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尊老敬老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汲取二十四孝图精华)(1)

在首都博物馆方形展馆五层F厅《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古稀大寿福如海》展厅里,就展出有复制的“木板彩印二十四孝故事八条屏”,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卖身葬父”“亲尝汤药”“哭竹生笋”等二十四个孝敬父母的故事。上至帝王显贵,下至贫民寒士,从谈古论今的文人学者,到目不识丁的乡里樵夫,“二十四孝”都有涉及。

尊老敬老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汲取二十四孝图精华)(2)

鲁迅先生写过一篇散文,题目就叫《二十四孝图》,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是统治阶级以孝之名治理天下的一种手段,对民众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摧残。我们细细分析,“二十四孝”的故事中,确有为现世文明所不能容忍的糟粕,也有不少荒诞不经的封建迷信情节,这是在当时特定的科技和人文背景下的产物,有其时代的必然性。

尊老敬老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汲取二十四孝图精华)(3)

从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来看,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们应该从“二十四孝”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发扬符合当代中国国情的新孝文化,构建尊老敬老的和谐社会。

,