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失眠的厉害,没有任何理由的失眠。我猜,大概是精神压力太大,大到好像整个世界的份量都在自己的肩上。缓解的方法就是看书,但代价就是看多了书,反而更加睡不着。

乱翻书或者胡思乱想,总是会有各种零星的笔记。有些没用的知识烂在脑子里,还不如拿出来。

本文的配图依旧还是凑数用。之前整理电脑存货,发现二次元美图有800多张(很多都是碧蓝航线的),一键删除固然爽快,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反正没啥用,分享给各位吧。

一个人的夜居然失眠了(失眠之余翻看的些许慨叹)(1)

【1】最近观赏b站视频有感

因为苦于自己创作遭遇瓶颈,就会想看看别人的大作能不能借鉴一些。基本感触都写在了之前的专栏里,此外,就是发现了像【陶喆】、【林迈可】这样的大佬也在平台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思路。

陶喆的歌我是一直都喜欢的,他比周杰伦出道还早一些,而且,比周杰伦强的地方在于会【编曲】。以前我以为编曲很难很难,但从他们的视频中,我逐渐了解到,【编曲】固然需要一定的音乐基础,但由于现在编曲软件的成熟,有天赋和创意的加持,普通人也是可以尝试去编一些曲子玩一玩。

10几年前,我那时特别迷周杰伦,会哼他的调调,背歌的歌词。但等到再大一些,同时,周杰伦似乎在音乐上也越来越不走心的时候——大概是钱赚得足够多,多到几辈子都用不完,也就怠惰了——我感觉自己对周杰伦歌的喜爱是一个递减的过程。

一个人的夜居然失眠了(失眠之余翻看的些许慨叹)(2)

首先是词。对比施人诚、姚谦、娃娃、罗大佑、李宗盛等人的词作,方文山“摆弄”文字的力道有点过,会感觉意境是生造出来的,为了押韵而押韵,不那么自然。

其次是曲。周杰伦自己是不编曲的,早期给周杰伦编曲的主要有林迈可、洪敬尧和钟兴民这三位。林迈可合作最多、钟兴民次之,洪敬尧再次。林迈可与周杰伦合作久了之后,出现的最大问题是,对于资深歌迷,有些歌开头一出,那个风格你就知道是林大佬的手法——听久了,就难免容易腻味。

一个人的夜居然失眠了(失眠之余翻看的些许慨叹)(3)

最近看陶喆与林迈可的视频,这两位的视频风格迥异。

林迈可的视频通常就是1分钟,不说话,就是演绎先用什么、再用什么,之后组合就ok。这种感觉像极了画师先落了个草图,然后直接开大,调整、上色一气呵成,眼睛是看懂了,但脑子完全不懂是为什么。

至于陶喆,你看他的视频能感受到一种对音乐的痴迷,他会根据当年的音乐工程文件分享当年他大概是怎么考虑的,用什么样的调调等等,甚至会感受他好像真的很想教会你“如何做音乐”。

平心而论,作曲者还会编曲真的了不起,陶喆的编曲能力真的可以说是秒杀不少人。私心一点讲,周杰伦固然是才子,早期作品倘若没有林迈可的编曲加持,魅力会逊色太多——编曲可能就像人的皮囊,如果皮囊不好看,灵魂再美,可能在这个看脸的时代也会被岁月埋没。

一个人的夜居然失眠了(失眠之余翻看的些许慨叹)(4)

前面聊到林迈可的风格有点“单一”,这里我又想到一位名为【王左中右】的up主——其实人家的主要平台也不是b站,而是微博吧。

他的视频就是用王家卫的叙事风格去“解构”、“调侃”各种名人、名事,你去看他的视频,风格几乎都是一样的,造成的结果是,虽然播放量极高(4500多万),但粉丝数严重与播放量不匹配,粉丝量目前才53万多。

我个人看他的视频虽然会觉得难免腻味,但偶然冒出的一句或扎心或幽默的文案则是让人觉得格外有趣。

然而,让我印象格外深刻的是一则名为“中文大约已经死了”(原标题不是这个)的视频,这个视频公开渠道找不到是因为被全渠道下架了,但想看,总还是可以看到的,毕竟,视频内容并不违法违规,下架原因可能是引发了大量观众不悦。

关于中文语境娱乐化、单一化、幼稚化的讨论,是伴随着中文互联网发达而减少的。减少的原因是,本来想发声的除了发现观点不被认可,就是像这种视频一样,遭到各种批评——有些人是看了标题没看懂内容就开腔。

这完全不是辩论、不是吵架,而是批判

一个人的夜居然失眠了(失眠之余翻看的些许慨叹)(5)

辩论和吵架完全不是一个套路,辩论讲究有来有回,要讲事实摆道理。有时正方抛出一个话头,反方不接,我们会觉得反方词穷。而吵架,讲究一个精准打击,有时被骂方不接话头,反而对自己有利。

至于批判,就是把另一方置于一个所谓的道德洼地上横加指责。这种吊着嗓子吼,现实生活里算无能咆哮,搁在人多的地儿根本不起声;可惜这是网络,内容发布后总会有人看到,声音会有回响。

说起来,判断一个人的悟性或秉性,有时可以参考其在极端情绪下,如喜如悲如怒的程度和表现,像网络这种隔着屏幕骂娘都没事的世界,善与恶有时都会被放大。

不管“中文是不是真死了”,单看讨论中文语境的现实问题,都应该不至于引发“混乱”,如果的确没有大问题,那就当是一位文学爱好者的“流量之作”;如果确有问题,视频拿出来聊一聊也没啥不好,我们完全可以公开聊一聊哪些说的对,哪些说的不对,说的对的地方,就要讨论改良方案,说的不对的地方,也应该聊为什么不对,有理有据才能以理服人。

这种事情发生多了之后,结果就是前文提到的那样,原来想发声的发现不如明哲保身,给自己弄一身骚气还不如任其自我发展,既然各自的世界越发割裂没法融合,那就算了呗,尽可能找到彼此能沟通的点儿——比如你喜欢我的娱乐视频,那我就多做一些哄你开心。

至于针砭时弊、启迪民智之类的大事,惹不起总还能躲得起吧?

一个人的夜居然失眠了(失眠之余翻看的些许慨叹)(6)

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我在最近好些个失眠的日子已经想明白了,在各种网站、app上流连忘返的用户,打开屏幕之初就不是为了知识而是娱乐

好像你打游戏正酣,妈妈叫你停下去吃饭,你心里总还是想着“打完这一局就去”——心底反正是各种不乐意。

有时候,不是大家不清醒,而是当下除了装糊涂好像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他人只想沉浸在娱乐世界醉生梦死,你偏要一阵锣鼓喧天后,大叫一声“睡你麻X起来嗨,追求知识乐开怀!”

他们没给你丢砖头都算是给你面子,当然,也可能真的是因为懒。

功利一些讲,当下,还是实实在在做好自己的事儿,照顾好家人朋友更“鸡贼和现实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