北宋危难时没有出手,也是因为他们的身份。在北宋长时间没有战争的情况下,朝廷对军事、打仗也就没那么重视了,武将自然而然成为积弱的北宋的负担。

所以在北宋中后期,朝廷为稳政权,大力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因为文人治国此时的杨家后人倘若想在朝堂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就得考取功名,走仕途,以此来获得皇帝的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有多少杨家将,能够戎装上马抵抗金国的侵略呢?

杨家后人对北宋朝廷失望

一代名将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后人眼见盛世将倾,却避世不出?尽管杨家将的首席将领杨业在平定辽国之乱中,立下汗马功劳,但仅仅因为他是归降北宋的名将,就受到谩骂、猜忌、不公平的对待,他在北汉时期立下的威名就好像全都不作数了。后人对北宋朝廷失望至极!难道历史的真相就仅仅如此吗?从以下三点可以看出来。

北宋灭亡杨家将去哪了(满门忠烈杨家将)(5)

影视剧中杨业之死

第一,北宋皇帝在宋太宗对杨业不信任,心存猜忌。辽国的战斗中,被辽国的将士追杀,差点性命不保,是杨业的儿子六郎杨延昭挺身而出,舍命救出了宋太宗面对护驾这么大的功劳,皇帝却不封赏杨延昭,看来在宋太宗的心里,对归降的杨家将,还是缺少信任的。

但后来杨业归降宋朝后的一次战争中,宋太宗又对他表现出完全的信任。宋太宗下旨让杨业带领杨家将前去迎敌,但是却没有设置监军。那宋太宗对杨业到底是完全信任,还是心存猜忌?首先,宋太宗想激励杨家将发挥最大的战斗力;其次,宋太宗想知道在没有监军的情况下,杨业是如何处理的。

北宋灭亡杨家将去哪了(满门忠烈杨家将)(6)

影视剧中杨业带军出战

既然皇帝没有指定监军,那么杨业就自己指定。于是,杨业命长子杨渊平监领余军,也就是说,在杨家将归降宋朝之后的第一战当中,杨业在前面领军作战,后方就交给自己的儿子杨渊平来监军。有句俗话说得好,叫做“上阵父子兵”,正好说的就是此时的杨家将们。

主帅是杨业,部将是杨业的儿子,就连监军也是杨业的儿子,如此一来,互相连心,互相照应,一支所向披靡的杨家将,就此诞生。杨业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杨家将对皇帝都是效忠的。但皇帝还是心存猜忌。

北宋灭亡杨家将去哪了(满门忠烈杨家将)(7)

剧照中杨业率军出征

第二,遭到小人背叛,杨家将将领杨业含冤而死。雁门关之战中,杨业率领数千骑兵绕后偷袭,击溃了辽军的十万大军,从此一战成名,也打下了杨家将的基础。杨业的才能惹来很多人的嫉妒,在他镇守边关的时候就有很多人上书诽谤杨业。

不过当时的宋太宗赵光义很明白事理,知晓这类边关守将很容易遭人妒忌,因此对于这些说杨业坏话的奏书一概不理。然而杨业既然在朝堂上都会遭人妒恨,在战场上就一定会被人“在背后捅刀子”。在北宋雍熙三年的北伐中,杨业被同僚潘美背叛。

北宋灭亡杨家将去哪了(满门忠烈杨家将)(8)

影视剧中的潘美

他在率军诱敌出兵后,其他部队却没有按照约定前来增援,使得杨业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境地。他的儿子杨延玉也在这场战役中战死,杨业悲愤无比,为表忠心,被俘虏后绝食而死。临死前他感叹到,自己被奸臣所害,才导致战败。

第三,杨家后人生活的环境艰难。在北宋后期,杨家将活下来的将领,生活条件很差劲。当过将军的人怎么甘心只当将军,而且杨家将的后人也并没有得到朝廷的优待。战后,杨家的将领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培养士兵,自然杨家的士气也逐渐衰落。

北宋灭亡杨家将去哪了(满门忠烈杨家将)(9)

而且,杨家在困难的时候,已经没有太大的野心,后人中也没有被大宋看好的将领。在当时以杨家的力量,即便是出手救国,也并没有太大的效果。

杨家将无力救国

古人说日行千里,原以为很快,换到现在还没电瓶车快?古人行军三十里为一舍,而杨家后人所生活的区域,并不在宋金战役的爆发地,就算有忠军报国的杨家人,也因路途遥远,无法及时戎装上马救国,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北宋灭亡杨家将去哪了(满门忠烈杨家将)(10)

史书中关于杨家将的记载,其实到第三代将领杨文广基本就结束了。杨文广曾经在西北地区,抵御西夏的进攻;后来杨文广受朝廷之命,率军南下征讨南闽王,一直驻扎在广西但杨文广的后代,大部分都生活在西北地区。

在金国军队入侵大宋的过程中,并没有影响到杨家后人。况且,随着杨家将销声匿迹,杨家后人也逐渐回归老百姓的生活,杨家也不会轻易带着自己的仅有的部队,四处游荡打仗。因此,对于宋朝抗金,他们自然也就不可能过多参与。

北宋灭亡杨家将去哪了(满门忠烈杨家将)(11)

靖康之耻

有人提出疑问,如果杨家将助力宋朝抗金,那么北宋就不会灭亡吗?其实不是的,北宋覆灭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内部矛盾,“靖康之耻”,就是北宋灭亡的关键。宋徽宗和宋钦宗二人过于自信,甚至轻敌,金国军队即将要攻打北宋都城,皇帝甚至都没有防范意识。

由于北宋长期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就算北宋有140万大军,但是战斗力都不强。甚至在战争中,文官的地位高到能够统领将军。武将长期受到不懂战争的文官制约,这也导致北宋后期虽然后士兵,但是基本没什么战斗力。

北宋灭亡杨家将去哪了(满门忠烈杨家将)(12)

北宋文官

历史上的杨家将能够带兵打仗的人,只有杨业、杨延昭、杨延玉、杨文广四人,他们为了北宋的江山社稷,基本都是战死沙场。杨家后代的其他人,很多都是文官。况且在北宋抗金时期,除了杨家将以外,还有岳家将和岳家军,他们的总体实力,也强过当时的杨家。

除了这些还有“中兴四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等名将,但就算如此,兵力“强大”的北宋王朝,竟还是被金国7万士兵打败。金军占领了宋朝首都,掠走了宋徽宗和宋钦宗,还有大量赵氏皇族、朝廷大臣、后宫嫔妃等3000余人,东京城也被掠夺一空。

北宋灭亡杨家将去哪了(满门忠烈杨家将)(13)

中兴四将

这么说来,北宋王朝的覆灭,很大的原因就是皇帝对武将的不重视。缺少远见的北宋皇帝,生生断送了北宋的命运。抗金战役中,就算杨家将能够戎装上马,就算有两倍三倍的杨家将,也无法挽救北宋王朝。

就算武将再强大,士兵没有战斗力,皇帝也看不清战局,单凭忠心报国的将军,怎能阻挡金军的入侵?北宋的灭亡,并不是个人能救的,就算杨家将再强大,也无法拯救,兵力空虚的宋朝军队。更重要的是,北宋亡国时,朝廷想要率军抵御金军,发现朝中竟无人可用,追悔莫及,也无用。

北宋灭亡杨家将去哪了(满门忠烈杨家将)(14)

金军攻城

北宋在无限悲情中落幕,但是杨家将并没有被人遗忘,他们的故事被后人广为流传,他们的忠心报国被世人所传唱。一个民族需要英雄,一个时代也需要英雄,杨家将之所以被铭记,证明在那个时代需要这样的英雄。令人惋惜的是,生不逢时的杨家将领,最终被淹没在历史的潮流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