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雕和兀鹫

昼行性的鹰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食肉鸟群体。种类繁多,体型各异(小至如伯劳鸟那样的娇鸢和侏雀鹰,大至如天鹅般大小的虎头海雕和皱脸秃鹫),意味着该科无论在形态还是觅食习性上都呈现出广泛的多样性。

世界上最小的鸟鹰(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鸟类食肉鸟群体)(1)

鹰科食肉鸟以壮观的空中炫耀表演而出名,但在领域炫耀中,有些种类(如蛇雕和非洲冠雕)只是做翱翔和鸣叫。领域炫耀行为既可以是模仿进攻,如一只鸟俯扑向另一只鸟;也可以演变成真正的攻击,即相互之间有接触行为;有时则会出现翻筋斗旋转而下的精彩场面。而求偶炫耀常常为反复的波状飞行,一般主角是雄鸟,先扇翅向上翱翔,然后合翅向下俯冲。一些种类如鱼雕,扇翅节奏会比平时慢,幅度则更大。另一些种类如非洲鹃隼,炫耀中会翩翩起舞。还有少数种类(如黑雕)向下俯冲时动作灵活多变,甚至会做出又翻圈又成环形飞行的动作。

世界上最小的鸟鹰(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鸟类食肉鸟群体)(2)

在求偶期间一般是雄鸟给雌鸟喂食,通常在栖木上进行。然而,鹞类会进行壮观的空中食物接力——飞翔的雄鸟放下食物,雌鸟迎到半空中接住。

空中食物接力

在白头鹞中,外出为雏鸟觅食的雄鸟并不返回巢中,而是雌鸟迎上前去,在空中仰面朝上接住由雄鸟扔下的猎物。

“鹰击长空”

世界上最小的鸟鹰(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鸟类食肉鸟群体)(3)

形态与功能

鹰科中最大的3个群分别代表了公众最熟悉的食肉鸟:鹰、鵟、雕。其中人们最耳熟能详的鹰类有6属58种,大部分为鹰属种类(科内最大的属),如苍鹰、雀鹰等。它们为中小体型的鹰,翅短而圆,尾长,善于在林地或森林中曲折穿行,快速追捕小鸟、爬行类和哺乳动物,这些是它们中许多种类的主要食物。大多数在栖息地相当隐秘,不容易观察到。但非洲的一部分鹰如浅色歌鹰,见于开阔的大草原,栖于显眼的栖木上,它们捕食各种地面小动物,此外还会食珠鸡。

世界上最小的鸟鹰(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鸟类食肉鸟群体)(4)

令人过目不忘的短尾雕

墨黑色的羽毛、醒目的红色脸部、黄色的喙,再加上短短的尾巴和长长的翅膀,使短尾雕很容易一眼就认出来。有时,这种鸟会连续飞上300千米的距离。

世界上最小的鸟鹰(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鸟类食肉鸟群体)(5)

鵟类同样为一个大群,甚至更细化,包括13属57种,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和某些鸟类为食。真正的鵟(即鵟属的鵟)分布非常广泛,如欧洲的普通鵟、北美的红尾鵟、南美的阔嘴鵟、非洲的非洲鵟等。鵟类在新大陆最具多样性。体型大者如南美森林中强健的角雕,主要捕食猴和树懒;体型中等者如食鱼的黑领鹰;体型小者如以食昆虫和小型爬行类为主的南美鵟系列。而后两者也均见于南美森林。在世界其他地方,鵟类的多样性则体现在诸如稀少而引人注目的菲律宾雕(具有长而尖的头羽和巨大的喙)、小巧的非洲蝗鵟鹰、新几内亚山地林中的长尾鵟等种类身上。

世界上最小的鸟鹰(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鸟类食肉鸟群体)(6)

真正意义上的雕类以腿部覆羽而有别于其他的雕,共有9属33种。其中体型最大、也最为人熟知的便是雕属的雕,包括北半球的金雕和澳大利亚的楔尾雕。大部分在食哺乳动物和部分鸟类之外还会食一些腐肉。但所有这些“穿羽靴”的雕都以捕食活猎物为主,并且有许多种类如鹰雕系列是非常活跃的食鸟类,在森林或林地的树阴层飞翔捕猎。少数为特化种,如亚洲的林雕展翅翱翔在森林上空专门搜索鸟巢,非洲的黑雕则在凸出地表的岩石中间寻捕蹄兔。很多雕类一窝产2枚卵,但先孵化的雏鸟通常会攻击并杀死后出生的雏鸟,一如《圣经》里该隐杀死其弟亚伯的故事。残杀手足的现象在其他一些食肉鸟中也有发生,表现为本能行为或通过食物争夺来实现,然而其起源及优点所在仍有待研究。

世界上最小的鸟鹰(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鸟类食肉鸟群体)(7)

鸢和蜂鹰类包括15属29种,具有某些极端的特化形式。鹃头蜂鹰专门用它的直爪挖掘胡蜂的幼虫,而为了避免被螫,其脸部长有羽毛。食蝠鸢喜欢在黄昏时用翅膀捕捉蝙蝠,然后通过它异常大的咽喉一口吞下。黑翅鸢像隼一样盘旋寻觅啮齿动物,用强健的腿脚将其击晕而捕获。食螺鸢和黑臀食螺鸢用它们具钩的长长喙尖从螺壳里啄出螺。而黑鸢和栗莺则在非洲、印度和亚洲其他地方的乡村和小镇上四处觅食(腐肉),因而成为了最常见、最适应各种条件的猛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